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問題及食品檢測發展方向分析

2018-10-21 13:36馮文君凡書杰孫逸文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食品檢測食品安全發展方向

馮文君 凡書杰 孫逸文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都關乎每個人身體健康,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憂繁多,其癥結主要在公眾缺乏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化學藥品的殘留、食品添加劑的濫用、相關體系制度的不完整。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應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加強對農產品源頭污染的治理、加強食品檢測能力、加強食品加工過程的監管以及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食品檢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是更加科學合理的運用高科技技術手段進行檢測,如免疫學檢測、基因芯片菌落檢測技術以及氣相色譜與氣質聯用等技術。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食品檢測;發展方向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都關乎每個人身體健康,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倘若無法很好掌控食品安全問題,就會產生重大的衛生安全事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食品檢測技術是掌控食品安全頗為關鍵的環節,如何利用先進科技進行準確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切實提升我國當代社會的食品安全,是所有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核心問題。

1我國食品安全基本現狀

1.1公眾缺乏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

近些年來,“蘇丹紅”“禽流感”以及“毒奶粉”等事件接連不斷的發生,讓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了高度的關注,但是大多數公眾還是缺乏與之相關的知識。如誤食存儲不當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而究其根本,還是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

1.2化學藥品的殘留

隨著大規模農業活動的開展,化肥、農藥等化工產品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農業生產中,在提高了農產品產率的同時,也在農產品上留下了較為嚴重的化學成分殘留。這些殘留的化學成分,在食用前很難清洗干凈,公眾一旦長時間攝入,將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1.3、食品添加劑的濫用

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不可避免地會有食品添加劑的存在。但市場上存在部分商家,不僅法治意識薄弱,而且缺乏道德底線。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肆意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食品安全隱患。例如: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人工色素是最常見的添加劑之一,但攝入過量的色素會導致人體內的鋅流失,對兒童可能導致發育遲緩,對成年人則可能引起生殖方面的問題。還有一些不法商家在食品中肆意添加防腐劑、增稠劑、味道調節劑等添加劑,對人體造成了很大的的危害。

1.4相關體系制度的不完整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的癥結所在是法制建設存在著突出問題:第一,相較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現代化建設起步較晚,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夠完整,食品安全保障制度還存有空白,現有法律法規難以概括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第二,管理監測職責不夠清晰,管理監測主體過多且混亂;第三,現行法律對相應違法行為所規定的行政處罰缺乏相應的力度,法律救濟制度運行成本過高。

2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2.1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

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保障身體健康的首道防線,相關部門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加強對民眾食品營養衛生和食品安全的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其對假冒偽劣產品的鑒別能力,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遁形。

2.2加強對農產品源頭污染的治理

要保障食品安全,還可以從生產安全優質的無公害農產品入手,并加強對農業生產環境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環境安全監管機制,保證農產品是在安全干凈的環境下生長的,從源頭上隔絕有害物質對農產品的侵蝕。然后要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認知制度的建立,規范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把好農產品質量關。

2.3加強食品檢測能力

食品檢測要快速,更要全面和準確,在發達國家食品安全衛生的監測都在逐漸朝著高技術化、系列化和便捷化的方向發展。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食品檢測的儀器設備還相對比較落后,部分還需要現場檢測,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大在設備方面的投入,給予技術研發更多的支持,積極培養更多的專業檢測人員。

2.4加強食品加工過程的監管

食品加工也是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環節,因此,加強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監管尤為重要。監管內容主要涵蓋了食品加工企業的資質、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加工環境衛生以及操作過程中的相關流程和規范,還有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等,食品監察部門應該進行不定期的突擊抽查,對超標使用添加劑的企業要進行嚴厲打擊,督促企業強化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保證加工質量。

2.5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

我國的食品工業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得到大幅發展的,當時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食品標準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不過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速度是非??斓?,制度也應該與時俱進,之前的那些規定已經遠遠落后于當下食品企業發展的現狀;加上在我國,因為有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等同時存在,而這些標準還沒有得到統一,給食品企業和食品監管部門的工作都造成了較大的困擾,也給食品標準的執行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就應該加快建立與當前發展狀況相符合的食品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食品檢測未來的發展方向

3.1免疫學檢測

使用抗原與抗體的直接反應來檢測食品安全,是免疫學在食品安全檢測當中的關鍵原理。這項技術最為關鍵的優勢就是不用對細菌進行分離,就能實現細菌自主的選擇,使用免疫方式完成對細菌種類的篩選。當前時期,不一樣的抗原、抗體反應,有各自不同的反應原理,基于此,研發出多種利用免疫學進行檢測的措施。免疫學檢測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安全檢測,并且得到較為精準的檢測結果。在對免疫菌株進行分離的時候,能在弄濕實現大量濃縮食品樣本的檢測對比,并且獲得樣本的毒性危害報告單。當前時期運用較多的就是使用膠體免疫層技術檢測沙門菌和TDH陽性溶血弧菌等。免疫檢測技術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要求比較低,操作起來較為便利,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伴隨著酶聯免疫技術的發展進步,可有效檢測出食品中是否含有金黃葡萄球菌、沙門菌等多種致病菌,使得食品的細菌檢測能力顯著提升。

3.2基因芯片菌落檢測技術

國際上已有研究人員創建出可在短時間內通過對致病性微生物含量進行測定的方法來迅速檢測食品的生物安全性,它經過多種經血養成且為陽性的樣本進行檢測,能達到八成的合格率。Carl等對于大腸埃希菌、空腸彎曲菌、傷寒桿菌以及痢疾桿菌進行單一的研究,繼而提出了基因檢測方式。這種方式的關鍵原理是這樣的:在土壤或者水環境和在食品中分離獲得的致病性微生物,同其他對人體具有危害的病原體,經過同標準菌株進行病理學特征的比較,獲得微生物致病因子。

3.3對農藥殘留的檢測

當前時期,我國在農藥殘留檢測方面普遍采用色譜技術,較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及其與質譜法的聯用。尤其是氣相色譜法(GC)與氣質聯用(GCMS),因其靈敏度高,檢測精準度大幅提高。氣相色譜法通常使用的檢測器有:氮磷檢測器(NPD)、火焰光度檢測器(FPD)、電子俘獲檢測器(ECD),電化學檢測器等。各種檢測器適用于各類樣品中不同品種的農藥殘留,如電子俘獲檢測器在有機氯的農藥檢測中有很好的效果,氮磷檢測器對含磷農藥的樣品檢測結果較好,分離度、檢測限、回收率均較令人滿意。

結語

隨著人們對于食品安全重視度的不斷提升,食品監管力度也一直在明顯增強,這就需要加強食品檢驗,確保食品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具體來說,應當制定先進統一的食品檢驗標準,加強樣品控制,規范藥品試劑以及標準物質的管理,選擇恰當的食品檢驗方法,不斷促進食品檢驗從業人員素質水平的提升,注意實驗室環境條件控制,并做好檢驗數據的記錄與處理工作,進而推動食品檢驗檢測事業繼續穩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桂卿.食品安全問題及食品檢測發展方向分析[J].科技風,2010(13):235.

[2] 李曉安,錢星.論建立與完善食品安全二級檢驗體系[J].河北法學,2005(7):25-28.

[3]于建明.我國食品安全現狀與食品檢測發展方向的理性思考[J].食品安全刊,2017(15):50.

[4]洪玲.食品檢測生物技術應用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6(06):73-74.

猜你喜歡
食品檢測食品安全發展方向
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方面的應用探究
溶劑殘留量檢驗結果影響的重要因素分析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