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審美情感教育研究

2018-08-25 19:52田蜜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詩歌教學審美情感教育

田蜜

【摘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堅持“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融合。中學生應該“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以及健康豐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養和探究能力,增強民族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而詩歌教學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培養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 ;審美;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是人們對于客體對象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感教育的實施不能局限于思想品德課或心理教育課,學校各門學科都包含著這方面的任務。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充滿著很多的情感因素。

一、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現狀

詩歌在初中語文教材里是不被重視的一部分,考試也很少涉及??荚囈话憧嫉氖枪旁?、論語。雖然不是考試的重點,但不代表詩歌就不重要?,F實的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習詩歌的要求是背誦和理解詩句的意思。沒有強調對詩歌的審美情感要求,導致學生缺乏對詩歌的美的體會和情感表達。義務教育階段的詩歌教學還是以考試為重點,加上老師也沒有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詩歌,老師沒有重視對詩歌的審美情感教育,學生也是盲目的。另外,教材給予詩歌的課程時間也有限。

二、中學詩歌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學生熾熱的愛國情懷

著名學者楊叔子先生曾指出:“我們對青少年、大學生加強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要有中華魂,要有民族根,而中華詩歌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就是愛國主義?!敝袑W詩歌教學中有很多愛國的詩歌,這些詩歌充分展現了詩人的熾熱的愛國情懷。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詩歌教學同愛國情懷融合起來,將愛國精神通過詩歌傳遞給學生,培養起學生的愛國激情。

(二)培養濃濃的親情

親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緣關系上的感情,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深厚、最穩定的一種感情。在詩歌中有非常多濃濃的親情詩歌感人至深。如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將慈母博大、深厚、溫馨的愛心與兒子的孝心交融互感,歌頌了偉大的母愛,也寫出了兒子對母愛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之中,引導他們理解詩歌中那份濃烈的至愛親情,讓古詩那獨特的藝術魅力去感染他們。

(三)培養真摯的友情

朋友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財富,古代有非常多優秀的詩歌中都表達了朋友間真誠的關懷和深厚的情誼。李白在《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情表露,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里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達了依依不舍。教師可以通過詩歌的情感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友誼觀,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讓學生知道真正的友情就是要懂得真誠地關心、幫助朋友,而不是互相利用。

三、初中詩歌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沒有一套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實踐,導致老師專業性不強,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學生對詩歌也缺乏審美意識。由于不是考試??嫉膬热?,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F實生活中詩歌的教學方法和其他文體的教學方法一樣,還是以背誦理解為主。詩歌不同于其他文體,詩歌的意境美和文字的美需要朗讀出來才更有體會,而古詩、散文、小說等不那么講究。所以,其他文體的教學方法不適用于詩歌的教學。詩歌的語言是簡短的,更是富有魅力的,是一種細膩的美。

(二)教學過程中忽視詩歌的審美情感教育

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和情感度。語文老師要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文字審美能力,能夠把詩歌表達的意思和詩歌的意境美、藝術性傳遞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認識詩歌并且開始喜歡閱讀詩歌。詩歌的文字美、藝術美是需要朗讀出來才能感受到的,所以,朗讀是學習詩歌的第一步。老師教學生如何閱讀詩歌,包括節奏和韻律等,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可以嘗試寫一些詩歌,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要真正學習詩歌,教材里的那幾首詩歌是不夠的,老師可以借閱一本詩歌在班級里流傳著看,比如顧城的詩歌、徐志摩的詩歌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和寫作水平。

四、解決初中詩歌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通過情景設置增強感染力

詩歌是一種美,一種沁人心脾的美,在詩歌的課堂上要讓學生覺得這是一場藝術表演,學生會身臨其境地投入這樣的情景中,這才是詩歌教學。老師在朗讀詩歌的過程中,是充滿愉悅或者悲傷的感情,這種情感會把學生的情緒帶入整首詩歌所表達的情緒中。老師教具體的發音、韻律、節奏的掌握,可以鼓勵學生站起來朗讀,要求有一定的情感表現力和節奏掌控力。這些都需要老師主動給學生講,特別是這首詩所產生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生平事跡等。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相應地會有充沛的情感來朗讀這首詩。老師主動營造出一種溫暖、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聽完老師講的這些知識后,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情感,或悲傷,或喜悅。學生帶著這種情感去閱讀這首詩,應該是感情飽滿的。

(二)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和情感度

文字是一種美,它除了要表達它的本意之外,還有一種意境美。中國文字的魅力在于用簡單、質樸的文字表達深刻的情感意義,越是簡單越是美。通常文字的美容易讓人忽略,因為要體會文字的美,必須有一定的文字審美能力和藝術感染力。學習詩歌的主要目的還是提高學生文字審美能力和體會藝術的魅力,但詩歌所表達的意義遠遠不止這些。詩歌是會讓你發現美的一扇窗戶,愛上詩歌后,它會賦予你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都是無可挑剔的,都是渾然天成的,這就是學習詩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比如上面舉的例子,有些字、有些詞用得精妙、用得美,它會讓你覺得這個字在這里是獨一無二的,它和整首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詩歌課堂以教材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室為主要教學場地,主要的教學方式依然是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看著課本聽講做筆記。這種教學方式在今天來說是相對落后的,不利于學生交流,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空間得不到發揮,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才能適應、滿足現代學生的需要。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學習某個作家的文章時,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家庭背景以及作者出生時的整個大時代背景,或多或少它的作品里有時代的影子,可以借助視頻、音頻等方式。這是一種課堂創新,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還可以無形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便于學生更容易背誦。其實,語文,顧名思義,由語言和文字兩部分組成。首先要讀懂文字的意思,才能理解一句話、一篇文章,更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它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

(四)提高詩歌的閱讀量

學生之所以缺乏對詩歌的審美情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詩歌陌生?,F在的學生“負擔”重,要考試的科目多,沒有多少時間去閱讀詩歌。還有一個社會原因,就是社會更加浮躁了,而詩歌具有撫慰人心的作用。所以,老師要推薦并且引導學生閱讀詩歌,要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審美情感,就要提高閱讀量。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一定道理的。寒暑假期間,語文老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席慕蓉的詩歌,并且寫讀后感。通過這樣布置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詩歌?,F在的很多初中生的閱讀量是不夠的,閱讀的時間也有限?!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除了教材以外,他們還需要通過閱讀來塑造自己的“三觀”,通過書籍來了解這個世界。

五、結語

本文以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現狀和問題作為出發點,并結合現實生活提出了針對問題的對策。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審美情感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就要創新教學模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詩歌。教師可以通過情感設置增強詩歌的感染力。老師應該圍繞語文教學的重點,著重分析學生的差異性,在教學課堂上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靈活性、過程性,培養學生的文字功底、審美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高效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知識點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地串聯起來,注重學生系統性學習、全面性學習。詩歌的審美情感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最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詩歌的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李翠萍.在詩歌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

[2]周厚銀.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

[3]禹露.從美育角度探討初中語文古典詩歌的情感教學[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4]王月新.簡論中學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5]石春艷.中學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4.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詩歌教學審美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初中英語詩歌教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