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2018-10-19 18:51王玲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繪畫史張彥遠名畫

王玲

張彥遠是我國唐大畫家、繪畫理論家。出身官宦世家,家中藏書畫精品眾多,擅長鑒賞書畫,但是并無傳世作品流傳下來,曾寫過《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彩箋詩集》等,其中,《歷代名畫記》開創了我國繪畫通史的科學體例,是我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研究的“百科全書”?!稓v代名畫記》雖然以繪畫史論而被世人所熟知,卻在書中加入了儒家、道家的思想,更加豐富的講述了繪畫的理論知識。它的出現,預示了未來繪畫的審美趨勢,確定了書畫的千絲萬縷的來聯系,為我們今天研究書畫關系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歷代名畫記》系統的表述了中國繪畫史的博大精深,不僅對其以前眾多畫家、畫論的綜述,而且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觀點?!皶嬐础笔菑垙┻h在本書中明確提出的觀點,在卷一《敘畫之源流》中,他就在書中表述“古先圣王受命......是時也,書畫同體未分,象制......”他認為沒有什么可以傳達人的意思,所以有了書,沒有什么可以見其形狀,所以有了畫。書和畫本來就是同名而異體,書畫是同源之物,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分界線??v觀我國的山水畫史,對于書畫同源這個觀點一直流傳至今,中國繪畫史的敘述中也少不了對書法的描寫,原本中國的藝術史中書法史跟繪畫史是縱橫交錯,交織在一起的。我們可以看到之前的大家比如:趙孟頫、米芾、齊白石等人,他們不僅是中國繪畫界的大師,同時也是書法界屈指可數的大家。就張彥遠個人而言,他不僅有今天我談到的《歷代名畫記》這樣的繪畫史論著作以外,還有書法著作《法書要錄》。書畫同源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無論古畫還是現代畫作,對于一幅畫的鑒賞,不僅僅是形似的完美,而且還要把筆法作為其品評的重要標準。

中國上古時代的起源文字為象形文字,寫鳥字就像畫出的一只鳥,寫魚就像繪出的一條魚,在山東出土的一些陶器上文字也是如此,寫熱這個字,上面是日,中間是火,下面是山,就仿佛太陽光照耀之下山上起火了一般,這種文字的出現可以看做是圖畫的會意字。學習中國美術史過程中,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不少的彩陶器物,器物的邊緣有很多刻畫的符號。博物館陳放的陶器破片上有先民用刀刻的刻紋。祖先們用刀代替現在使用的筆,刻畫了象形意義明顯的圖案化文字。漢字一定程度上是圖像和符號相互結合,在感性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在后來的殷商文化甲骨文中,商周的金文中仍然還出現著圖畫文字。漢字的起源是由于勞動人民創造的,它的起源是當時的社會生活的需要,通過人們的收集、整理、加工、推廣、最后以象形的變現形式為基礎,由圖畫符號為媒介演變而來。

從中國藝術史中不難找出書畫用筆相通,書畫同源的觀點。對于書和畫的關系方面,自古就有很多的描述。南齊的謝赫就在其“六法”中寫到“骨法用筆”,并且將其放在首要位置,間接的交代了書畫之間的關系,元代著名大家趙孟頫寫有詩歌“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分通,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敝苯雨U述書畫本同源的觀點?,F代繪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有云:“書畫同源,貴在筆法,士夫隸體,有殊庸工?!闭撌龅街袊嬂L畫時用筆與書法用筆有相通之處。趙孟頫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大家,并且是杰出的書法家,他極力矯正南宋留下的“墨戲”的陋習,重視基本功的培養,同時他提倡以書入畫的思想,打來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又一新篇章,也影響到了“元四家”,推動了當時文人畫的發展?!安芤鲁鏊?,吳帶當風?!敝饕傅氖钱嫻糯宋镆路薨櫟膬煞N不同的表現方式?!安芤鲁鏊笔且环N筆法剛勁稠疊,所畫人物衣衫緊貼身上,猶如剛從水中出來一般?!皡菐М旓L”是一種筆法圓轉飄逸,所畫人物衣帶宛若迎風搖曳一樣。兩者都巧妙的運用帶有書寫意味的筆法,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繪畫作品。

