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著學生的思維行走

2018-08-25 19:52王正春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學生思維

【摘要】本文再現了《小樹林中的泉水》“三微一體”的教學設計,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通過對母語的闡釋,表達對祖國語言的深愛之情,啟發學生對漢語、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關鍵詞】三微一體;《小樹林中的泉水》;學生思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抓關鍵詞句,在品味語言中理解其深刻內涵;2.訓練學生獨立閱讀文本能力和分析、鑒賞的能力;3.體會作者通過對母語的闡釋,表達對祖國語言的深愛之情,啟發學生對漢語、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品味語言中理解關鍵句子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守林人”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體驗過程,把握“泉水”與俄國語言的關系,感受作者對民族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在教學平臺,課前完成“微閱讀”(包括:走近作者、知識積累、文本研習、共振閱讀、美文悅讀);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這篇文章談論的話題是什么?2.你們是從文中的哪些詞句看出來的?(讀一讀)引導學生得出俄羅斯語言的話題。

二、初步感知

過渡: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是一個民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東西,是割不斷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一個人對待自己民族語言的態度就是他對國家對民族的態度。(投影、學生齊讀感悟)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美產生于言辭的準確、明晰和動聽。(高爾基語)并非語言本身有多么正確、有力,或者優美,而在于它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的力量。(歌德語)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周海中語)可見,語言與國家、民族是密切關聯的。

三、文本研習

(一)披沙揀金:篩觀點

1.速覽全文,畫出文中作者針對俄羅斯語言表達的觀點的語句。2.(學生交流后投影)讀一讀,初步感受一下這些句子的深意。3.追問明確:這些句子都是作者對俄羅斯語言的認識。

(二)由表及里:悟內涵

開展“微活動”一:合作探究“作者對俄羅斯語言的認識”

1. 文章開篇指出:“許多俄國字本身就現出詩意,猶如寶石放射出神秘的閃光?!边\用了什么修辭?

2.作者是如何來闡釋寶石“神秘的閃光”?(1)因為寶石的種類很多,作者在這里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2)作者是從什么角度去寫寶石的神秘閃光的(神秘感)?

(3)相關詞語找出來,讀一讀。學生能夠找出相關句子:柔和的淺綠和碧藍的色調;純粹銀色的閃光;一片靜靜的星星色的海水。歸納:寶石給人以“神秘”的感覺,正因為這種神秘,它們的美才無法解釋。

板書:寶石——色澤、色調——自身神秘感

3.從文中相關句子,引導學生認識:俄國字,對它我們不能用概念來理解,而是要有對文字的想象力。并結合“露水閃”加以闡釋。

“露水閃”——發音——想象力(聯想)——詩意的美

板書:俄國文字——詩意——關聯大自然

4.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字的詩意是需要借助我們的想象力的,我列舉了漢語類似的詞語“淅淅瀝瀝”。由“淅淅瀝瀝”這個詞,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場景?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去體味:由“淅淅瀝瀝”聯想到春天或秋天,一個多雨的季節,輕微的風聲夾雜著雨聲、落葉聲。

5.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對俄羅斯語言的美有著深切的感受?進一步追問:什么樣的人才能對俄羅斯語言的美有著深切的感受?

6.作者認為有哪兩類人的語言值得研究?分別是什么?為什么要研究這兩類人的語言?

7.歸納:作者對俄羅斯語言有哪些認識?(采用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歸納)

認識1:俄國字的詩意,關聯大自然,對它,我們不能用概念來理解,而是要有對文字的想象力。認識2:只有無限熱愛自己的人民、熱愛土地、熱愛自己的國家的人,才會對俄羅斯語言的“奇幻性和豐富性”有所感悟。認識3:著名的文學大師的語言、普通人的語言值得研究。取之不盡的語言源泉:來自人民自己的語言,來自普通人,來自民間。

開展“微活動”二:自主探究“俄羅斯生動的語言來自民間”

配樂齊讀課文15—20節,學生自主探究下列問題。

1.概括作者在這部分敘述的一件事。

2.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了小樹林,寫了小樹林中的哪些景物?小樹林有什么特點?(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3.課文第18小節,“我不像一般人那樣輕視小樹林”,言下之意,一般人是輕視小樹林的。確實,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樹林,那么,作者為何能夠感受到小樹林的“美麗而動人”呢?(提示:12小節、14小節)

4.守林人在小樹林中發現了“泉水”,他是如何闡述“泉水”一詞的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并齊讀感悟。)

板書:守林人——闡述——泉水

5.深入探究: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內涵?

