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湖區加強鄉鎮服務能力建設的路徑探析

2018-09-10 07:59龔麗云
環球市場 2018年26期
關鍵詞:鄉鎮政府基層治理

龔麗云

摘要: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時期,在鄉鎮職能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的新情況下,鄉鎮政府服務能力的強弱,事關北湖區農村發展大局穩定,事關北湖區農民群眾安康富足,事關“五個新北湖”的建設。加強公共服務,提高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是新形勢下北湖區鄉鎮政府面臨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

關鍵詞:基層治理;鄉鎮服務能力;鄉鎮政府

一、鄉鎮服務能力基本情況

(一)服務型政府推進不快,服務理念有偏差

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干部存在服務理念上的偏差,沒有站在民本位立場,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沒有真正將心思放在為民服務上。另一方面,隨著現在農民主體意識增強,傳統的管理手段失效,只有突出服務職能、提升服務能力,鄉鎮才能成為為民服務的好政府。

(二)績效考評激勵機制不完善,服務動力待提升

調研發現,很多鄉鎮干部認為鄉鎮任務壓力大,考核多任務重,但是上面給的激勵政策少,也有鄉鎮干部反映,工作辛苦待遇低,更多鄉鎮服務人員尤其是事業編身份的人員,反映的是成長空間狹窄晉升通道不暢。所以,一些年輕干部把鄉鎮當成跳板,忙著參加省市區的各種遴選考試,很難真正深入熟悉基層工作、安心為基層群眾服務。

(三)公共財政缺位,服務保障能力需提高

一是財權事權不對等,財力有限與事權無限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分稅制以來,鄉鎮財權被上收,財力基本不能自主,“靠財政吃飯”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工資、辦公經費,很多服務工作就靠轉移支付了。但鄉鎮的事權卻不少,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仍然是鄉鎮政府,鄉鎮政府成為上級的剛性政策最終落實者。

(四)多元主體參與不夠,服務機制需創新

一是社會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的作用發揮不明顯。調研發現,農村的一些社會組織只是在面上掛牌而已,并沒有真正運作起來。二是農民民主意識不足,政策制定過程缺乏群眾的有效參與。一些鄉鎮黨委政府重視程度不足,沒有引導好發揮村民自治機構的作用,長期下來,農民民主意識比較淡漠。

(五)是公共服務人員素質偏低,服務能力待加強

目前,鄉鎮干部公共服務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及發展經濟的現實要求,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和宗旨觀念淡化,鄉鎮干部的主要精力并沒有放在公共服務上。另一方面,公共服務供給不能很好對接當前農村公共服務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鄉鎮干部依然將精力重心放在經濟管理工作上,而對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研究不夠,專研不深,使得鄉鎮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務技能老化和服務方式落后,導致鄉鎮公共服務與廣大農民的現實需求相去甚遠。

二、加強鄉鎮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

(一)理順服務架構,強化服務功能

優化鄉鎮服務體制,首當其沖的是厘清責權關系,使鄉鎮責任與權力對等,給鄉鎮“賦權增能”。

一是明晰責任。在當前“壓力型”的管理體制下,鄉鎮政府本身負擔過重,弱小的肩膀承擔了許多超出它承載能力的事務。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明晰事權范圍、明確鄉鎮責任。也就是說,鄉鎮管什么要分得清清楚楚,讓鄉鎮心里有數、服務到位。對于鄉鎮來說,那些該管的事要管好,種好自己的“責任田”。二是加強權力。對與那些直接與群眾接觸、量大面廣、由鄉鎮服務更便捷有效的各類事項依法下放鄉鎮政府,鄉鎮該有的權力,上級政府要把它們依法下放到鄉鎮,加強鄉鎮服務權力。三是理順架構。優化鄉鎮服務體制,還要從改革現有的行政管理架構入手,整合基層各職能部門力量,提升鄉鎮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營造服務生態,增強服務意識

1.重視文化認同。鄉鎮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供給者、鄉鎮干部作為服務工作的“主心骨”,就要把“為民服務”的理念融入到鄉鎮服務事業的每個環節,把“為民服務”價值滲透進自己的“血液”和“靈魂”。這要求政府工作人員盡快實現觀念轉變,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以公眾為導向,樹立社會本位、民本位思想。

2.完善激勵措施。激發鄉鎮干部的服務動力,督促他們在崗在位、安心用心,戴好服務型干部的帽子,營造良好的服務生態。其一,要拓寬渠道,確保人才引得進,形成有人干事的氛圍。在公務員招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公益性崗位”等人才引入形式的基礎上,可重點考慮能否對工作能力強的優秀村干部,探索以聘任制形式參與鄉鎮工作,享受在編人員待遇。其二,提升待遇,確保人才留得下,形成愿意干事的氛圍。具體來說,可首先考慮用經濟待遇穩住人心,讓每名鄉鎮干部都充滿“動能”,沉下心思務實干事。當然,政治待遇是關鍵。如現在正在執行的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就是給長期在基層工作的老鄉鎮干部一個很大的鼓舞,他們在職務上不能晉升,但可以通過職級晉升,獲得合理的待遇與尊嚴。拓寬鄉鎮領導班子選人用人渠道,注重從最基層選拔鄉鎮領導干部,充分調動和保護基層干部積極性。

3.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評機制。首先,減少紛繁復雜的考核項目??荚u任務和目標應緊緊圍繞鄉鎮公共服務的根本職能來綜合考評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能。其次,評估主體應多元化。除鄉鎮政府自身外,還應把上級政府、鄉鎮人大、相關專業人士以及被服務的群眾等納入到評估主體中。而且,尤為重要的是要逐漸加重鄉鎮政府服務對象即當地群眾這一評估主體在考核評估中的權重。再次,科學利用考評結果??荚u結果應成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優評先、培養教育、激勵約束的重要參考指標,引導鄉鎮干部改進作風,做群眾的貼心人。

(三)鏈接服務需求,提升服務效能

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必須精準鏈接群眾服務需求,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1.精準識別群眾需求。鄉鎮服務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地方、不同人、不同事的不同情況,才能取得實效,這就需要建立以上率下、上下聯動的需求表達機制,不斷增強基層民眾在公共服務中的選擇權。

2.提升鄉鎮服務工作人員的培訓精準性。新形勢下做好鄉鎮工作,無論是年齡較大干部還是年輕干部都必須加強培訓,尤其是要多組織那些針對問題可明顯提高鄉鎮工作人員素質的精準培訓。

(四)鼓勵多元參與,創新服務手段

通過創新供給方式,提高鄉鎮服務水平,嘗試引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社會組織、公益性服務機構,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共服務,如在解決就業、環保、扶貧工作、疾病防治、留守兒童、慈善愛心救助等方面引導社會力量發揮作用。

猜你喜歡
鄉鎮政府基層治理
探究鄉鎮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挑戰及對策
鄉鎮政府固定資產管理探討
扶貧攻堅中鄉鎮政府執行力的提升
民間組織發展對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影響
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的問題與對策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基層治理法治化長效機制構建探析
青海省基層治理法治化的現實困境
鄉鎮政府績效改進的障礙性因素與對策雛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