對于中國畫而言,書法與其本身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一樣的,在表現形式和筆墨運用上也具有相同的特性。書法和中國畫基本都是使用毛筆、墨水和宣紙。筆墨是中國畫和書法的精髓、它作為繪畫和書法的載體,在運用過程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墨色變化使書畫更有情感和氣韻。書法和繪畫的用筆和章法的錯落處理上如出一轍。同樣兩者都是用線傳送力度,用形傳送結構,用墨色傳送情感。中國的書法和繪畫的表現形式都是重在點和線條。中國繪畫的線條本來就具有書法藝術的抒情性,它能時時體現出書法線條中的結構美與意境美。書法用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做是中國繪畫造型的語言。書法和繪畫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兩者在創作技巧上也是各有側重,但是兩者追求的意境卻是相通的。書法大師將自己的感情和境界寄托在自己所書寫的線條變化和總體構圖方面,繪畫同樣注重將情感變化藏在所繪圖畫線條的靈動之間,以及畫面構圖的寓意之中。書法中的草書就是如此,不但書寫了自己的情感,也表達了世界中各種變化的形象。他們并不是對文字的簡單勾勒,而是他們情感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這一點與中國畫所追求的具有一致性。所以,我們中國的書法藝術與繪畫藝術的追求,一方面在其形式的美感,另一方面更在于所作內容蘊含的抒情的藝術意境。書畫同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書畫所追求的藝術意境同源。

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很難就形式來品評一幅中國畫的價值。對于中國畫的欣賞,中國畫歷來就特別注重意境,強調詩情畫意,融情入景。中國畫因為作者的感情投入成為了作者人生的寫照,也具備了更高一層的藝術價值。清朝時期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以畫竹而出名。他畫竹不僅展示竹子清冷含蘊之美,也賦予其筆下一顆心,并且將自己的品行和竹子聯系起來。其寫字,用畫蘭花瓣的形趣,將人生的感悟融入在里面。因此,他的書畫常常被人評價為:格調高雅,意境不同凡響。中國繪畫審美要求可以從畫中看到一位畫家的修養、情感以及作畫時的情緒變化等。中國書法的審美要求書法作品“精神照人”,中國繪畫審美也是要求畫家作品“筆筆見精神”。由此可見,評價書法繪畫作品是大體一致的。書法繪畫都講究提款等,提款并不僅僅是告訴人們創作的時間、作者、地點等,更能夠起到點綴畫面、平衡畫面、給作品“增色”的作用。在元代之后,孤立的畫面,并不能滿足畫家對于情感的表達,于是,以書法題畫越發盛行,兩者結合,相得益彰。

中國書法和繪畫,是我國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它們都將具備強烈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皶嬐础笔俏覈鴷嫷莫毺刂?,它的內涵深邃。中國書畫同宗同祖,幾千年來交織發展,兩者相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藝術史中,可以看出,無論兩者是外在的表象,還是要表達的內在精神,都有許多的想通方面,書畫本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何把書法的線條,自如地運用到國畫之中,這是一個過渡到融合的過程,是需要我們不斷的運用和探索的。將書法用筆更好地融入國畫的學習和研究之中,才能更好地展現出中國畫內在特征,中國畫才能發揚其獨有的特質?!皶嬐础边@一觀點,值得我們繼續去領悟、理解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

[2]郭熙.臨泉高致[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11.

猜你喜歡
繪畫史張彥遠名畫
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
只有兩類畫家會在繪畫史上留下痕跡
魏葵:畫家應該直面的,是永不完結的繪畫史
“氣韻”理論的歷史性生成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程
張彥遠論“六法”
《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對顧愷之的品評問題研究
淺談張彥遠的“六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