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孔子學院的古箏文化傳播策略與建議

2018-08-27 08:35薛夢晨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孔子學院傳播策略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基于孔子學院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成為了一個重要命題。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箏是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重要符號;孔子學院是古箏文化國際傳播的有效路徑和綜合性平臺?;诳鬃訉W院的古箏文化傳播,應根據古箏文化的特殊屬性制定傳播策略,講好古箏文化故事,爭取多方利益相關者支持,構建古箏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培養復合型文化傳播人才,加強特色音樂孔子學院建設力度。

關鍵詞:孔子學院;古箏文化;傳播策略

孔子學院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品牌與媒介,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和教育實體被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做出了重大貢獻。借助孔子學院平臺的文化傳播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也是傳播優秀文化普世價值、促進各國文化合作共生的有效路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類傳統文化集思廣益,爭相借助孔子學院平臺推廣文化,古箏文化傳播也應當抓住難得的機會,適時完善傳播機制、途徑和方法。

一、在孔子學院品牌推廣模式方面,挖掘市場潛力,將古箏文化與國外本土文化結合,推進古箏文化的全球在地化發展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是一個表示全球和地方相互作用的新詞,它主要應用于市場營銷,使全球品牌和產品適應于本地偏好,以加速商業成功發展。這是很接近出口的模式,但全球在地化過程與速度比出口模式更深刻;地方層面強調特殊性,這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應該被當作洞察力的真正來源。古箏文化要國際傳播,就必須對自身進行改造與包裝,改造只有中國本土認知和了解的文化屬性,保留或形成國際民眾能辨識和接受的屬性。

“在地化”是古箏國際傳播的保障。古箏文化對外傳播時,應充分了解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習俗以及民眾對古箏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度,并根據目標國家的具體、特殊情況,制定特定的推廣方案,實現古箏文化的“在地化”發展。古箏文化品牌推廣必須要適應地方市場需求,借助國外本土文化的特殊性,將古箏文化故事與國外文化故事有機結合,引發國外群眾產生共鳴和興趣。具體方法上,將古箏文化與國外文化相結合,例如將外國歌曲改編為古箏版本,積極參與當地各類文化活動;與當地樂器合作,演奏中外結合的樂曲,從而加強外國民眾對古箏的認知度和理解能力,挖掘潛在的市場需求。此外,針對不同國情,要采取不同傳播模式,統一劃齊的政策手段不能完全符合各國實際情況。

二、在古箏文化敘事層面,努力講好古箏文化故事,講好古箏樂曲的背景故事有助于受眾理解古箏樂曲的文化意義

古箏樂曲有時悠揚委婉、哀傷悲鳴,有時歡快明朗、抑揚頓挫,國外聽眾和學習者不懂得樂曲背后的故事,就不能對古箏音樂產生心領神會之感。因此,學會講述古箏文化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活動中,傳播者要把握機會呈現古箏曲的文化意義。翻譯相關古詩詞文學作品是講述古箏文化故事的方法之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乏以古箏及箏曲為意象的詩詞,嘗試將古詩詞翻譯為外語,有利于受眾體悟中國文化的深層內涵,提高受眾對古箏文化的認知程度。例如著名古箏曲《漁舟唱晚》,曲名來源于王勃“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滕王閣序》)。詩句形象地展現了在夕陽西下的晚霞中,悠悠漁舟紛紛歸航、江面歌聲四起的江南水鄉的動人圖景。在演奏這首箏曲時,配合多媒體圖片展示和故事講述,會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在孔子學院文化活動模式常態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多種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呈現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文化盛宴

孔子學院應積極利用“三巡”項目、“孔子學院日”等各種活動契機,增加古箏講座和演出等文化活動。將內容單一的文化活動,拓展為綜合多種中華文化元素的大型活動。古箏、書法、武術、國畫等文化項目相結合,相輔相承、互為補充。創新體驗式文化活動,從單向傳播轉變為互動式參與的動態傳播,受眾不僅僅是觀賞古箏演奏,而且可以和演奏者互動,嘗試學習彈古箏,獲得更好的感官體驗。

