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門用途英語視域下民辦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研究

2018-10-19 18:51楊拓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英語專業

楊拓

【摘 要】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高質量英語專業人才的關鍵,也是滿足社會和市場對復合型人才需要的要求。本文從專門用途英語、區域經濟發展中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角度,結合煙臺南山學院的自身辦學特色,對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改進方案。

【關鍵詞】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復合型專業人才

復合型人才是國家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中堅力量。高等教育在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培養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民辦高校以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要任,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復合型專業應用類人才的培養成為民辦高校課程改革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以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探討在新背景下如何結合區域發展和復合型人才的社會需求,優化當前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呈多元化趨勢,因此,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進一步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合理調整課程設置,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課程設置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校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也要呈現多元化。目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采用傳統的“英語”和簡單的“英語+專業方向”模式,這兩大模式突出的問題是學生的選擇余地小、專業特征不明顯、學生的專業能力欠缺。專業性、復合型應用類英語人才的培養不僅是課程層面的簡單組合,更是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與滲透。

煙臺南山學院外語系具有較為豐富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經驗,在參照國內知名大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結合煙臺南山學院的優勢,制定了適合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

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對于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語言技能課比重大。與傳統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框架類似,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課程占大量的課時和學分。(2)語言選修課比重少。課程設置框架中占比例較大的是語言文學類課程,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視野的開闊和個性化的發展。(3)語言實踐課不足。語言實踐課比例少,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4)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課程設置中未能很好體現“人才培養應適應區域行業發展”的目標。

雖然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有20多年的辦學經驗,但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相對滯后,教學仍以語言知識講解為主,專業課程開設較少,學生的行業知識和技能儲備嚴重不足,畢業后難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因此,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改革當前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二、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課程優化方案

國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的全面實施,為學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煙臺南山學院英語專業應堅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牢牢把握行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探索特色鮮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可以通過優化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改進培養目標。為使英語專業學生更好地適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發展的需求,全面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及時更新。因為新背景下的學生不僅要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擁有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熟練的行業知識、一定的文獻搜索和閱讀能力。

其次,改進課程設置。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人才,滿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人才需求,學院應優化課程設置,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澳K化”教學模式指分階段地實施通識課程模塊、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實踐課程模塊。其中,通識課程模塊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的基本素質,基礎課程模塊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專業課程模塊則是依據區域發展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實施“英語+方向”的培養模式,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課程模塊注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和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

最后,改進培養模式。階段化是“英語+方向”培養模式實施的基礎,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煙臺南山學院“英語+方向”人才培養可采用三個階段:階段一,通識和專業基礎培養(一、二年級),注重學生人文意識、思想品德和英語基本技能力培養。階段二,專業體驗階段(二年級),除繼續強化基本的語言技能外,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和專業知識的積累。階段三,專業能力強化階段(三、四年級),強化學生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運用,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的語言實踐活動。三個階段互為依托,互為補充,每個階段各有側重,三個階段的連續為學生擁有基本的人文素質、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較強的專業知識奠定基礎。

三、實施英語專業課程優化的保障條件

為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相應的保障條件必不可少。

1.調整專業課和選修課比例。社會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需求要求學生兼備良好的英語技能和專業技能。因此,除開設語言類專業必修課外,學院還應結合區域發展人才需求及社會熱點開設選修課,跨越人文學科的范圍,擴大選修課范圍,使學生結合自身優勢、社會及區域發展需求,選修其他學院課程。最終實現“學生擁有良好的英語專業知識,通識社會普通專業技能,又懂得社會緊缺專業知識”的目的。

2.加強校企合作基地建設。積極參與英語專業社會實踐不僅可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英語和專業能力,也對改進教學設置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學院已建立外貿英語特色班,與南山紡織服飾公司、南山紡織服飾公司、南山航材園等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實習機會。此外,學院應積極開拓更多的語言類社會實踐基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社會實踐能力。

3.強化“雙師型”教師建設。為使優化后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有效地實施,學院應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知識修養和專業技能。其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學院應鼓勵年輕教師進修專業知識,掌握學科前沿發展;積極到企業參加實踐,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試論我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回顧與展望[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1).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正勝,丁素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6).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英語專業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代下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改革之探索
英語專業研究式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