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2018-08-27 08:35薛瑾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同伴互助教學模式

摘 要:高師傳統的音樂教學法在培訓師范生教學技能方面目標籠統而不具體,師范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學技能。音樂微格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讓學生感到有興趣、有意義、有價值,特別是采用“同伴互助”的模式讓學生更容易學習,使教學過程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本文試圖通過對“同伴互助”內涵的分析,研究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中應用“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并提出了“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建構方式。

關鍵詞:音樂微格教學;同伴互助;教學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世紀80年代微格教學引入我國以來,成為一種現代化的師資培訓方法。在高師音樂院校中,作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的《音樂微格教學》,其質量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師范生音樂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通過音樂微格教學,師范生可以對自己和他人的教學活動進行及時的自我反思與自我完善。微格教學除重點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外,還同時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評價意識,以達到提高學生對教學技能的觀察和鑒別能力。但是,有學者在對微格教學的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后,歸納出微格教學實踐的六大誤區,即訓練理念陳舊化、訓練模式簡單化、訓練內容單一化、組織實施形式化、變量控制隨意化、教學手段傳統化。

然而,筆者在對高師師范生進行音樂微格教學實踐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如:學生訓練時間不足、師資力量缺乏、學生間缺乏合作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流于形式,影響了微格教學實施的效果,從而無法真正達到其訓練的目標。特別是整個教學過程顯得程式化,音樂教學技能結束后進行錄像重放,經過自我評析與反饋后,與同伴進行議課,最后教師點評等環節。最后為訓練對象調整教學設計與繼續教學訓練而結束。這些環節對于音樂微格教學訓練來說缺一不可,但是無法解決學生在教學技能方面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對于上述問題,筆者在原有研究基礎上提出“同伴互助”的音樂微格新模式,并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實踐性探索,總結出一定的實踐經驗。

二、“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優勢

(一)“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內涵

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實施教研組活動以及近年興起的示范教學、課例研究、深度交談、專題討論等。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喬伊斯和肖沃斯(Jovce B.& Showers B)對教師培訓效果不佳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指出:讓教師組成小型的同伴互助小組(peer coaching team)動將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改善。這是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被首次提出。我國著名的教育學者余文森認為,同伴互助指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同伴互助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相互之問的對話、互動和合作。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的“同伴互助”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生以提升教學水平為目的,通過一定的形式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支撐,最后實現師范生持續主動的提升教學能力,以達到共同進步。

(二)“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優勢

首先,滿足師范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種雙邊的活動,建立在平等互動的基礎上,在交流中互促成長。在高師《音樂微格教學》中采用“同伴互助”教學模式可以避免傳統的教師權威的教學傳授,出現學生因個體差異對知識得不到滿足、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受限等弊端。通過“同伴互助”的學習,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根據實際教學技能,設計教學策略,以滿足師范生的個性化需求。

其次,培養師范生的責任意識?!巴榛ブ笔且环N個體間相互幫助、交流的過程,給彼此提供學習的機會。在《音樂微格教學》的課堂上,由于規模小,使師范生能認識到個人的責任意識,并能保證同伴在互相學習與幫助中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同伴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越好,師范生的責任意識就更強。

再次,發展師范生的社會性。通過師范生在音樂微格訓練中建立起了各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多次不斷的互助合作,可以逐步培養師范生的社會敏感性,理解社會規范的意義以及文化內涵,為達到這種期望,促使師范生通過與同伴長時間的合作互助,提高自身的社會技能和知識,對于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是十分有利的。

三、“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音樂微格教學實踐中,正如上述所述存在著較多問題:學生人數多、學生間的合作較少、訓練時間不足、學生試講機會不多等。經過筆者多年的摸索與實踐,旨在建構音樂微格教學“同伴互助”新模式。

(一)明確目標,確定“同伴互助”模式

以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例,該院《音樂微格教學》課程的總學時數為32課時,分為兩個模塊,一方面是理論教授,通過講授與討論等方式對微格教學的相關技能以及操作原理等進行學習與掌握;另一方面為微格實踐,通過學生試講、錄像回放、評價與反思等方式在微格教室里進行。音樂微格教學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講解、導入、彈唱、教學設計、語言表達、結束、提問、評價等音樂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學生多課時少的影響,學生無法進行一一訓練?!巴榛ブ钡哪J?,可以讓小組同伴間輪流上臺試講,聽者模擬學生,認真、積極參與同伴的試講,并參與評價活動。不但學習同伴的有點,還要對其不足之處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議。在這樣合作互動的環境中,不僅可促使試講學生認真準備、大膽上臺,還可以培養同伴學習中所涉及的各種溝通以及人際交流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音樂微格教學訓練的最終目標。

