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路徑研究

2018-10-19 18:51國夢云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創造性轉化優秀傳統文化

國夢云

【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進行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際上,作為先進文化代表者的中國共產黨,在早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就已經開始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在今天推進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是有充分依據和經驗的,即使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許多困境,但只要創新出有效路徑,優秀傳統文化在未來一定可以更好實現現代化的轉型。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轉型;創造性轉化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i中國擁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創造歷史,是最應具有文化自信的底氣和資本的。近年來,隨著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培育和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許多學者開始更加關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問題,在優秀傳統文化為何要實現現代化轉化,怎樣有效挖掘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怎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但是在論述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依據和困境時還不夠全面,有待進一步開拓視野進行研究。本文采取了多種研究視角,旨在較為全面地闡述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依據,揭示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中面臨的多種困境,并對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新時代推進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的路徑提供參考。

一、創新思維,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利用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一種能夠持續推動文化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只有在理論與實踐中重視對它們進行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和多次創造,才能發揮其旺盛的生命力,為我國的文化自信增添底氣。其中,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的生長根基,在推進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著突出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強調要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滋養?!?ii但是,在推動文化轉型的實際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資源利用效果不佳的現象,不僅造成了文化資源的大量浪費,更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大打折扣。因此,要想擺脫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利用無效和利用不當的現象,就需要在“創造性”方面下大功夫。尤其是在促進文化發展的思維方式方面上,更要改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關注時代語境,結合現實需求,轉變和開拓視角,培育創造性思維,以不同的角度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新的解析和挖掘,將其所具有的各個層次的現實價值運用和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態,重構和改造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此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立足實踐,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時代性內容

作為先進文化代表者的中國共產黨,不僅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保護的工作,也同樣重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的工作,不斷地賦予其以時代性內容,推進文化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一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形態——紅色文化,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自我總結、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文化成果,也是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一次成功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重視文化創新的優良傳統,結合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新實踐,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創造出了不同層級且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次地成功轉化。如今,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文化發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作為中國先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在創造性轉化的過程中繼續立足實踐,體現新的時代風貌,才能實現其持續地傳承與發展。這就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為方向,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與現代化進程的及時對接;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重點,掃除阻礙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絆腳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為理論指導,提高優秀傳統文化轉型的科學性與正確性。

三、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的文化需要為價值導向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在不同時期和語境下都強調文化由人創造,文化為了人的觀點。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理論,并在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的文化內容時,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規定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大眾化的性質,針對革命時期文藝創作脫離群眾的現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iii另外,他還明確指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深入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去,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滿足其精神文化需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同時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iv因此,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必須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為價值導向,真正做到通過“以文化人”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

四、面向世界,兼收并蓄地吸收外來文化

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創造歷史的國家,中國具有深遠、悠久、濃厚的文化底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世界逐漸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各個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和復雜,一方面為各國之間的多方面、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國家之間形成了更為密切的伙伴關系。另一方面由于各國上層建筑的差異性,尤其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了頻繁的摩擦與斗爭。那么,如何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交鋒中,既有效抵御外來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保持自己的文化本色,又能利用外來優秀文化成果來促進本國文化的發展呢?首先,我們必須以我國優秀文化的豐富內涵為根本,堅定本國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v因此,我們在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時,必須保護好文化不斷發新芽的“根”。其次,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識破任何虛偽面紗偽裝下的文化霸權主義。隨著各國對文化軟實力的日益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變得更加嚴峻,一些不換好意的國家大力鼓吹價值多元化,文化全球化,借助輸出本國所謂的“先進”文化,標榜自己文化所包含的“普世價值”,以此達到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侵略的目的。這實際上是霸權主義在文化的領域的充分表現,只有對其保持清晰的認識,才能不被各種錯誤思想所迷惑,戳破文化輸出背后的謊言。最后,在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上,要尊重各國和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不能抱以全盤否定和肯定的形而上學態度,應立足本國實際地借鑒、吸收和再創造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并筑牢本國文化的堡壘,抵御腐朽的外來文化帶來的危害,凈化文化現代化發展的環境。

五、因地制宜,提高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措施的針對性

由于我國自然地理的復雜性和人口分布的廣泛性,我國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民在生產和生活的歷史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具地方與民族特色的多樣文化,并且在文化發展中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這些種類多樣的文化便成為了我國實現文化創新發展的豐厚基礎。然而,由于這些文化的形成背景不同,每種文化在繼承與發展中都形成了其特有的語言體系、風俗習慣和行為準則,人們歷代生活在被這種文化包圍的社會環境下,便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文化產生了排外性。歷史上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發生的斗爭十分常見,就連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決議》中,也指出中國共產黨組織中也同樣存在著由于“主客籍”斗爭形成的小團體主義。因此,要想在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的過程中,既能適當保留文化原有的鮮明特色,又能有效促進文化現代化的整體進程,就必須重視我國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關鍵是要處理好文化中的共性與個性辯證關系,提高文化創造性轉化措施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因地制宜地挖掘和運用多樣的文化中的豐富內涵,創造出更富有繼承性與大眾性的新內容和新形式。在制定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具體措施時,既要看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性,進行宏觀和總體的思考和規劃,也要捕捉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性,克服“一刀切”的錯誤傾向,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國文化建設的關鍵作用決定了我們必須有效推進它的創造性轉化,實現其與現代化建設的接軌。而由于傳統思維模式、教條主義思想和視野單一等方面的約束,導致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強大的阻力。擺脫這些阻力,就必須在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前提下,創新思維、開拓視野、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辟出多種模式來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注釋:

i 秦志龍,王巖.論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個基本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17(1):61-66.

ii 李霞.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山東社會科學,2015(5):176-180.

iii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4-858.

iv 孫慧琳.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8-31.

v 李霞.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5(5):176-180.

【參考文獻】

[1]李霞.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5,24(5):161-164.

[2]郝智浩,許春玲.馬克思的文化觀及其現代價值意蘊[J].人民論壇,2016(14):182-184.

[3]倪稼民.蘇共執政權喪失背后:“文化力量”的缺失[J].社會觀察,2011(5):14-15.

[4]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名編譯局馬列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人民出版社,1999:173.

[5]廖小琴.全球化場域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變化與建構[J].教學與研究,2015,49(4):12-20.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854-858.

[8]秦志龍,王巖.論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個基本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17(1):61-66.

[9]孫慧琳.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8-31.

猜你喜歡
創造性轉化優秀傳統文化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芻論
傳承·揚棄·創新
中華美學精神與傳統美學的創造性轉化
接續與超越中國新聞法制傳統的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