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儀式鏈視角下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
——以“帝吧出征FB”為例

2018-10-23 06:03谷學強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8年5期
關鍵詞:動員網民儀式

谷學強

一、研究緣起

情感學家喬納森·特納認為:“人類情感的產生是社會文化、認知和生理因素共同決定的結果?!盵1]在社會層面上,情感不僅是社會關系的紐帶,還對社會結構的穩定和團結具有一定的作用。人類的情感已經完全嵌入到社會結構之中,成為社會變遷的一種重要動力和關鍵性力量。從本質上看,情感不僅使社會結構和文化符號系統成為可能,而且情感也能導致人與人彼此疏離,動員人們打破社會結構,挑戰社會文化傳統。因此,經驗、行為、互動、組織和情感的運動與表達便聯系起來。人類的獨特特征就是在形成社會紐帶和建構復雜社會結構時對情感的依賴。[1]充滿正能量的情感能夠促進社會和諧、提高人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和工作的積極性、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水平,對于社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而消極的情感則影響個人的社會關系,不利于社會的團結與穩定,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由于情感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結構的穩定,激烈的情感沖突包含的負面情感可能引發社會不安動蕩、誘發群體性事件,而穩定的、積極的情感則可維護社會秩序。因此,近年來社交媒體中頻繁發生的由言語對峙引發的情感沖突已被列入互聯網治理的重要環節。主流意識形態在社交媒體上通過議程設置、話題轉移、設置敏感關鍵詞屏蔽等一系列手段降低了網民負面情感的表達,如對沖突性事件中具有話題屬性的引導詞設置關鍵詞屏蔽,有些自帶情感屬性的言辭會被歸類并將其設置屏蔽(如一些不文明用語)。楊國斌認為自2013年以來網絡抗爭性事件不斷減少,其直接原因是網絡動員中的主要情感皆被冠以負面情感、非理性、不文明等標簽,被政府予以管制,他借用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這一概念將其稱為“文明凈網”。文明作為意識形態的話語以社會規訓技術形式見諸網絡空間中,成為規范言語行為的準則。[2]因此,網民在互聯網中表達負面情感的語言渠道受阻。而負面情感若不能及時宣泄,被積壓的負面情感可能會在某個臨界點如洪水涌出般爆發,將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于是人們便開始尋找一種既可以發泄各種情感又可以逃離文明凈網審查的符號工具。隨著社交媒體中圖像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非語言符號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表情包即一種非語言表達與傳播情感的符號載體,它不僅能夠表達網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還可以逃離網絡審查的端口。這是因為圖像符號的意指屬性是聯想性,其意義往往是浮動的、模糊的、不確定的。[3]因此對圖像符號的文明凈網和互聯網內容管理較為困難,現有技術也很難做到圖像內容意義的甄別。中山大學大數據實驗室數據分析表明表情已成為人們情緒的“放大鏡”,它們匯集起來記錄了時代的情感。心理學研究亦顯示表情的使用反映了公共態度。那么,在網絡群體性事件中表情包能否代替傳統的文字來喚起人們的情感并進行網絡動員呢?在互聯網內容治理愈加嚴格的當下,以上問題值得討論。

二、文獻回顧

“動員”一詞泛指發動人們參與某項活動,是社會學和政治學中的概念。在傳統的社會運動中動員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號召大量社會成員為達到一定目標而進行集體行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媒介逐漸成為人們動員的工具和手段。按照西方資源社會運動的資源動員理論來說,互聯網是新型社會動員的新陣地和新平臺,為社會運動提供了低成本、不限時空、不限身份、人數眾多的資源。[4]網絡社會顛覆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權力,網絡的去中心化特征降低了網民們參與社會運動的門檻,大量草根群體獲得了發言和自我表達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參與動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網絡動員愈加頻繁。

