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藝文志》子部釋氏類書目考辨

2018-07-13 03:11羅凌
三峽論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宋史書目

羅凌

摘 要:《宋史》因為成書倉促,其《藝文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編排錯訛甚多,陳樂素先生《宋史藝文志考證》一書側重于??睂W方面的研究,在具體而微的考據層面成果豐碩。但從目錄學角度考察《宋史·藝文志》子部釋氏類的文獻編目,并沒有引起學界的關注,從《宋史·藝文志》釋氏類著錄范圍與官修史書藝文志性質的矛盾、子部釋氏類書目編排的自亂其例以及書錄著錄要素的再考證等三個方面進行細致分疏,探討其子部釋氏類書目編撰在目錄學理論指導和實際操作層面的缺陷,并分析其造成紕繆的主客觀原因。

關鍵詞:《宋史·藝文志》;子部;釋氏類;書目

中圖分類號:G2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3-0068-04

研究宋代文獻,《宋史·藝文志》(以下簡稱《宋志》)堪稱登堂入室的門徑。陳樂素先生說:“《宋志》是現存的宋代官府藏書的一個最完整的目錄?!盵1]1強調其官方藏書的性質和書目的完整性。單純從收錄的規模來看,《宋志》“大凡為書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萬九千九百七十二卷”,[2]5034宋代任何一部目錄學專書均無法與之比肩。

然而《宋志》自成書之后,也引起過嚴肅的批評?!端膸烊珪偰俊吩u價它:“紕漏顛倒,瑕隙百出,于諸史志中最為叢脞?!盵3]728陳樂素先生所著《宋史藝文志考證》,“對《宋志》著錄的九千多種只有書名、卷數、作者而無其他記載的古籍進行考訂。凡是《宋志》記載與他書有異,或本志上下文有異的,一一舉出。然后加以分析、考證,哪些是《宋志》的錯誤,哪些是他書的錯誤?!标愊壬詈笤u判:“諸史藝文志未有荒謬于《宋志》者?!盵1]3-4《宋史》的編撰,從元至正三年三月到五年十月,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杜f唐書》云:“昔馬談作《史記》,班彪作《漢書》,皆兩葉而僅成;劉歆作《七略》,王儉作《七志》,踰二紀而方就?!盵4]1964強調經典著述的形成,需要有時間的保證,故陳智超先生認定《宋志》“由于成書倉促,編者水平不高,問題很多”,[5]1為《宋志》編撰的不足,尋繹出主客觀方面的理由。

《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從目錄分類學角度屬于子部下的二級類目,從宗教文獻學角度屬于佛教文獻范疇。陳樂素先生已經對子部釋氏類222部文獻中的107部有考證,在具體而微的考據層面,已經有豐碩的學術成果。但從目錄學角度考察《宋志》子部釋氏類的文獻編目,似乎還沒有引起學界的關注。故筆者不揣谫陋,妄撰拙文,以示管見。

一、《宋志》釋氏類著錄范圍與官修史書藝文志性質的矛盾

兩宋統治者對于文獻的搜集整理,做出過種種努力,僅以宋徽宗朝為例,“徽宗時,更《崇文總目》之號為《秘書總目》,詔購求士民藏書,其有所秘未見之書足備觀采者,仍命以官。且以三館書多逸遺,命建局以補全校正為名,設官總理,募工繕寫。一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樓,一置秘閣。自熙寧以來,搜訪補輯,至是為盛矣?!盵2]5033不難見其右文之功。

而一代正史的藝文志,其收書范圍,一般有兩種形式:或反映出歷代圖書文獻,如《漢書·藝文志》;或反映出本朝著述,如《明史·藝文志》。從《宋志》編撰的本旨來看,其擬收錄歷代圖書文獻的意圖,甚為明顯,經史子集四部收載文獻都可以反映出這個特點。但是對于子部釋氏類,《宋志》的編撰者似乎采用了雙重標準,其收錄的書目,既不是歷代佛教圖書文獻,也不是宋代的本朝佛教著述??梢院唵斡枰耘袛?,即便是宋初雕版的《開寶藏》,其依據《開元釋教錄》之《入藏錄》雕造,收錄佛教文獻1076部5048卷,且《開寶藏》在北宋還經過三次增補,據《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中的統計,“總計初雕本和之后的三次增補,《開寶藏》的收經總數約為1565部、6962卷、682帙?!盵6]83而《宋志》子部釋氏類收錄文獻為“右釋氏類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7]5189遠不及《開寶藏》等藏經的規模。

