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策略探究

2018-10-21 01:40劉彬瑤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個性發展教學研究學前教育

劉彬瑤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前教育也越來越注重個性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因此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展開個性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幼兒的性格在七歲就大致形成了,所以幼兒期是幼兒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它影響著幼兒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等。但是,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害羞、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和不合群的個性問題。所以彌補學生個性缺陷,為其培養出一個獨特的個性魅力是判斷幼兒園或者教師教學品質的標準,幼兒個性的發展應當成為學前教育理念的重心。根據個人的教學實踐,關于如何在學前教育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進行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個性發展;教學研究

學前教育是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直接影響著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每個幼兒都有不盡相同的性格、愛好與習慣,對于他們來講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這便需要幼兒教師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大家都在適合自己現狀的教育方式中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促使其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得以個性發展,以確保他們在日后成為極富個性魅力的新型社會人才。在這種形勢下,幼兒教師應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利用多樣的教育方式對性格各異的幼兒進行多樣的培養,促使他們在成長中綻放每個人獨有的個性。

一、關于影響幼兒個性發展因素分析

(一)家庭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一,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會影響到幼兒個性發展。關注的較多的家長就會用比較客觀地評估自己孩子的能力、性格、特點,就會去挖掘孩子潛在的能力。事實說明,孩子的個性發展良好的可能性 隨著父母關注的提高而提高。第二,家長的工作性質對幼兒個性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有些知識分子的家長懂得一些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能較正確、恰當地培養孩子的個性。第三就是家庭教育觀念影響幼兒的個性發展?,F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是處理拔萃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最合理的,希望孩子將來能按自己的安排好的道路發展,結果不能尊重孩子的個性潛質。第四就是家庭教養行為影響幼兒個性發展。有些家長為了表揚和鼓勵孩子就通過物質獎勵來培養幼兒,每到幼兒按照家長的規定去完成就會給予獎勵,有時候甚至小孩要什么家長就滿足什么。

(二)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教師教育行為

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比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一些坐不住的幼兒,愛動來動去,愛講小孩的紀律性比較差的幼兒,往往教師就會厭煩和嫌棄。因為這類型的幼兒會經常有意無意的破壞教育教學,影響的別的孩子。所以不是那么受歡迎。久而久之,這類型的幼兒就會產生自卑感、失落感,有的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候作為教育者,應主動的接近他們,和他們多交流;同時,教師對待他們就像對待其他幼兒是一樣的,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情感,特別在批評時要講究方式方法,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要當眾橫加指責。如:在上課時我們可以一邊講課一邊走到他身邊,拍拍他的肩,通過這種不經意的行為讓孩子領會到,孩子肯定會意識到自己錯了,從而進行改造??傊?,教師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二、學前教育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策略

(一)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改變教育理念

由于幼兒的心智極不成熟,對于新鮮事物的認知水平往往止于第一印象的片面理解,然而該時期又是他們認知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因此指導大家掌握正確的社會認知方式便成為目前幼師的重要任務。由此出發,幼兒教師若想從根本上將幼兒培養出正確的社會認知觀,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即將原本的植入式教育轉變為引導式教育,以促使他們在接觸更多外來事物時能迅速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長久以來,不僅會對其個人發展有極大幫助,還能使他們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可謂是一舉兩得。鑒于此,幼兒教師可通過在教學中普及生活常識、社會案例、游戲活動等方式來培養幼兒客觀認知事物的能力。

(二)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改進教學活動

每個人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皆不相同,所熱衷和追求的事物也不盡相同,雖然幼兒正處于心智還未成熟的階段,但對個性發展目標的熱衷程度不亞于成年人,即面對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興趣取向的事物時,往往比成年人的追求欲望更濃,并且基于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該階段培養其個人特長和個性魅力是極其有利的。據此,教師可根據幼兒性格和愛好的不同分別采取相應的教學活動,以此來促進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的同時為其藝術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并以此為基礎促使大家在自己所擅長和熱衷的領域中得到更深入的發展。

(三)大力改善教育環境,為健康人格提供保障

學前時期是個人性格養成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使人學會如何掌控情緒變化的時期,在這個關鍵階段,幼兒需要通過幼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來建立起良好的成長心態。然而在目前的大部分學前教育機構中,不少教師都忽略了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即只以培養幼兒學習動機為主要教學目標,卻忽視了對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需必備的人格品質發展與情緒控制能力的指導,這樣嚴重阻礙了其個性的良性形成,也成為當前學前教育進度停滯不前的主要誘因。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和家長應重視幼兒內心的認知變化,逐漸使他們的成長觀念從零散組織到完整,并將其中偏差的思想內容加以矯正,從而為其健康人格和良性情緒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實現家庭對幼兒的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在狹隘的教育思想觀念影響下,讓我們誤以為幼兒教育即是幼兒園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陷入了幼兒教育的誤區。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幼兒的成長、長輩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式、言行舉止、精神風貌等都會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其次,家長的評價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一些看似沒有什么意義的事情來加以阻止和干涉。我們不管孩子的優點與缺點,他們的成功和失敗,孩子們都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了解這個社會、了解這個世界。另外一方面是,家長要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比如發現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做錯了什么事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孩子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為前提下,進行批評教育。在發現我們的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的進行表揚與鼓勵。

(五)要實現教師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引導

第一、教師要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關注是每一位教師職責。就是要理解孩子、認可孩子。第二、教師要注重激勵幼兒。教師和孩子都是教育中的主體,教育中老師和孩子是互動的,是共同發展的。在活動中,我們通過師與幼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分享教師和幼兒的思維、見解,來起到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來達到共識、共進、共享。所以教師要用激勵、鼓勵,來使幼兒在互動中感受、體驗,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成為孩子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三、結束語

總之,幼兒期是孩子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它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學習、事業等。為了使孩子從小就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們就一定要重視學前教育。每個幼兒都有不盡相同的性格、愛好與習慣,這便需要幼兒教師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大家都在適合自己現狀的教育方式中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敏.關于學前教育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教育的研究[J].好家長,2018(A1):75

[2]鄭非非.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個性發展教學研究學前教育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個性發展
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兒童觀察畫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