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研究

2018-07-26 04:25王兵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小組討論探究式教學問題情境

王兵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也面臨著變革。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教學活動的現實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通過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尊重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思考與討論,鼓勵與支持學生主動提出疑問,表達自我觀點,通過小組討論與探究,解決歷史課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的內在積極性,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問題情境;小組討論

依據新課程的具體要求,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發揮組織與協調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到相關問題的討論與探究之中,切實激發學生參與興趣與積極性。探究式教學的特性在于探究性與質疑性,教師應為學生探究與思考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觀點與疑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關注探究式教學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對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進行分析。

一、探究式教學內涵與特性分析

探究式教學是以教材內容為基準,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質疑、探究與討論機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操作形式可以為自主探究、問題式探究與小組合作探究。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承擔的角色為組織與指導者,為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創造相應的氛圍與條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與目標,選定探究主題或目標,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互動程度高,彼此之間可以有效溝通。

探究式教學的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探究性。這種教學模式高度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培養,在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個性品質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教師為學生探究與思考提供相應的條件,支持學生創新質疑,引導學生表達自身的觀點與見解。其二,質疑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入探究式教學方式,應高度培養學生的質疑性,質疑是問題發現與提出問題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結合歷史事件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來分析歷史現象或事件,學會質疑問題,這也是探究式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前提。其三,開放性。探究式教學不追求統一性或標準性答案,教師應理性對待不同學生的觀點與認識,堅持開放性原則,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操作路徑分析

1.結合歷史課程內容與目標,設定問題情境

開展探究式學習,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問題是探究的現實基礎,也是貫穿整個探究式教學活動的主線。在歷史教學活動中結合課程內容,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與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知識學習之中。以《鴉片戰爭》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述課程內容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鴉片戰爭的紀錄片或影視視頻,然后提出問題,英國為什么要發動鴉片戰爭?中國的戰敗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問題情境設置應結合教學實際,突出重點與難點。

2.實施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小組探究式教學,需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教師明確探究問題,并在問題導向下,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與思考,讓歷史教學課堂轉化為學生討論問題的平臺,合作探究并找出問題的答案。以《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程教學為例,教師采取小組討論方式,提出以下問題:(1)在鴉片戰爭失敗后,我國向西方學習新思想出現的根源是什么?(2)魏源與林則徐在向西方學習問題上,存在哪些不同點?(3)維新變法失敗的根源與對國家的影響是什么?通過設置不同問題,引導小組進行深入探究與思考。在小組探究學習過程中,需要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小組討論之中,不應存在部分學生過于高調,而部分學生不參與的現象。

3.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在歷史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支持與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出不同的觀點與看法。為此,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提供情感支持。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探究式學習目標實現的基礎條件。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學生方可更為自主、自由地去思考。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教師應給予充分尊重。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學為例,歷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百家”中具備代表性的有哪些?儒學為什么會被封建統治者所采用?又如,在介紹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問題時,可以讓學生詢問家長與長輩,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艱辛、曲折與成果,學生也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層面來思考問題,形成相對全面而理性的歷史觀。

4.關注課外拓展,開展持續探究

歷史本身存在著無盡的魅力,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同時,還可引導學生擴大課外歷史資料閱讀,了解更多的歷史史實與事件。課本內容十分有限,通過開展持續探究,拓展課外歷史資料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如在歷史教學中,對于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相關事跡進行了介紹與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查閱其他歷史人物的事跡與主張,如康有為、孫中山等。對于這些歷史人物的歷史評價又是如何。帶著相應的問題,堅持探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質量。

探究式教學關注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該教學模式,教師發揮引導與組織作用,依據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科學設定探究主題,通過自主探究、小組探究與問題探究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提出問題并找尋問題的答案。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與支持學生提出疑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掌握理性分析歷史的辦法。在認知探究性教學內涵與特性的基礎上,提出結合歷史課程內容與目標,設定問題情境,實施小組討論,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關注課外拓展,開展持續探究等策略,以實現歷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曹燕.高中歷史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研究[J].華夏教師,2015(8).

[2]徐曉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J].中國教師,2014(16).

?誗編輯 趙飛飛

猜你喜歡
小組討論探究式教學問題情境
小組討論有效運用,凝聚素養精髓
“自能”課堂中小組討論的實施策略
高中數學課堂小組討論1+1模式教學應用
試論如何處理好歷史課堂小組討論和獨立思考的關系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化學習題課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探究式教學法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要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