《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相當一部分是宋代佛教文獻,其是否試圖反映出宋代佛教著述?《開寶藏》第一次增補文獻,“若作細統計應為北宋新譯經187部、279卷、30帙”,第二次增補“真宗咸平三年至神宗熙寧六年間的宋譯經及北宋歷代奉敕入藏的中國僧俗著述。據《廣勝寺大藏經簡目》,其增補經籍總計104部、800卷、87帙”,第三次增補包括神宗到徽宗期間的“譯經及天臺、華嚴、法相諸宗祖師的著述,總計約60部、480卷58帙”。[6]83可見,僅僅北宋時期的譯經和入藏文獻,就已經超過《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規模,若論宋代的佛教著述,則遠不止此數。

《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其收書范圍是怎樣的?《宋史》編撰者并不諱言,“宋舊史,自太祖至寧宗,為書凡四。志藝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損,互有異同。今刪其重復,合為一志,蓋以寧宗以后史之所未錄者,仿前史分經、史、子、集四類而條列之?!盵2]5034有宋一代,編撰有四部國史,而且每一部國史都有“藝文”記載,《宋志》編撰者云:“嘗歷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卷。次仁、英兩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欽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萬六千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錄,則兩朝不復登載,而錄其所未有者。四朝于兩朝亦然?!薄爸翆幾跁r續書目,又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盵2]5033在這樣的文獻基礎上,《宋志》的編撰者經過刪汰增補,最終編成《宋史·藝文志》。也就是說,《宋史》的編撰者進行藝文志書目編撰時,根本沒有從如何收錄歷代佛教文獻或者有宋一代佛教著述等角度進行審慎的搜集整理工作,更多的是利用現成的四部國史文獻,因人而成。宋舊史所“志藝文者”對釋氏類文獻并不重視,原有的收書規模本不大,故《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因仍了原有舊史藝文目錄的缺陷,兼之時間倉促,而且《宋志》編撰者并非精通目錄文獻的里手,最后留下一個既不能反映歷代佛教文獻也不能反映宋代佛教文獻的釋氏類書目,實在所難免。

二、《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編排的自亂其例

目錄學是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其重要的功用即鄭樵所謂“即類以求”,它可以有兩方面的理解,對于書目文獻,應該有確定的分類依據,一方面編撰者可以按照既定類目搜求文獻,另一方面后世學人可以根據類目尋找到相應的文獻資料,如章學誠主張的“即類求書,因書究學”,方能真正嘉惠后學。

我們首先必須肯定《宋志》子部的二級類目設置,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規范的,其分類標準既有對前代正史藝文志的沿襲,也有自己的相應調整?!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性敿毜谋硎觯骸白宇愂撸阂辉蝗寮翌?,二曰道家類(釋氏及神仙附),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農家類,八曰雜家類,九曰小說家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五行類,十二曰蓍龜類,十三曰歷算類,十四曰兵書類,十五曰雜藝術類,十六曰類事類,十七曰醫書類?!盵7]5171《宋志》怎樣沿襲前人?我們拿新舊《唐書》進行比對,則可一目了然?!缎绿茣纷硬款惸浚骸耙辉蝗寮翌?,二曰道家類,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雜家類,八曰農家類,九曰小說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歷算類,十二曰兵書類,十三曰五行類,十四曰雜藝術類,十五曰類書類,十六曰明堂經脈類,十七曰醫術類?!盵8]1509《新唐書》子部類目只是在《舊唐書》十四類基礎上增加“雜藝術”、“類書”、“明堂經脈”而已。兩相比較,《新唐書》與《宋史》子部十七個類目的數據沒有區別,只是《宋志》增加“蓍龜類”,去掉《新唐志》中的“明堂經脈類”。細微方面的分別,除了擺放順序有些不同之外,《新唐書》并沒有明確的釋氏類類目,而《宋志》則將“釋氏”和“神仙”類附在“道家類”中,這是《宋志》在類目方面更加合理的地方。

但是《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編排方面,并沒有根據文獻本身的特點做周全的學術性考慮,因此存在太大的缺陷。書目的編撰,必須有其義例,如《漢書·藝文志》在《別錄》和《七略》的基礎上刪削而成,故而也保留了劉向、劉歆父子所創各種義例,如按照學術性質分類,同類大略以時間為序等?!端沃尽纷硬酷屖项悤康木幣胖?,雖然不能說是隨意排列,然而委實很難見出其間有明晰的義例或標準。

