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問候語的文化差異

2018-09-17 07:25劉佳麗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問候語文化差異文化背景

摘 要:問候語作為日常交際中的一部分在各國的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其功能表現為人際的,即協調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建立、增進和鞏固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英漢問候語等常規用語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問題隨處可見,所以,提高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同時,也可以減少和避免語用失誤,以此達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問候語;文化差異;文化背景

作者簡介:劉佳麗(1992-),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2

問候是日常交際中最基本的禮儀之一。作為一種禮貌的行為,問候沒有具體的意義,卻在日常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問候方式來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就可能導致交際的誤解和失敗。由于當今世界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所以了解中西方問候的不同之處,探尋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實現恰當的禮貌,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獻綜述

上世紀五十年代,霍夫曼提出了面子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他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的積極社會價值,在這種價值中,人們能夠有效地獲得與社會相一致的個人績效標準。他注意到了面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滲透作用。雙方之間的面子總是掌握在另一方手中。因此,人們傾向于貶低自己,以改善他人的溝通。布朗和萊文森的“面子理論”被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獲得的個人公共形象。他們認為每個交流參與者都有兩種形象: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正面形象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愛,認可,欣賞和尊重;負面形象意味著不想別人強加自己,行為不想受他人干涉和有自己選擇行動的自由。布朗和萊文森認為,會話中雙方的兩種形象都會受到打擊,即說話者和聽者都面臨正面和負面的威脅。因此,大多數言語行為都是面臨威脅的行為。禮貌會話的功能是挽回面子,降低面子威脅行為的威脅程度。

二、中英問候語的分類

2.1.稱呼語

中國人認為,一般來說,只有彼此熟悉的人才能直接稱呼對方姓名。但在西方,以名字直呼對方的情況比在中國更為廣泛。在英國,家庭成員中不管地位如何,通常都稱呼對方的名字或昵稱。在家里,孩子們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男性長者可稱為“叔叔”,所有女性長者均可稱為“姑媽”。在中國卻不同,我們必須明確指出年齡大小,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中國人經常叫別人王老師,李師傅,常在姓后加上這個人的職業。如張主任、胡經理等。但在英國和美國,他們不能接受王老師,李老師這種稱呼。

2.2問候語

在中國,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問候方式。如果你不熟悉另一方,可能只點頭示意。和熟人打招呼有很多種方式,例如:“你要上班嗎?”“你吃過了嗎?”這反映了朋友之間的友好關系。但對西方人來說,以這種方式打招呼會讓對方感到突如其來、尷尬甚至不開心。他們覺得對方在問自己的私生活。英美人很可能誤解你要限制他們的自由或者想要邀請對方吃飯,因此不能把中文問候語翻譯成英文問候語。對于英美人來說,他們非常重視隱私。中國人問候有時會過于具體,進而影響隱私。在西方,只是打個招呼或按時間點打個招呼說“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相當于中國的點頭之交。

三、問候語不同的原因

3.1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中國人注重人際關系,提倡和諧。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為了提升自己的感情生活,加強彼此之間的關系,中國人常常問候別人。 然而,西方國家更加重視個人。他們提倡個人獨立和自由。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是有一定歷史的,西方社會更加重視手工業和商業。人們經常搬家,社會競爭非常激烈。這反映了工商業經濟的特點,也造成了人們血緣關系的弱化。因此,崇尚個人思想。他們的孩子結婚后會搬出去,有獨立的生活。因此,在西方,人們不把自己的私生活當作問候。受一千年前封建思想的影響,中國人不通過談論別人的外表和衣著來打招呼,而是把性格,才能和智慧作為一個話題。而西方人對新事物很好奇,他們很容易對新車、新衣服、新發型感興趣,并贊揚別人。此外,不同地域環境對口語交際有很大影響。英國和美國大多屬于島國。如英國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溫帶海洋氣候,所以英國人的問候主要是天氣。當他們見面時,他們通常會先討論天氣問題。

3.2不同的價值觀

中西方價值觀非常不同。西方人大多信基督。他們希望得到神的救恩。中國人信奉儒學,強調“善與仁”,尊重儒家思想,尊老愛幼。兩者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大相徑庭的。所以文化上會有差異。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說話和諧,非常重視道德的“倫理”。中國社會的禮貌原則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等級差異的標志。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關心對方生活中特定的事情。他們互相詢問有關家庭、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在西方國家,人們追求個性發展,崇尚自由平等,追求自我實現和個人奮斗。在美國,年輕一代按他們的年齡稱呼他們的名字。孫子可以叫他祖父的名字,而這在中國是很不禮貌的,但在美國是很正常的。

四、結論

問候是語言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理解中西方問候語的差異及造成文化沖突差異的原因很有必要。分析這些沖突,找到消除這些沖突的好辦法,才能實現真正的跨文化交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加強。人們對文化差異更加關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受到不同價值觀的影響。

在分析了中西方問候語差異產生的原因后,對促進中西問候語的發展交流提出以下建議。首先,為了加強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日常表達需要做進一步研究,以促進跨文化交際,實現整體和諧。第二,加強對差異的理解。地球村時代來臨,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和方便。我們也應該更加重視文化差異。閱讀更多與西方文化背景有關的書籍,觀看相關的圖片和電視節目,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時傳播民族文化精華,使對方了解差異。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實現交流與溝通。第三,無論是小學還是大學都應該加入跨文化交流的課程,提高對跨文化交際重要性的認識。第四,通過溝通縮短中外人之間的距離,增進友誼,相互信任??梢越M織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動,了解世界各國的口碑和文化,從本質上提高人們的文化內涵和修養。

參考文獻:

[1]奧斯汀,J.如何用詞做事[J].2002。

[2]Brown,P,&Levinson;,S.禮貌:語言使用中的一些普遍現象。1987。

[3]費思.J,.R.“問候和離別的陸地身體儀式”[M].1972。

[4]Fraser,B.禮貌觀[J].語用學雜志。1990。

[5]戈夫曼。交互儀式:面對面行為的文章[M].1967。

猜你喜歡
問候語文化差異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越南問候語中的交際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教學應用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應用實證研究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影響分析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文化差異沖突與融通策略
別扭的問候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