在網絡動員的過程中,情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往影響社會運動的最終走向。情感是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場域”,[5]人們在這個場域中進行互動并產生聯系。當從情感的視角切入來分析網絡動員的話,網絡動員如何運用情感的力量來動員群體進行集體行動,也就是情感動員。它是指“個體或群體通過情感表達,在持續地互動中以喚起激發或者改變對方個體或群體對事物的認知態度和評價的過程”[6]。楊國斌認為,網絡事件的發生就是一個情感動員的過程,所依賴的是能夠激發網民的嬉笑怒罵、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表現形式和內容。[7]當前學界關于情感動員的研究主要分為:①情感動員的基礎性研究。在情感動員的邏輯與策略方面,楊國斌認為有悲情、戲謔與憤怒三種邏輯策略。陳相雨、丁伯銓認為除此之外還有身份展示。[8]在情感動員機制方面,朱力、曹振飛認為情感動員的機制為情緒共振與情感共鳴。[9]在情感動員類型方面,楊國斌認為包括共意性情感動員與抗爭性情感動員。[7]②情感動員的個案研究。主要通過典型的個案闡述分析情感動員的過程與傳播結構,如“南京梧桐樹事件”“羅一笑事件”“江歌事件”等。③情感動員的實證研究。如郭小安、王木君通過網絡民粹事件測量發現情感動員策略與行為結果之間存在顯著關系。[10]以上文獻關注的情感動員研究主要是文本和基于事件的圖像情感動員,而對在線制作大規模虛擬的多模態符號的情感動員鮮有關注。狹義上來說,表情包即是一種集文字、動作、姿態等于一體,表達情感、傳播情緒與態度的多模態符號。表情包雖是虛擬的視覺符號,但它在生產和傳播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符號的仿制、拼貼與同構,具有了超越單一符號的社會動員力量。有研究者認為,表情包仿制實踐在某個特定輿論場中不斷累積,此類表情包便具備了聯結動員的能力,能夠有效地開展情感動員。[11]表情包的本質功能是情感交流與情感溝通。因此表情包的傳播即是情感話語的互動,情感話語的節奏、韻律和結構,是情感表達與動員的重要符號機制。[12]

綜上所述,目前學界對于情感動員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對情感動員的類型、邏輯、策略等研究較為清晰和深入,對于本研究繼續深入討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然而,研究中缺少從非語言符號中的表情包使用來探討情感動員的具體過程。在互聯網輿情治理愈加嚴格的當下,以文字進行情感動員的路徑已經受到阻礙,表情包由于種類繁多、組合豐富、傳播迅速、意義模糊等特征,是網絡事件中情感動員的優勢符號,亟待進行深入研究。同時,現有文獻中從情感社會學中的互動儀式鏈理論來分析表情包的情感動員亦少見。筆者從互動儀式鏈理論切入,結合具體個案中表情包的運用,分析表情包在網絡事件中的情感動員。因此,具體而言本研究的問題為:①表情包的情感動員是否適用于互動儀式鏈理論?②若適用于該理論,那么在互動儀式中表情包情感動員的具體路徑又是什么?

本研究案例選擇“帝吧出征FB”事件(以下簡稱帝吧出征)。帝吧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大規模的集體行動,如2007年李毅吧與李宇春吧的沖突事件、楊丞琳事件、2010年的“69圣戰”事件等,都是粉絲們宣泄情感,表達不滿和憤怒情感的“爆吧”事件。而2016年1月20日帝吧出征是目前互聯網歷史上群體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集體行動。選取帝吧出征作為研究案例主要基于以下因素:①帝吧出征是一次典型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還得到了國內主流媒體的正面報道,這種情況是極少見的。②帝吧出征所使用的武器是表情包,表情包在該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的情感動員起到了改變事件最終走向的關鍵性作用。③帝吧出征參與的群體主要為“90后”、亞文化、青年等群體,是社會運動、社會事務與政治參與的新生力量,他們的表現改變了大眾媒介對該群體的刻板印象。