更足令人遺憾的是,《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編排,完全忽略了佛教藏經已有的分類體系?!端沃尽肪幾郧?,佛家所編著的藏經目錄已達數十部,對于佛教文獻,佛家已經有相當精細而且規范的分類范疇,像《出三藏記集》《開皇三寶錄》《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等,尤其《開元釋教錄》,是唐代佛教目錄學發展的頂峰,然而這些分類成果,并沒有在《宋志》子部釋氏類書錄中得以展現。

單純就《宋志》收載的這222部文獻而言,既有漢譯佛教經典,也有中土僧俗的佛教著述。佛教翻譯經典中有注明譯人的,有失譯經典。中土僧俗著述則更廣泛一些,既有佛教經典的注疏,也有教門宗門文獻如僧傳、禪宗燈錄和語錄等。佛教文獻可以因人、因地、因時代或者因性質進行分門別類地編排,最常見的分類法有“經律論”的劃分、有不同時代文獻的劃分、有中土著述和西方著述的劃分等具體的標準,但《宋志》編撰者卻置若罔聞。

《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不足之處在于編排的混亂,如其西方佛教經典一共收錄16部,但是其編排卻讓人不明就里,首列“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等十部經論之后,在第196到第199條,又列有“僧馬鳴釋《摩訶衍論》十卷、僧阇那多迦譯《羅漢頌》一卷、僧菩提達磨《存想法》二卷、又菩提達磨《胎息訣》一卷”四部經典,隨后第209和第210兩條,還有“佛陁多羅譯《圓覺經》二卷、般刺密諦譯《楞嚴經》十卷”兩部經典。既不區分經論,也不考慮撰譯時代先后,編排的隨意性甚強。即便是中土的僧傳燈錄文獻,《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編排仍然不見系統性。例如“僧慧皎《高僧傳》十四卷”編排在第116條,“僧寶唱《比丘尼傳》五卷”和“僧佑《釋迦譜》五卷”分別在第118和119條,“僧道宣《續高僧傳》三卷”在第132條,“《釋迦氏譜》一卷”在第135條,“僧義凈《求法高僧傳》三卷”在第151條,“僧贊寧《僧史略》三卷”和“僧道原《景德傳燈錄》三十卷”分別在第161和162條,“僧慧皎《僧史》二卷”在第170條,“僧惟白《續燈錄》三十卷”在第180條,“《普燈錄》三十卷”則在第219條。性質相近的僧傳燈錄,并不見系統編排,而且其間也并沒有嚴格的時間先后的編排義例,因為很明顯,“僧慧皎《僧史》二卷”應該與《高僧傳》編排在一起。兼之《宋史藝文志考證》中不斷質疑的書目重復收錄情況,陳先生子部釋氏類書目總共107條考證材料中,就有14條涉及到前后重復,這不能不說是《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編撰中最顯而易見的不足。

《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收錄文獻不多,但是實際上還有少數文獻不能歸之于釋氏類,如最后的一部“《崇正辨》三卷(胡寅撰)”,《廿二史考異》云:“寅著此辨,專以排斥釋氏,當列于儒家,不當在釋氏類?!盵9]1207又如“《五公符》一卷”,符箓一類的東西,絕非佛教范疇,后世有所謂《五公經》,托名由天臺山志公、化公、朗公、唐公、寶公五公菩薩共撰轉天圖經,除了這五公確實是佛教中人,其文本內容,實與佛教不大相干,故將《五公符》歸屬于釋氏類,或有不妥。另有不少文獻因為后世散佚,如李之純《成都大悲寺集》二卷、《成都大慈寺記》二卷,包括僧宗賾《勸孝文》等,歸之為佛教文獻,亦有疑問。

三、書錄著錄要素的再考證

從目錄學角度觀照,書錄編撰一般得包括譯人著者以及朝代、書籍名、卷數篇目、版本以及提要、大小序等要素,正史藝文志不可能有太大的篇幅載錄文獻的詳細信息,但是譯人著者、書籍名、卷數篇目三個要素,是任何正史藝文志書目都不能割舍的核心要素?!端沃尽纷硬酷屖项愒跁浿浺胤矫?,留下了比較多的硬傷。