分解問題,難點突破:這句話是守林人自己對俄羅斯文字的理解。(1)守林人是一個怎樣的人?(2)他為什么“最喜歡分析字眼”?(3)他在分析“泉水”這個詞的時候,發現了什么?最后明確:普通的守林人發現這幾個詞,從字形到讀音,都有相似的地方。他由此聯系到了祖國、人民,讓普通的詞變得不普通,體現了守林人在對詞語的琢磨中融入了對土地、對祖國的深情。守林人對“泉水”一詞的解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使主旨更加深刻。

6.作者寫與守林人的一次邂逅,通過守林人對俄羅斯文字的理解,其用意是什么?

板書:俄羅斯語言——源泉——民間

(三)順理成章:理結構

文章的前半部分(1—14節)是作者對祖國語言(母語)藝術的認識,從表達方式上來說是議論;后半部分(15—32節)通過“我”與守林人的交談,進一步佐證了俄羅斯生動的語言來自民間的觀點,從表達方式上來說是敘述。

(四)水到渠成:得主旨

通過對結尾最后兩段的理解,把握主旨。

1.作者說“這些普通的詞兒給我掘出了我國語言最深的根蒂?!?/p>

學生充分交流。

教師明確:“這些普通的詞兒”指“泉水”“祖國”和 “人民”?!案佟?,即根源、根本之意。這句話揭示了俄羅斯語言奇幻性和豐富性的根本來自大自然的語言,來自民間。民間是語言的根,是語言的源泉,表達作者對充滿詩意的俄國語言文字的感受,進一步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世世代代人民的全部經驗,所有他們性格的詩的方面,都蘊含在這些詞里。

交流后明確:“這些”包括“泉水”“祖國”和“人民”在內的俄羅斯語言,俄羅斯語言蘊含著俄國人民的經驗、智慧和思想等。

四、拓展延伸

(投影)材料1:

英國一項針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18歲以下)父母的調查顯示,除印歐語系之外,英國的父母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漢語。

材料2:

法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中小學學習漢語的人數數據統計。當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從2004年的近3000萬人攀升至1億人。(具體內容略)

討論交流:對非母語國家的人來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外國人熱衷于學漢語呢?“漢語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進一步強調: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漢語熱”也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時期。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個中國的學生,我們更要學好自己的母語——漢語。我們要上好語文課。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2017年11月23日,感恩節,讓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后面聽課的語文老師們。(生鼓掌,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五、課堂結語

學生個別朗誦后再集體朗誦屠格涅夫的散文詩《俄羅斯語言》:“在彷徨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索著祖國命運的日子里,——唯有你給我支持和依靠,啊,偉大的、威力無比的、純真的、自由的俄羅斯語言!要是沒有你——誰能目睹故土所發生的一切而不陷于絕望?然而,這樣的語言,如果不是賜予一個偉大的民族,那是難以置信的!”以此進一步體味俄羅斯語言的偉大。最后,由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名言“語言乃存在之家”引導學生善待善用語言。

六、鞏固深化

1.思維碰撞:這篇文章是贊美俄羅斯的語言,文章為什么以“小樹林中的泉水”為題?

2.在教學平臺自主閱讀美文:(蘇聯)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高爾基的《海燕》、蒲寧的《深夜》。

3.開展“微寫作”:(本節課是在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上的一節蘇州大市公開課)同學們,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確立了“上善若水”的核心文化,在校園中營造“若水文化”,弘揚“若水精神”,追求“若水境界”,并提出“上善若水”文化的具體體現——齊心、堅忍、包容、潤物、靈動、溝通。耳濡目染之下,你們一定對“上善若水”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課后通過150字左右把它寫出來。

附 注

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的研究課例(課題名稱: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語文“三微一體”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主持人:王正春;項目編號:ZYB110)

作者簡介:王正春,男,江蘇省相城中等專業學??蒲行麄魈幹魅?,高級講師,教育碩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及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

猜你喜歡
學生思維
教學設計:從學生的思維起點出發
數學教學怎樣運行“教”的過程
課堂評價語,打開思維那扇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