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

2018-09-14 10:55梁丹
北方文學 2018年18期
關鍵詞:偏誤漢字

梁丹

摘要:中國的漢字具有表意體系,是方塊結構,分化同音詞能力強,有超時空性,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所以留學生在書寫漢字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誤,本文通過對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類型及其成因的分析,針對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漢字;偏誤;教學意見

一、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類型

對于很多初學漢字的留學生來說,寫漢字就像繪畫,讓留學生誤認為漢字書寫很隨意,描畫出來的圖形就是漢字。因此,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很多留學生由于沒有掌握這些漢字的書寫規則,所以在漢字書寫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偏誤,如一下幾種類型:

(一)漢字筆畫數目增加或減少的偏誤

有的留學生在書寫漢字的時候沒有認真觀察漢字筆畫的數量,隨意將增加或減少筆畫的數量,尤其是同一類型的筆畫多次出現,很容易缺少其中某部分。很多留學生將“目”中間兩橫寫成一橫;“有”下部寫成“日”或“目”。

(二)筆劃形狀或方向的偏誤

有的留學生由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將“竹字頭”,寫作“kk”,很多;留學生區別不出“貝”和“見”“貝”最后一筆是捺,但是“見”的最后一筆彎鉤。并且還有很多留學生無法區分豎鉤、豎提、彎鉤到底是應該向左還是向右。

(三)部件組合偏誤

很多留學生不清楚“左耳刀旁”和“右耳刀旁”經常講“鄰”字寫成“阾”;部分留學生將“廴字旁”、“走之旁”兩個部件相混淆,常會出現“延”或者“送”被誤寫的現象?!伴T字框”的點和“言字旁”的點位置不清,豎寫成豎提,橫折提寫成豎,“問”字中上多加一橫,“詞”中“口”上少寫一橫。

二、留學生書寫漢字偏誤成因的分析

(一)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其形體組合復雜化,結構具有多樣化,使得很多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相對于拼音文字的26個字母來說,漢字的筆畫基本筆畫少,但變化筆形卻達到了近36種之多(黃伯榮,《現代漢語》)。構成漢字的筆畫數也較多,結構雖有規律可循,但相對于線形結構來說結構比較復雜(參看張旺熹,1990);漢字同音字、近音字、多義字多等。這些特點都是造成留學生書寫漢字偏誤的原因。

(二)留學生自身原因的分析

1.學習態度的影響

很多留學生認為漢字難讀、難記、難寫。在學習漢字書寫時會產生畏難情緒,因而很多留學生課下畏懼且厭倦練習書寫,這樣一來,書寫漢字的時間不夠,練習不充分就造成了漢字書寫各種偏誤現象的產生,另外,有的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更是功利地寫完作業,沒有用心書寫,這也導致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的出現。

2.學習策略的影響

江新、趙果(2001)對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發現:留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對字形策略和重復策略使用比較多,而對歸納策略使用較少。初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最常用的學習策略是整體字形的記憶,而難以針對筆畫或部件的記憶,而這或許是留學生書寫漢字時常常出現筆畫“丟三落四”的現象之一。中、高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偏誤主要是筆形出現錯誤或筆畫數量的減少,由于中、高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已掌握一定的漢字書寫規則,所以這些現象主要出現在最容易忽視或最隱蔽的筆畫。

3.母語認知加工模式的負遷移

拼音文字是母語的留學生在文字的認知加工時,首先從視覺上最先掌握的是語音信息,然后由音及義,掌握語言信息,因此語音編碼是其領會語義主要途徑。但是漢字卻是有音有義的結合體,經由語音表征激活語義表征,語音編碼是主要的通路。日、韓留學生的母語既有拼音文字,又有表意文字,語音和語義之間聯系不大,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中國漢字。因此,對于以拼音文字為母語的留學生來說,字音對其學習漢字意義的學習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日、韓留學生來說,學習漢字就更容易些。

(三)教學方面原因的分析

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漢字作為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但一直都是語言交流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因此留學生學習漢字的時間短,練習書寫的時間少。在日常的交流環境中很少運用。

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教師更著重語音、詞匯、語法的教學,而忽略了漢字教學,在教學中對漢字的書寫規則強調的不夠,以及教學方法的枯燥無味、無創意也是造成留學生書寫偏誤的原因之一。

三、針對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提出建議

第一,教師在教授漢字的過程中,要時刻向學生強調筆順的重要性,在漢語課堂上可以在不同的筆順上面標注出序號,如“豎心旁”,就要在左邊的點附近標①,在右邊的點附近標②,在中間的豎后邊標③,這樣,學習者在書寫漢字的時候就會按照筆順規則,一筆一畫書寫漢字不會出現“倒下筆”的現象。

第二,教師在教授書寫漢字的時候,應該告訴同學們,每個獨立漢字的筆畫數量,尤其是筆畫多且冗雜的漢字,老師需要向學生強調,加深同學記憶,這樣,在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就不僅僅是簡一地抄寫漢字或者臨摹字帖,而是,對漢字整體及局部結構書寫的掌握,從而增強學生對整個漢字書寫規則的認識。

最后,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漢字是音譯結合體,比如,教師可以講述漢字的“六書”,即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例如“月”字像一輪彎月的形狀,即為象形字;“鳴”指鳥的叫聲,由“口”和“鳥”組成而成,即為會意字。用此種傳統的方法技能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又能帶領學生復習所學知識。

猜你喜歡
偏誤漢字
“一……就……”句式偏誤研究
新HSK六級縮寫常見偏誤及對策
泰國高年級大學生漢語名詞偏誤統計分析
“ü”偏誤調查與“v”替代的拼音策略
介詞框架“對……來說”的偏誤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