陳樂素先生針對《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予以考證,其考證主要內容包括撰人譯者不準確處(括號內為正字):如彥宗(琮)、法林(琳)、宋(宗)密、卒(辛)崇、慧皓(皎)、灌預(頂)、彥琮(悰)、宗頤(賾)、王右(古)、胡演(寅)等;書名不一致之處也相當普遍;尤其是卷數,單單一部《續高僧傳》,《宋志》記載為“三卷”,但其他文獻分別記載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三十二卷等不同的說法??梢哉f,《宋史藝文志考證》為《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返璞歸真做了扎實的??笨急婀ぷ?。

但是筆者細勘,陳先生的考證中仍然有不少詿誤。譬如第4條“般刺密帝彌伽釋迦譯《首楞嚴經》十卷”,陳先生考證結果是:“同類下文重出一部,作般刺密諦譯《楞嚴經》”,僅視作重復條目,“般刺密帝”和“般刺密諦”,實際上只是同一個梵僧名的不同音譯,其為唐代印度高僧,而“彌伽釋迦”,則是另一僧名,其為烏萇國沙門,故“般刺密帝彌伽釋迦”不當連讀為一人之名(中華書局修訂版《宋史》亦誤),實為兩位高僧,般刺密帝和彌伽釋迦二人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房融一起翻譯《首楞嚴經》十卷,在唐宋經錄中多有記載。

又“僧佑《釋迦譜》五卷”條,陳先生考證為“《唐志》十卷?!斗鸩亍吠??!锻ㄖ尽肥?,南齊佐律師撰?!币环矫婵甲C其卷數有不同,另一方面引《通志》以為撰人是“南齊佐律師”?!夺屽茸V》是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僧傳,通行本一般作南齊律師僧祐撰,“祐”、“佑”、“佐”三字,形近容易致訛,中華書局版《宋史》和《宋史藝文志考證》包括《通志》皆有誤,當校正。

再者,《宋史藝文志考證》中還有相當多的按而不斷的文字,如“魏靜《永嘉一宿覺禪宗集》一卷”條,陳先生有不少文獻羅列:“《崇文目》、《通志》均作《永嘉一宿覺禪師宗集》,《崇文目》缺撰人,《通志》云‘唐慶州刺史魏凈纂?!盵1]573-574、178、167、175、170但并不下判語。實際上,《永嘉一宿覺禪宗集》又稱《玄覺永嘉集》、《永嘉禪宗集》,略稱《永嘉集》,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崇文總目》《通志》作《永嘉一宿覺禪師宗集》,反倒并不正確。陳先生的考證,百密一疏,也說明《宋志》子部釋氏類書目的考辨尚有研究空間。

陳樂素先生沒有關注的115條書目,是否就說明問題不大了呢?實際上也不然。例如第9條“馬鳴大師《摩訶衍論》五卷”,后世皆謂《釋摩訶衍論》,本是解釋《大乘起信論》之作。第35條“《華嚴法界觀門》一卷,宗密注”,實際上,《華嚴法界觀門》為唐代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撰,宗密為華嚴宗五祖,其有《注華嚴法界觀門》,《宋志》的記載頗不明晰。第83條到第96條,共十四部文獻,《宋志》自注“《紫陵語》以下不知撰人”,其實一部分文獻在藏經中撰人可考。第166條“僧重顯《瀑布集》一卷”,實當作“《瀑泉集》”。

《宋志》的文獻學價值不容小覷,但是在佛教目錄學已經相對發達的元代,其子部釋氏類書目的編撰,受主客觀綜合因素的影響,卻沒有展現出當時的目錄學水準。

注 釋:

[1] 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2] (元)脫脫等:《宋史》卷二二〇,中華書局,1985年。

[3]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八五,中華書局,1965年。

[4] (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四六,中華書局,1975年。

[5] 陳智超:《宋史藝文志考證·前言》,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李富華、何梅:《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7] (元)脫脫等:《宋史》卷二五〇,中華書局,1985年。

[8]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五九,中華書局,1975年。

[9] (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卷七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責任編輯:楊軍會

猜你喜歡
宋史書目
孝母
推薦書目《初春之城》
《宋史·文天祥傳》述評
朝鮮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認識與《宋史筌》之修撰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義莊考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農家書屋推薦書目
《全國新書目》2009年1月薦書榜
贈書書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