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設過渡語 課堂生光輝

2018-08-23 11:13李正進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

李正進

摘要:課堂過渡語的巧妙使用,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加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教學美感,從而使堂課更精彩,更生動,更完美。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實際中,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中的過度語。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過渡語;方式

何謂課堂教學過渡語?它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語。簡單而言課堂教學過渡語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銜接語言,他是引路語,可以提示和引導學生從一個方面的學習順利地通向下一個方面的學習;同時也是銜接語,可以把一節課的內容銜接成一個整體,給學生以層次感,系統感。

一、課堂教學中為什么要使用教學過渡語

對于歷史教學而言,精巧設計和巧妙使用過渡語有著重大的意義。

過渡語的恰當使用,能夠增加歷史學科結構嚴謹的美感。課堂教學要順利完成需要嚴謹的課堂結構,而欲使課堂結構嚴謹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中的過渡與銜接。因為每節歷史課的教學內容大體都是:背景、經過(內容)、結果、意義(影響),枯燥而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巧妙的過渡語,能使歷史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有助于彰顯歷史教學的節奏感和連貫性,是學生充分享受歷史學科結構嚴謹的美感。

實踐表明,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巧妙的“過渡”,能夠觸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知識,只有當他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梢?,調動學生的課堂思維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歷史教育的重大法寶。精心設計的教學過渡語言可以起到啟發學生從更深更廣的角度繼續思考問題的作用,也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

精心設計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過渡語言能增強歷史課堂的感染力、彰顯歷史學科的魅力。長期以來,由于受歷史教材內容多,教學任務重而課時卻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歷史學科成為冷門學科,學生普遍認為歷史學科沒有多大用處,尤其是高中階段的理科學生更是視歷史學科為豆芽學科,覺得歷史課可聽可不聽或聽與不聽一個樣,因此,歷史課堂上做其他事情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改變歷史課堂的現狀,我們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歷史教學中的過渡語,利用豐富多彩的過渡形式充分展示歷史學科的魅力,增加歷史課堂的感染力,讓學生真正走進歷史課堂,感受歷史課,喜歡歷史課。

二、課堂實例中怎樣設計教學過渡語。

歷史教學中的過渡有哪些方式呢?其實無論是過渡語的語言還是過渡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會因為教學內容而異,因人而異。下面就結合筆者就結合自己設計的人民版歷史必修Ⅰ專題六的第三節《羅馬人的法律》一課的教學實例,談談自己在本課中所采用的教學過渡方式。

我將本課擬定為四大板塊講解:一是羅馬法的產生、發展的演進過程;二是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三是羅馬法對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借鑒作用;四是羅馬法的弊端。過渡語的設計我采用了以下方式:

(一)視頻吸引法,讓歷史課堂“活”過來。

為提前活躍課堂氛圍,在課前我使用了一段關于羅馬武力擴張的視頻讓學生真切的感知羅馬武力擴張的磅礴氣勢,從而激發課堂活力,使學生帶著期待的情緒走進課堂。

(二)運用優美詩句法,讓學生感受歷史課堂的人文之美。

課文前三大板塊之間我以生動、形象的詩歌巧妙過渡,讓學生感覺不僅是在學習歷史,而且還是在欣賞和享受語言的藝術魅力。例如在引出課題時,我一改“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節課我們進入……課的學習”之類令人乏味的語言,選擇了使用“輝煌屬于希臘!宏偉歸于羅馬!”這樣一句諺語引入,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宏偉歸于羅馬的說法?”為進一步引入這一課的主旨,我又以德國法學家耶林格的話“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币稣n題《羅馬人的法律》;當講解完羅馬法律演講過程后,我先用余秋雨《行者無疆》中“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詞匯,可發分配給歐洲各個城市……其中有不少城市還因為風格交叉而不愿意因守一個詞,產生角逐。只有一個詞,它們不會爭,爭到了也不受用,它靜靜的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給那唯一的城市,這個詞叫偉大,這個城市叫‘羅馬?!币源嗽O問“就羅馬而言,它到低偉大在何處?”從而過度到“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這樣能使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興奮度,當講解完“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時,我選擇讓學生大聲齊讀詩句“即使是數千年的紅塵遠隔,我們仍然可以聽得見往昔歲月那雄渾的交響。這壯美的旋律從那古老的土地上彌散開來?;厥幹鸶觇F馬的號角,凝結著文明破曉的脆響。書寫的永遠是人的尊嚴、法的光芒!”讓學生在朗讀中再次感受羅馬法的偉大,進而提出問題“如次光芒四射的羅馬法律,對我們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有何借鑒作用呢?這樣能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三)案例情境法,讓學生參與進來。

利用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真正參與歷史課堂,化被動為主動。課文四大板塊中實屬第一板塊內容最多,它包含兩大子目:一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二是從治“公民”到治“萬民”。那么怎樣化繁為簡、化枯燥為生動呢?我選擇采用兩個案例幫事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羅馬法的產生、發展歷程,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教學質量。例如講解從習慣法到成文法時,我采用了案例一:(羅馬共和國早期)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量、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想要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好運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的遺囑,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并設問“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么判呢?”引起學生的判決和當時判決的沖突進而引出對習慣法的學習,最后得出結論:習慣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與貴族矛盾的一個焦點,當時羅馬是怎樣來處理這個焦點的呢?從而引出成文法的學習。講解從治“公民”到治“萬民”時,我采用案例二:古羅馬大將愷撒進兵埃及,與美麗的埃及女克麗奧佩特拉一見鐘情,兩人還有一個私生子。當愷撒歸國執政之后,克麗奧佩特拉攜兒子赴羅馬與愷撒相會,并向羅馬法庭為自己和兒子申請羅馬籍。設問“按照《十二銅表法》,法官會判給克麗奧佩特拉享有羅馬籍嗎?為什么?”由此引出對這一子目的學習。教師通過創設新的問題或情境,把書上的人或事變成學生自己的人或事,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史學“爭鳴”法,觸動學生的興奮點。

在引導學生探討羅馬法的局限時我, 我選擇了呈現不同的史學觀點,“史學界和法學界有學者認為,羅馬法流傳至今不減其影響,只要在于其蘊含的羅馬法精神……而的的學者認為,羅馬法中蘊含了不平等的身份等級性,缺乏對個人私權的確定和維護…….”這樣,把有爭議的問題做為過度引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真理的勇氣和欲望。

筆者在教學實際中感到,利用恰當過渡語使歷史教學一個環節步入下一個環節猶如向學生平靜腦海中投入一顆石子,能有效振奮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更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所以“過渡“語言的發掘和運用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歷史教學環節,科學的動用好這一環節,我們可以領略到一道獨特別致的風景線,師生漫游其間,都將得到驗難忘的快樂和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歡
歷史課堂教學
一堂在“未來教室”的歷史課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研究論述
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嘗試
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微課資源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思考
基于人才成長的歷史教學中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研究
九年級歷史課堂導入的方法及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