三、理論概述與研究方法

(一)理論概述

在分析網絡群體性事件時,互動儀式論是一個經常被采用的理論。該理論揭示了個體汲取情感能量、參與社會互動、獲得群體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一般規律?;觾x式是情感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大領域,主要關注情感在社會互動過程中運行機制。儀式最先起源于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對宗教社會學的研究。他認為儀式是指宗教活動中“某些明確的行為方式”,是對信仰表達和強化的手段,具有社會整合作用。而后戈夫曼提出了“互動儀式”,從微觀社會學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儀式與場景。然而,涂爾干和戈夫曼對儀式的研究涉及儀式概念和社會功能,并未涉及儀式的核心機制。隨后柯林斯結合了微觀社會學和宏觀社會學,對互動儀式中的作用機制進行系統的研究??铝炙固岢龌觾x式包含四個要素:①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在一個場所,可以通過身體在場而相互影響。②對局外人設限。③人們將注意力放在共同的話題或焦點上。④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其中,共同關注的焦點和分享共同的情緒和情感在儀式要素中最為重要,即互動儀式的核心機制是相互關注和情感紐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迭代,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重構了人與人之間交往與溝通方式。傳統社會中群體聚集的場所往往受到時間、地點、政治等因素的制約。而在社交媒體中這些因素被消解,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種族的個體或群體可以在同一網絡空間中實現聚集。社交媒體提供了可容納巨大空間的虛擬場景。在社交媒體不斷延伸人感官和身體的情況下,柯林斯提出的“互動儀式鏈”在網絡社會尤其是社交媒體建構的場景中是否依舊成立?就本研究而言,網絡群體性事件中運用表情包進行情感動員是否滿足互動儀式鏈的相關要素?如果經檢驗適用,那么就可以根據互動儀式的開展過程與結果分析表情包情感動員的具體路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獻分析、個案分析與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由于距離事件發生時間間隔較長,一手資料的獲得與參與式觀察的方法實施較為困難。因此,筆者采用三種方式獲得研究資料。一是從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搜索關鍵詞(如D8、帝吧出征、帝吧等)獲取各大新聞媒體、自媒體等關于帝吧出征事件的各種報道,以及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帝吧出征的各種表情包,熟悉該事件的全部過程。二是從百度貼吧、微博、Facebook、知乎等社交媒體上搜索關鍵詞,獲取網友對該事件的評價、參與的感受、如何參與等帖子和經驗貼若干,形成參與及圍觀主體對帝吧出征的組織細節、表情包生產與傳播的脈絡圖景。三是從知網、萬方、讀秀等數據庫上搜索帝吧出征的相關學術研究文獻,在通讀文獻后對該事件的研究側重點和如何展開研究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在對案例分析的同時,筆者援引帝吧出征中使用頻次較多、類型較為常見的多種表情包,并對表情包的生產制作、傳播、背后的話語機制、情感特征、意義建構等進行分析,力求文章兼具學理性和說服力。

四、網絡表情包情感動員中的互動儀式要素

根據前文所述,互動儀式鏈形成的四大要素包括身體在場、相互關注的焦點、對局外人設限與情感紐帶。其中,儀式中的“相互關注的焦點”與“局外人設限”因素在表情包情感動員中表現非常明顯。以帝吧出征事件為例,該網絡事件中所使用的表情包雖然類型豐富、形態各異,但主題焦點集中在“反臺獨、祖國統一”這一方面。而對局外人設限則表現為對在帝吧出征中違反統一主題的表情包使用者或企圖干擾破壞表情包情感動員的人員進行身份排外。因此,“身體在場”與“情感紐帶”則成為驗證表情包情感動員是否適用于互動儀式鏈理論最為關鍵的兩個要素。

(一)身體“替身”在場:儀式要素中的身體共在

表情包可被劃分為字符式和顏文字、QQ和Emoji以及動漫和真人表情包。前兩種表情包只能模仿身體部分表情和動作,表達部分情感和情緒,但較為抽象,無法展示身體的較多部位,而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和其他部位互相配合完成情感傳播的過程。身體展示越充分越具體,越具有現場的既視感,情感表達也就越徹底、越充分。因此,身體展示程度的充分與否便成為網絡互動儀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岸嗄B表情包通過視覺上具體的表情模仿和直觀的動作虛擬,讓原本含混而模糊的身體通過表情包獲得明顯的呈現。于是,現實肉身的在場性被表情包這種‘在線的身體’所感知并存在,人的主體脫離肉身進入到表情包這種‘替代性’身體中?!盵13]帝吧出征中網民所使用的主要為集文字、動作、姿態于一體的多模態表情包,該類型表情包通過各種身體符號的組合,可模擬、模仿、再現各種復雜表情、姿態和動作,身體部位展示程度較高,因此使得身體虛擬在場成為可能。