四、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是古箏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現代新媒體的多元化是古箏文化傳播的保障

古箏文化國際傳播過程中,應盡力爭取孔子學院管理者、當地政府或國際文化組織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利用當地政府、媒體鏡像的力量宣傳古箏文化,提高當地受眾對古箏的認知,培養其對古箏的興趣,增加其對古箏的認同感。古箏文化傳播媒介要多元化,在依托孔子學院舉辦文化活動時,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加大宣傳力度,邀請新聞媒體支持孔子學院活動。

五、在教材與學科體系建設方面,編寫外語古箏教材和科普性讀物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密不可分。學科體系建設上不去,教材體系就上不去;反過來,教材體系上不去,學科體系就沒有后勁?!惫殴~學科體系的建設和教材體系的建設要協同發展、相互扶持、互為動力。如果古箏學科體系得不到建設、發展與完善,教材體系就沒有發展的基礎和空間;如果古箏教材體系處于滯后的位置,就不能成為推動學科體系前進的動力。在積累大量教學經驗和借鑒其他優秀教材的基礎上開發適用于外國人學古箏的雙語教材和普及性讀物是必要的。

適時將古箏納入教學課程體系,建立學分制、考級制度,通過考試體制建設增加學生的重視程度。要根據各孔子學院資源配置的客觀水平、考察不同的市場需求來安排古箏培訓、教學課程,尋找適合當地孔子學院發展的最佳古箏教學形式。比如有些孔子學院學習者的需求是培養興趣,達到古箏速成,這就適合舉辦培訓班;若對市場需求進調查后發現,學習者想把古箏作為特長來長期學習,這就要考慮設置長期的教學課程。古箏教學體系的建設要符合當地孔子學院規劃與目標,為孔子學院整體進步服務。在教學方法方面,也要根據文化差異、學習者認知和接受能力來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

六、發揮跨學科人力資源優勢,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一方面,既注重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的漢語教學能力、跨文化交際水平,還要進一步關注其中華才藝技能和文化知識講述能力。將古箏等中華才藝技能一項加入志愿者選拔、培訓的指標中,力求建立“音樂特長教師及志愿者人才庫”。另一方面,定期派出古箏專家到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巡回執教,也能緩解音樂師資匱乏的問題。調查發現,有些精通古箏等樂器又熟練掌握英語的中國人移居國外,創建中國樂器工作室,孔子學院可以聘請當地古箏教師參與文化活動并指導古箏教學。

七、國家漢辦應加強特色音樂孔子學院建設力度,普遍性孔子學院與特殊性孔子學院相結合推進發展

特色音樂孔子學院的音樂資源配置更為豐富,作為中國音樂教學與傳播的特色平臺,在樂器授課群體、課程設置以及人力資源儲備等發面都更具立體化模式。中國傳統樂器豐富多彩,特色音樂孔子學院能夠較全面、系統的進行樂器文化教學,培養國外專業古箏人才。師資力量較為雄厚,聚集國內外音樂專家,音樂文化活動形式更為豐富,這些都是音樂孔子學院的資源優勢。

參考文獻:

[1]Willem B. Drees,Globalization: Religion and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Zygon, vol.2015.3.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5.17.

[3]陳剛華.從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J].學術論壇,2008,(7):162-167.

[4]戴元光.關于文化傳播學的理論問題[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80-86.

[5]吳瑛.對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傳播戰略的反思[J].學術論壇,2009(7):141-145.

作者簡介:薛夢晨(1994—),女,山東泰安人,研究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猜你喜歡
孔子學院傳播策略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孔子學院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孔子學院辦學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國的分析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電視新聞節目借力微信平臺的傳播策略研究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傳播
探析公益節目《等著我》的傳播策略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漢語熱”面面觀
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困境與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