?

“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激發的策略研究

2018-06-29 06:05溫志斌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年20期
關鍵詞:城市化筆者信息技術

◎溫志斌

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是指通過調整城鄉學校布局,減少村辦中小學,盡可能地擴大城鎮所在地中小學的規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區學校規模效應。隨著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多個地段的鄉村被納入城鎮,城中村被征地拆遷而搬到城區,從而產生了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的問題。

筆者所在學校初中生源復雜,部分來源于城區,部分來源于附近的城中村,還有部分來源于征地拆遷的搬遷戶,是一所典型的城鄉結合的完全中學。學生生活環境復雜、學習氛圍不濃厚、家庭不重視、物質投入少等原因都造成了農村學生“城市化”后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嚴重缺乏興趣,學習有困難。此外,諸如機器人、App Inventor、人工智能等教學內容的新增,對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更高。本文擬立足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充分運用生源特點和校內各有效資源,開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的策略研究,探索出適合“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背景下的激發初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多套行而有效的方法,為同類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借鑒,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筆者對所在學校七年級278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在“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現狀以及對信息技術課感興趣的程度。其中,希望上信息技術課玩游戲、聽歌和上網的占79%,對《信息技術》課本知識和技能感興趣的只占21%。調查中還反映出幾個問題:1、生活環境多樣,缺乏文化氛圍,農村居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家庭與學校配合的默契程度相對城區的來說明顯不足,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2、家長受教育程度相對不高,只有22%的家長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外地流動人口和農村打工者約34%,受家長主觀認識的影響,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有所降低。3、部分學生家里沒有計算機,致使學生接觸計算機機會少。

二、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

筆者對調查反饋結果進行分析研究,采用對比實驗法把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劃分,選定3個班為試驗班,觀察和記錄每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的實施情況,然后對這個策略進行歸納總結。自實驗以來,經過多次的修改調整,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多項策略與措施。

1.關注差異,分層教學,建立自信 農村與城區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大,筆者采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式:將城區和農村學生進行穿插式分組,小組中安排一兩位農村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將實踐活動設計為三個層次:基礎實踐、提高實踐和拓展實踐。例如講VB的第四節《畫圓語句》時,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完成基礎實踐:畫出一個圓;優生帶領后進生完成提高實踐:分別畫出一個同一水平線的圓和同一垂直線的圓;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拓展實踐:畫出奧運五環。整節課,所有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基礎實踐;四分之三的學生能完成提高實踐,并有五分之一的同學能完成拓展實踐。實踐證明,這種以快帶慢的模式讓城區和農村學生的信息技能在原來基礎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明顯改善了課堂效果。農村學生在交流中逐漸消除了自卑,自信心倍增。同時培養了生生之間團結協作的習慣。

2.巧用翻轉課堂,與傳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相結合 2011年以來,國內多所學校參與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翻轉課堂的本質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筆者嘗試將這種教學模式中富有成效的創設情境、視頻教學、小組協作與傳統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相結合,通過實踐“明確任務,自學檢測,協作學習,交流評價”等教學環節實現課堂的翻轉,如:講授七年級《視頻的采集與加工》一課,筆者創設“送給父母的圣誕節禮物”的情景作為導入,抓住了學生作為子女想為父母送禮物的心理,利用教學視頻對重難點操作的講解,清晰明了,學生興趣濃厚,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筆者還運用任務驅動下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結合的教學模式(圖1),讓學生根據學案自主探究、小組互助。這種模式能最大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

3.使用“答題器”和“易學”,寓樂于學 課堂上,筆者使用廣州市第六中學嚴開明老師的“答題器”和從化鰲頭中學羅斌老師“易學”作為軟件支持。答題器和易學軟件都以積分制、升級制、即時反饋制形式為基礎。課前打字練習、新課上選擇題搶答、任務測試、復習課的測驗,學生做每一項練習都有積分。這兩個教學輔助軟件把游戲與學習相結合,讓學生玩中學,有助于激發學生上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和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2017年的廣州市信息技術結業會考中,該批試驗班學生中文打字平均分為9.144分(滿分10分),中文打字題平均打字字數為156字/分,成績驕人。

4.交流分享、展示個性、表現自我 新課標中指出:“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與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從而達成共識、實現共同發展的過程?!毙〗M展示正是這一過程的充分體現。課前,筆者按照教學內容制定學習評價表。實踐任務完成后,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再對本小組的作品進行自評,最后由其它小組和教師進行評價。評價時學生根據教師所列的評價內容逐一點評,有理有據。平時膽小,缺乏自信的同學在同組同學的鼓勵幫助下,也嘗試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在老師與同學們的掌聲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下初中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激發的策略研究的實驗成效

1.實驗前后的變化對比 實驗研究前后,筆者對試驗學生分別在入學和初三結業會考前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并結合統計的一些數據,得出結果如下:

從圖表可以清楚看出,實驗研究后,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增強了自信心,能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體驗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在廣州市信息技術結業會考中,該批學生平均分為57.1分。其中60分以上有137人,合格率為學校歷年最高水平。

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試驗期間學生們創作出很多富有創意、極具美感的作品。筆者學校一共有多份作品被選送參加廣州市中小學計算機作品比賽,并獲得市、區級的一、二、三等獎,成績可喜,其中有一半作品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創作的。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農村學生挖掘了自身的潛能,培養了創造力。

2.初步摸索出激發“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教學模式 自實驗研究以來,經過反復實踐和總結,初步摸索出激發“農村基礎教育城市化”下初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教學模式(圖2)。

實驗證明,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是良好的。每位學生對于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能、審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成績有了質的飛躍,學生個性和特長都得到了全面發展,能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信息技術引領教育改革。教師嘗試著課程改革,探索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因此激發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實現個性化發展。筆者將繼續深入推進本課題,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將實踐轉化為理性思考,豐富研究的內涵,把經驗與同行分享探究,以推廣研究成果的應用效應。

參考文獻:

[1]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綱要[M],2010.4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5):46-51

[3]鄭艷敏,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4):46

[4]蔡小揚.《激發興趣變“苦學”為“樂學”》,2007年10月

猜你喜歡
城市化筆者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老師,別走……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性能相差達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