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

2018-07-26 04:25唐金花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拓展探索傳統文化

唐金花

摘 要:語文學科是傳統文化載體,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文都是經久不衰的經典篇目,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教學實踐中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古詩文課堂教學,傳承優秀文化、培育學生人文素質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傳統文化;拓展;探索

一、針對教學現狀與學情,明確弘揚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以往的古詩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注重字詞的積累與文言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應試演練,而對文本的吟詠誦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的感悟不夠重視,文本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學形式比較單一,難有突破創新。而學生受外來文化(影視、網絡、現代科技傳媒對閱讀的沖擊)、浮躁的社會大環境(娛樂消遣、急功近利思想的浸染)的影響,在學習中很少關注文本中傳統文化意蘊、文化內涵,不大注重文化積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古詩文沒有實際意義。中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教育,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教材中經典文本中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優秀文化思想的滋養。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形式,形成古詩文學習的良好氛圍

課余利用多媒體播放“中華好詩詞”“最愛是中華”等電視節目視頻;充分利用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讓學生隨處立足即可誦讀教學樓內各種字體的古詩文名句。早讀有計劃地展開自助誦讀、自我展示朗讀、接龍式等多種誦讀模式,對課本所學篇目熟誦于口,濡染于心;組織班級進行階段性的古詩文誦讀活動,每學期進行班級誦讀比賽,形成課內外雙管齊下學習古詩文的良好氛圍。

三、積極探索并構建新課標理念下古詩文教學模式

1.四步式誦讀涵泳點撥模式

詩詞語言的韻律和節奏是和詩歌表達的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誦讀詩詞,能培養對古典詩詞的良好語感,進而進入古人的情感世界,深入理解把握詩詞中的情感。課堂以讀為主,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誦讀中注重涵泳品味。第一步:教師范讀。引領學生在課堂上朗讀,或播放配樂朗讀,給學生創設感知詩文文字美的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意境美、情感美。第二步:自由讀。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讀順,讀正確,讀出節奏。體驗古詩文的音樂節奏美、抑揚頓挫的語言美,并初步感知詩文內容。第三步:理解賞析讀。教師設計簡明有效的問題,學生誦讀解答;或學生點選自己喜歡的句段,自主賞析,教師點撥疑難。第四步:進行理解性背誦。教師可根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背誦思路。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所選篇目應該是篇幅短小、內容淺易、易于誦讀理解。內容理解的問題設置切中要害,不宜過難,學生理解、教師點撥環節要在誦讀環節中恰到好處,做到節時高效,例如李煜《虞美人》的教學。

2.古詩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以讀導寫,以寫促讀,思考感悟。古詩文學習運用讀寫結合策略,可以達到對文本內涵的深入理解。實施讀寫結合的主要策略有:現學現用,引用詩文佳句仿寫精彩語句;就文取材,素材式片段練筆;探究式闡發,抒個人獨特見解;感悟思考,古為今用;聯想想象,再現詩文情景等。練寫篇幅可長可短,或當堂完成點評,或在課余寫作練習批閱后總結。一方面深化課堂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學以致用,拉近古詩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與生活體驗的有機交融,在情感、品德陶冶和人生價值觀方面受到教育,達到提升自我、完善人格的目的。

3.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模式

語文教師在提高自身詩詞古文素養的基礎上,形成開放的語文教學觀,深入解讀文本,在大量收集與文本相關的信息中,整合資料,從而進行課堂的高效拓展。多角度引領學生走入詩境,進入作者的內心深處,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古詩文教學的延伸、拓展,要切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只是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而是培養學生思維深入理解文本的需求,設置與課堂文本主題鮮明、內容相關、風格相似的內容拓展,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讓學生學得靈活,學得深透,更能了解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實現了文本教學的深化和學生能力的提升??煞譃閯撛O情景式拓展、主旨相關性拓展、總結感悟式拓展等。如《短歌行》,可從曹操的《求賢令》談談現代社會的人才觀,也可從曹操渴求賢才有統一天下的壯志談談人生理想抱負。

四、結合校本課程,積極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究

研究性學習既能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在選題上立足學情,緊密結合教材,擬定適合學生發展實際的課題,任課老師予以有效分工的指導:就研究方法、資料獲取渠道、小組的分工協作等問題進行詳細的指導,在研究中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給予具體的操作指導,便于課題分析和總結評價。例如,以必修一為例,擬定一下研究性課題:(1)先秦愛國主精神探源(《燭之武退秦師》)。(2)古代俠義精神的內涵及對后世的影響(《荊軻刺秦》)。(3)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及文化內涵。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更豐厚的傳統文化知識,在理解教材、恰當延伸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潛能,拓寬知識的領域,提升了人文素養。例如“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及文化內涵”研究,學生的涉及面比較廣,除了基本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對古詩文中常見的上元、中元、寒食等節日均有涉及。對每一個傳統節日,探究它的來源、習俗、蘊含的文化內涵等。通過對我國傳統民風民俗的了解和認識,可以使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一步認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總之,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古詩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應當以提升人文素養為目的,以傳承優秀文化為責任,弘揚民族品德精神。通過有效的方法途徑使學生在傳統文化濡養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新兵,李晶.語文生活化的含義與功能及其情境標準[J].語文教育學報,2011(4).

[2]楊慧娟.60年來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的歷史沿革與啟示:以人教版為例[J].語文教育學報,2011(2).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5]GHB1013)“用傳統文化引導古詩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誗編輯 李琴芳

猜你喜歡
拓展探索傳統文化
關于新形勢下公證業務拓展的一點思考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孟子》課堂拓展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