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交通事故痕跡的自行車行駛狀態分析研究

2018-10-20 03:48彭向榮
躬耕·文化精粹 2018年5期
關鍵詞:痕跡交通事故

彭向榮

摘要:以非機動車中發展較快的自行車為例,基于事故發生接觸碰撞的機動車、非機動車上留下的痕跡和人體傷痕分布等證據,通過對一個典型案例的詳細分析,將非機動車行駛狀態的鑒定方法進行分類和總結,進而重現事故現場,這為判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交通事故中非機動車行駛狀態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關鍵詞:交通事故;非機動車;行駛狀態;痕跡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城市道路交通發展還比較滯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合交通狀況突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碰撞所引發的騎車人傷亡事故比例逐年提高。非機動車行駛狀態的判定在此類事故責任的認定中至關重要。本文以一起真實的轎車與自行車交通事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車輛的損壞情況,持自行車者的損傷情況進行分析,確定事故發生時持自行車者的行駛方向及行駛狀態(推行還是騎行),進而總結歸納出此類案件判定的一般規律。

一、材 料

(一)案例資料

某日,一輛灰色奔馳牌小型轎車沿快速機動車道由南向北行駛,與行駛的一輛 “YANISI” 牌灰色自行車相撞,造成騎車人于某當場死亡。

(二)車輛損壞情況

1.機動車損壞情況。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前保險杠右側有散在劃痕,伴有漆皮脫落,距地高 190~330 mm,長為200 mm,其中有一處痕跡呈圓形,距地高為 320 mm~330

mm,;右前翼子板距前端 70 mm 處有斜向條狀劃痕,距地高680~760mm,長為160mm,距前端330mm 處有塵土減層,距地高 680~710 mm,長為 270 mm;右前門前邊緣有縱向劃痕,并延伸至右前翼子板后端,距地高 400~800 mm,寬為 40 mm;右后門距前邊緣700 mm 處有橫向條狀劃痕,并延伸至右后側圍板,距地高 750~760 mm,長為 450 mm。

2.非機動車損壞情況 “YANISI” 牌灰色自行車前車筐左側下邊緣有劃痕,距地高 680 mm,長為 25 mm;前軸左側軸頭有劃痕,并有灰色物質附著,距地高300~315 mm;左腳蹬端頭有劃痕,面積為 30mm X25 mm。

(三)人體損傷情況

于某尸表損傷存在于胸腹部、臀部、雙下肢,以皮下出血、擦傷為主,骨折見于雙側肋骨及骨盆、右大腿內側損傷為皮下出血及擦傷,其損傷邊緣整齊,且其部位隱蔽。

二、分析

利用觀察法對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 YANISI” 牌灰色自行車進行檢驗,對痕跡的位置、高度、面積、形態等進行測量、記錄,并用照相的方法進行固定;用比對檢驗法

對兩者的痕跡作了比對,可得出以下結論:

1.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痕跡分布于車體右側,痕跡系受到擦劃作用而形成,“YANISI” 牌灰色自行車痕跡分布于車體左側前部,痕跡系受到擦劃作用而形成。

2.將兩車痕跡的位置、形態特征、高度、變形情況進行比對分析,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前保險杠右側與“YANISI” 牌灰色自行車前軸左側軸頭為兩車主要著力點,且兩車痕跡位置相對應,形態特征吻合,附著物顏色一致。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右前門及右前翼子板后端塵土減層痕跡符合與非堅硬客體接觸形成,結合案例材料分析,符合與人體接觸形成。

3.根據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右側前部與“YANISI”牌灰色自行車左側前部接觸分析,事故發生時,“YANISI”牌灰色自行車位于奔馳牌灰色小型轎車右側,與其同向運動。

4.根據于某右大腿內側損傷為皮下出血及擦傷,其損傷邊緣整齊,且其部位隱蔽,該處損傷符合騎跨傷特征分析,事故發生時于某處于騎車狀態。

三、討論

通過對近三年的非機動車騎行、推行案件的深入分析,結合典型案例的再現仿真,針對人體傷痕的分布和非機動車車體痕跡分布總結出了一些特點。

(一)人體傷痕分布

1.騎車人推行自行車時腿部受傷部位的高度和前保險杠的高度基本相同,比騎行時腿部受傷部位的高度略低。機動車剎車時,推車行人受傷位置的高度比保險杠的高度略高。

2.推行狀態時,受傷部位大多出現在大腿外側;騎行狀態時,則正好相反。騎車人大腿內側經常會留下與自行車的擠壓痕跡,往往明顯符合騎跨傷特征。

3.騎行時,保險杠碰撞點距地面的高度明顯高于騎車人腿部外側損傷及衣服上的痕跡距地面的高度。

(二)非機動車車體痕跡分布

1.騎車人推行自行車時,車座頭部大多數不發生偏轉。騎行時,自行車的車座頭部多出現左右轉向,多數情況下車座頭部會轉向人體倒地的一側,與機動車的行駛方向相同。

2.騎行時,當自行車的一側腳踏板旋轉到上部與機動車發生碰撞時,輕則在機動車保險杠上留下劃痕,重則自行車腳踏板發生嚴重變形,但是騎車人的小腿傷情較輕。

3.騎車人處于推行狀態時,發生撞擊后騎車人大多與自行車距離很近;處于騎行狀態時,騎車人與自行車一起被撞后,騎車人與自行車最后停留的位置往往較遠。

參考文獻:

[1]張漢欣,許洪國,戴林.基于交通事故痕跡的自行車行駛狀態分析[J].中國司法鑒定,2009(5):33-36.

[2]李振健,李求軍.幾種常見事故形態的車輛痕跡分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2(4):171-174.

[3]李麗莉.幾種交通事故痕跡鑒定類型的鑒定要點[J].中國司法鑒定,2011(5):41-45.

[4]鄒冬華,陳憶九,劉寧國.車外人員與汽車碰撞事故現場痕跡特點分析[J].中國司法鑒定,2008(6):77-82 .

[5]AVERY J G,AVERY P,DWYER J,et a1.War on the roads[J] . BMJ,2002,325:277-279.

[6]NANTULYA V M,REICH M R. The negated epidemic:roadtraffic inju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BMJ,2002,324:1139-1141.

猜你喜歡
痕跡交通事故
雪季
預防交通事故
痕跡(外一幅)
小偷留下來的痕跡
基于元胞自動機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動機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讓蠟筆的痕跡消失
月圓之夜車禍致死率高
觸摸歲月的痕跡(2005)
愉快的購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