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力”課堂實驗教學觀察報告

2018-07-13 08:55
物理通報 2018年7期
關鍵詞:整節課彈力課程標準

馬 英

(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1 基于課堂觀察量表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是與新課改相適應的一種專業的聽課評課方法,也是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通過特定的觀察程序和觀察記錄工具,收集、分析課堂教學信息,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和改進既有了定性的描述又有了定量的分析,從而科學、客觀、有效地指導、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通過課堂觀察量表,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研究點,將課堂中連續事件拆解為一個個時間單元,透過觀察點收集、記錄相關的詳細信息,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將物理知識形象表達,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建立規律.通過實驗活動學習研究問題的根本方法,培養科學態度,提升科學素養.新課改進行了多年,實驗教學在我們的課堂中開展如何呢?

筆者查閱了很多課堂觀察實踐資料發現,對實驗教學展開課堂觀察研究的文章很少, 借助課堂觀察量表對實驗教學進行研究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課程標準對“彈力”的教學要求,更堅定了筆者對這個觀察點的選擇.

2 “彈力”課程標準解讀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彈力的要求為:

(1)內容標準.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2)活動建議.

例1,調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所用彈簧的形狀及使用目的(如獲得彈力或減緩振動等);例2,制作一個簡易彈簧測力計,用胡克定律解釋其工作原理.

課程標準注重聯系生活,關注概念規律形成的過程,重視物理實驗.在課堂教學實施中,我們可以把課程標準分解為具體的教學要求:

(1)聯系生活實例,了解形變.通過學生活動,體會彈性形變、非彈性形變和彈性限度.“什么樣的形變會產生彈力”,實驗體驗為彈力概念的建立埋下伏筆.

(2)通過學生實驗,感受和分析彈力的產生.通過對桌面微小形變的觀察,學習將微小量放大的思想方法.“誰形變、想要恢復形變、對誰施加力的作用” ,實驗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師點撥下上升為理性的概括.微小形變的實驗觀察,促進學生進一步形成概念的同時,更閃耀著物理實驗思想的魅力.

(3)通過實驗,探究拉力、支持力、壓力等典型彈力的方向.會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誰形變、向哪個方向形變、想要向哪個方向恢復、對誰施加力”,在學生參與和體驗中難點得以化解.

(4)實驗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形變量的關系,得出胡克定律,經歷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同時,提高實驗技能,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合理處理數據并歸納演繹出正確的結論,培養科學態度和方法.

關于彈力的教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物理實驗非同尋常的意義.

3 “彈力”課堂實驗教學觀察

觀察對象為兩節同題異構市級公開課.沒有找到相應的參考量表,我們自行設計了觀察量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演示實驗不僅要學生關注實驗現象,同時要理解實驗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是什么,了解相應的物理裝置.學生實驗時,要讓學生在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的前提下獨立操作.因此我們嘗試從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方面,從實驗目的、實驗現象、操作過程、目標達成等維度展開觀察,間接反映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實驗教學觀察量表1和表2如下.

表1 實驗教學觀察量表1

表2 實驗教學觀察量表2

3.1 量表觀察記錄與統計1(執教教師甲)

表1中,整節課45 min,教師演示實驗3 min,學生實驗15 min,實驗時間共18 min,占整節課時間的40%.其中學生操作時間11′50″,討論時間3′50″,學生實驗自主探究時間占整節課的33%.7次演示實驗,僅一次針對性不夠強目標指向不夠清晰.7次演示實驗均由學生得出結論.3次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均有明確的實驗目的,熟練操作,方法得當,實驗都達到了預期目標,僅有一次未能完全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3.2 量表觀察記錄與統計2(執教教師乙)

表2中,整節課45 min,教師演示實驗3 min,學生實驗10 min,實驗時間共15 min,占整節課時間的33%.5次演示實驗中,一次實驗針對性弱指向不明,沒有明確的結論,占比20%;學生能獨立得出結論2次,占比40%;兩次需要教師輔助得出結論,占比40%.一次分組實驗用時10 min,目標明確,由于采用的實驗方案較難,大部分同學不會操作,教師需要不斷提醒甚至打斷操作,操作時間僅為1′40″,最終未能測出數據并得出結論.

3.3 量表分析

從實驗內容設置看,教師甲設置了5次實驗,層層推進構建彈力的概念.推、拉、壓、提……會產生各種形變.這些耳熟能詳的現象,我們會不會因為它太簡單而一句帶過?實踐證明,“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只需數秒,環環相扣,“形變、恢復形變、彈力、方向”,實驗讓人有了新發現、新體驗,不斷激發思維的火花. 甲課堂流暢如行云流水,學生得出結論水到渠成,學科素養培養潛移默化. 反之,缺乏身臨其境的體驗,學生磕磕碰碰不能順利得出結論就不足為奇了.

甲課堂用時7 min分組探究彈力的方向,占據實驗總時間的38%,是實驗的重頭戲之一.而乙課堂中則缺少了相應的環節,以習題訓練代之.彈力的方向為什么與支持面垂直?垂直于支持面又指向哪里?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I may not remember;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你告訴我,我會把它忘記;你把它給我看,我也可能記不??;(只有)我自己去嘗試(實踐)我才會理解.”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探究式課堂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本實驗中,涉及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數據的估讀、圖像法的運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想學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實驗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該量表能間接反映出教師平常教學中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和實驗教學成果.設想學生實驗目的不明,必然不知所以、漏洞百出.實驗方案的選擇亦關乎實驗的成敗,我們要評估學生的學情,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處理好課外的延續工作.

4 結束語

數據是硬道理.觀察量表讓實驗教學效益躍然紙上.它督促我們對待實驗教學必須一絲不茍,幫助教師自我反思,調整教學行為,優化實驗教學的思路和理念.但是我們關注的維度太少視野太窄,關注了以組為單位的學生整體活動而淡化了個體活動、合作活動;實驗中產生的質疑、生成的問題、問題的解決……都可以進入我們的觀察視野.實驗教學觀察呼喚更多更好的觀察量表和觀察案例.懇切期望廣大同行們的參與指導.

猜你喜歡
整節課彈力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巧用彈力帶防治頸肩痛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快來認領你的橡皮
關于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的若干思考
成功絕非偶然
余音裊裊
彈力球
彈力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