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的實證研究

2018-10-19 18:51楊博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綠色創新環境規制

楊博

【摘 要】基于權變視角的研究已經將環境規制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而伴隨著新規ISO14001:2015的發布,新一輪的標準化環境管理體系成為了企業打破綠色壁壘,實現綠色創新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構建了宏觀中觀微觀系統的驅動因素體系,并進行了實證,對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做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綠色創新;環境規制;產業特征;企業柔性

一、引言

綠色轉型升級是中國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壓力和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約束,構建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舉措。(李平,2011)基于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集約綠色化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將環境規制引入轉型升級已成為有效措施。(陳詩一,2010)作為一種約束性力量,環境規制主要以環境保護為核心、以個體或組織為對象、以有形制度或無形意識為存在形式。在產業轉型實踐中,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中國的環境規制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經歷了被忽視到逐步走向成熟的五個發展階段,環境規制工具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對經濟主體的約束方式更加全面,(薛偉賢,2010)逐步形成了基于命令—控制性與市場激勵性相結合(Weitzman M L,1974)、命令—控制性和企業自愿性相互補(López-Gamero M D,2010)、顯性和隱性相搭配(趙玉民,2009)等不同視角的多樣化規制體系。

本文試圖將經濟學與管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個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的理論框架和若干假設,用以解釋企業實現綠色創新的驅動力。并通過對中國企業的調查問卷數據來檢驗研究假說,在此基礎上期待提出一些促進中國企業更好實現綠色創新的政策建議。

二、模型與假設

(一)宏觀層面環境規制對企業自愿貫標ISO14001的影響

現有關于企業自愿貫標的理論分析主要基于制度環境與技術環境,雖然兩者的影響不同,但是都承認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利益相關方的支持(楊東寧,2005)。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意識和行動,對企業的環境管理策略有著重要的影響。即:

H1:面臨的環境規制越嚴格,企業越可能實現綠色創新。

(二)中觀層面產業特征對企業資源貫標ISO14001的影響

產業的環境管理專業化程度是基于環境經營視角對市場特征進行分析的重要度量指標。關于產業的環境管理專業化的研究,主要基于企業環境管理政策外部合宜性的視角開展,行業環境管理專業化較高,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遵循成本”(張成,2011)。則:

H2:所處的行業綠色發展程度越高,企業越容易實現綠色創新。

(三)微觀層面戰略柔性對企業自愿貫標ISO14001的影響

能力柔性是指組織在動態的環境中,識別外部環境的變化因素,迅速地將資源投入到新環境,是一種整合配置現有資源、探索發現新資源或現有資源新用途的反應能力。(張紅兵,2013)已有研究表明,企業的資源寬裕程度會強項風險承擔,寬裕的資源有助于企業在與經營環境互動時表現的更為大膽,面臨正式與非正式的環境規制時表現得更為靈活,進而更有利于形成綠色創新(周海華,2016)。則:

H3:企業的能力柔性對環境規制、產業特征與企業實現綠色創新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果.

資源柔性是指組織內在資源的所有權,從資源的可適用范圍、獲取成本以及轉變資源用途所需要的時間三個維度進行描述。過高的資源柔性使得企業更關注現有資源而忽視外部新知識資源的獲取與吸收,對于組織產生“能力陷阱”,這對于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的企業,僅依靠組織內部原有資源和能力,是無法滿足產品、工藝等綠色創新的需求。則:

H4:企業的資源柔性對環境規制、產業特征與企業實現綠色創新之間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效果.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收集

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基于問卷調查的方法從華北地區的醫療器材、鋼鐵制造、汽車制造等行業96家制造業企業獲取。本次研究的調研對象主要是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相同企業不同管理者填寫的問卷數據再次進行匯總平均來獲取公司層面的數據以便分析。依托山西財經大學環境規制研究課題組的調研活動,通過Email、實地發放等方式共計300份,并在回收的問卷中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取了有效調研問卷274份,實際的回收率達到了92.50%。

(二)變量測量

環境規制的測量基于命令控制與市場激勵的視角,主要參考馬富萍(2011)的研究并進行了適時地補充和修改;產業特征與結構的測量主要參考張成(2012)的研究,從產業集中度與產業的環境管理專業化程度視角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綠色創新的測量主要基于Shrivastava(1995)的研究并進行修改完善。資源柔性的測量參考了王鐵男(2011)的研究進行編制;能力柔性的測量參考了張紅兵(2013)的研究并進行了適時地修正和完善。

四、數據分析與結果

(一)相關分析與信度、效度檢驗

通過收集數據并運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發現各研究潛變量的Cronbachs a系數均大于最低可接受值即0.70。而且,通過相關分析可以知道,綠色創新績效與環境規制、產業特征以及企業的能力柔性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96、0.246、0.313即正相關,與企業的資源柔性相關系數為-0.452即負相關。

(二)假設檢驗

本文對研究的假設進行檢驗的過程分為四步。第一步,將環境規制、產業結構放入回歸方程,顯示出環境規制、產業特征與綠色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235、0.113,即H1與H2得到了驗證。第二步,將企業的資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加入回歸方程,顯示出能力柔性、資源柔性與綠色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124、-0.225。第三步,將環境規制、產業特征、各自與企業的能力柔性的交互項進入回歸方程,顯示能力柔性與環境規制、產業特征的交互項與綠色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256、0.125,相比于第一步的0.235、0.113有所提升,H3得到了驗證。第四步,將環境規制、產業特征以及企業的資源柔性的交互項進入到回歸方程,顯示資源柔性與環境規制、產業特征的交互項與綠色創新的相關系數為0.189、0.094,相比于第一步的0.235、0.113有所降低,由此H4得到了驗證。

五、研究結論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了我國的環境規制對企業的綠色創新有著良好的解釋力,同時這個結論也對應了過去許多文獻的結論。由于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監督成本受到預算經費的局限,以致于正式的環境規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監管不到位(周海華,2016)。而本文的結論恰恰表明了正式的環境規制與非正式的環境規制相結合的環境規制體系正在助力于我國環境質量的改觀,對于企業的綠色創新績效的提高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環境規制體系日益完善,企業的污染治理將會越徹底,環境效益越明顯,企業的綜合綠色創新績效將會越突出。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了我國的產業特征對綠色創新具有良好的解釋力。這對于以往的研究是一個極大的補充,以往關于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研究視角大多基于企業內外部,沒有考慮產業中觀層面的因素。

本文的主要量表是采用已有學者極具特色的研究中已經開發的,對于適應新的環境特點,適時地開發新的量表是必要的,這也將是未來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績效測度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本文調研的主要是華北地區的企業,樣本是區域性的,未來將會采用更大范圍的問卷調查,獲取更為可靠的實證數據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Adegbesan J A. On 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and Heterogeneous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9, 34(3):463-475.

[2]陳詩一. 中國的綠色工業革命:基于環境全要素生產率視角的解釋(1980-2008)[J]. 經濟研究, 2010(11):21-34.

[3]陳愛清. 淺論中小企業戰略管理中倫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和解決途徑[J]. 管理世界,2009,(6)

猜你喜歡
綠色創新環境規制
黑龍江省資源型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
基于網絡與PFI理論的企業綠色創新前因后果研究
中國企業的環保投入與企業效益分析
環境規制下外資引進對環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