(二)明確職責,組建“同伴互助”小組

在《音樂微格教學》課程中,學生同伴互助的小組規模以6-8人最為適宜。該規模的同伴互助團隊既能保證每位學生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又可以在意見有分歧的情況下采用民主投票,少數服從多數。遴選同伴互助小組的組長作為組織者,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還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如:自彈自唱等專業技能),較扎實的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較強的音樂教學能力,這樣能對“同伴互助”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到具體實施。各組的同伴互助組長設計出符合教學需要的時間安排表,各項活動必須按照總體時間,組織本組的同伴進行教學互助與指導活動。如,同伴指導者針對個別鋼琴伴奏能力欠缺、自彈自唱水平低下的同伴,安排專業技能較強的同伴對其進行一對一輔導、訓練,使其能跟上同伴的教學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后,“同伴互助”小組組長和成員共同就教學技能訓練與專業技能訓練時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對一再出現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策略,實現及時的互動與反饋交流。小組成員可以一起備課,共同研究教學設計,商討教學策略?;蚪梃b課堂上所看的優秀課例,或把同伴在各個環節的教學手段的優點,取其長處,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同時,將自己可取的優點作為建議推薦給同伴。比如,在進行導入技能訓練時,同伴們可以在小組成員間進行對比選擇,音樂課的導入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的類型很多,如:直接導入法、間接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生活經驗導入法、律動導入法、設疑置懸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等。學生可以根據課題的需要進行選擇,可以用單一的方式,也可以用綜合的方式進行導入。同伴們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要注意取長補短,揚長從優,不斷優化自身教學設計路徑,達到最佳的導入效果。在評價方面,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注意鼓勵同伴間互相聽課、評課,通過這些針對性很強的“同伴互助”方式,使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水平得到飛速提升。

(三)明確模式,有效展開小組活動

“同伴互助”小組合作需貫穿于《音樂微格教學》課程的全過程,包括課堂內外等。其具體實施分為三個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

該階段主要在師范生進行音樂微格教學技能訓練之前,由任課老師指導師范生圍繞各項教學技能訓練展開具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包括音樂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技能的基本概念、教學功能、主要特點以及常用的類型等,為學生的音樂教學技能訓練打下理論基礎。同時,教師利用所收集的教學視頻,讓師范生觀摩每一個教學技能的演示,為學生上臺試講做好心理準備。另外,要事先安排好每一個小組,根據組員的特點選擇一名音樂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的同學擔任組長,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同時,學生確定所要訓練的課堂教學技能,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開始編寫教案。教案的撰寫不僅要細化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描述與預設。

第二階段:實踐運行

實踐運行階段是“同伴互助”學習全面展開的階段。在此階段里,師范生正式進入微格教室進行音樂微格訓練,“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展開。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同伴互助”小組成員開始依次按照事先編排好的順序走上講臺,交替承擔教師角色進行課堂教學技能的實戰演練,同組的成員們則是學生的角色,以此組成微型音樂課堂,師生互動交流形成教學技能的演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指導教師應做好記錄與信息采集工作。在學生試講時,指導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錄像,包括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進行采集與記錄,以方便后續的反思、評價等活動提供有效的反饋材料。另外,指導老師通過微格設備觀察每一位受訓學生的表現。對相關教學技能運用較為得當的學生作為該技能項目的負責人,還要觀察每個小組的專業技能水平,從中挑選出突出的學生來承擔負責人。例如:挑選每個小組中即興伴奏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導生”角色,以指導同組即興伴奏能力較弱的學生。當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師生之間需要及時的溝通與交流。

第三階段:評價反思

這一階段是對師范生教學技能學習情況的反思與評價,也是音樂微格教學最為重要的階段。首先,由“同伴互助”小組組長組織每位同學對自己教學技能訓練的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同時,小組成員之間展開反饋評價學習,也就是針對他人的教學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就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另一方面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實踐基礎。接著,教師針對每個小組的訓練情況進行點評,并針對小組中每位同學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析,甚至親自示范。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并能掌握音樂微格教學評價的技巧。指導老師還可以將教學視頻上傳至互聯網,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不斷的揣摩。在經過小組成員的評價與指導老師的點評后,學生根據自我反思與評價中所指出的問題及時修改教學設計,為進行下一輪的微格技能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與學習。

綜上所述,在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中采用“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師范生個體素質、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互動合作,整合了師范生的集體智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此期間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例如: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培養和選用,如何制定評價體系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只有解決以上問題,才能使“同伴互助”在音樂微格教學中更加有效的開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繼紅.談微格教學中反饋與評價對師范生從教能力的影響,教學研究,2007年第3期,第246-248頁.

[2]劉鵬,安玉潔.微格教學的多元化結構,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55-59頁.

[3]余文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黑龍江教育,2003年第10期.

[4]李榮江.同伴互助: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之道,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21期,第35頁。

[5]余文森,論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53-58頁.

作者簡介:薛瑾(1982—),女,漢族,福建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B類項目“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JB13068S)。

猜你喜歡
同伴互助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同伴互助學習在英語誦讀中的應用研究
在“同伴互助”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技能
同伴互助英語課堂觀察研究
“同伴互助”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探索
英語專業翻譯課堂同伴互助教學模式構建之管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