圖1

圖2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帝吧出征中“暴走漫畫”表情包深受網友喜愛。在人物形象方面,簡單的設計勾勒出人體基本的框架。人物的表情采用PS等軟件從真實人物表情挪用到動漫中,使動漫人物具備真實人物的表情。這是一種典型對既有語言的挪用和對意義的篡改、轉譯和改編的“拼貼”手法。[14]暴走動漫類表情包通過挪用原有圖像符號的部分成分嫁接到新的圖像符號中,使得新圖像符號具備原圖像符號的部分特征,是對原圖像符號的二次加工。真實的人臉表情更能表現出某種情感和情緒,而“表情包圖片的根本功能就在于網絡互動中直接呈現對話者當下的表情(連帶內在情緒),彌補文字語言的不足,而真實的人臉照片自然是最直接意義上的表情?!盵15]從漫畫表情包的整體格局來看,人物面部表情雖為挪用,但配上設計好的動作姿態和文字,這種混搭風格的表情包看上去十分和諧。另外,漫畫式表情包中除了人物外還建構了場景。圖1中的桌子顏色和人物形象可以讓人直接聯想到教室這一場景,圖2中人物的胳膊支撐在黑白的線條上也不難讓人聯想到坐在桌前說話的場景。場景的建構不僅讓人的身體陳設有了明確的空間感,還讓人產生代入感,可以讓人們不僅感受到身體在場,還能感知到具體環境和氛圍。

(二)情感互動:儀式要素中的情感共享

表情包實現了身體替身的在場,然而若干個體若沒有組織便形同一盤散沙。因此,個體需要充分識別感知群體其他成員的情感狀態,互相分享各自的情緒體驗,才能提高個體的參與感。如此,關注他人并和他人進行情感上的互動是儀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社交媒體群體傳播中,情感連接逐漸成為傳播關系的內在邏輯。[16]所謂情感連接,即情感起到紐帶的關鍵作用,也就是情感互動。身體的共在引發群體成員對彼此的相互關注,人們通過身體互動來感知他人的情感,并進行情感互動。在網友發送表情包時,“信息接受者會對表情包做出一個認知,并將它與頭腦中已有表情的經驗和觀念建立聯結,做出反應。在認知到表情包的相應情感色彩后,隨之便會誘發與之相應的情緒情感體驗”[17],這就是情感互動的過程。

在帝吧出征中網民在使用表情包時是如何進行情感互動的?筆者認為存在以下三種行為:①表情包的初始創作、復制、二次加工過程中的情感互動。②觀看及認知表情包背后的情感狀態。③通過對社交媒體中的“評論、回復、轉發和點贊”表情包來回應情感。首先,人們需要借助表情包這一圖像符號來完成“情感嵌入”,其過程包含在表情包的創作、復制、加工等過程中,是使用主體對表情包進行情感建構的過程。表情包的初始創作包括對既有素材的重新運用,如直接從一些動漫、影視劇等題材中等對相關人物的表情姿態進行截圖或錄屏。還可以運用專業構圖軟件或大眾化的修圖軟件制作表情包,如制作全新的表情包或采用拼貼、同構等手法對不同圖像符號重組以合成新表情包。在情感建構的同時,主體不僅嵌入了自己的情感,還在創作、復制及二次加工表情包的過程中與表情包進行情感互動。在制作表情包時網民需要找到表情夸張、姿態浮夸,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圖像。在選擇好圖像后,文字的搭配即是重新賦意的過程。在表情包制作完成后,網民會先進行審視,這種審視階段便是主體和表情包進行情感互動的過程。一般而言,網民選擇某種表情包便是認同表情包所傳遞出的情感,而對情感的認同也就具有情感互動的意義。同理,對表情包的復制也是認同情感的行為。而二次加工較為復雜,通過改寫文字重新進行情感建構。這既可代表對表情包中背后情感的不認同,又可代表認可表情包中的情感但需要重新賦意以改變情感的強度。因此,無論是在制作、復制還是二次加工,都存在不同主體間以及主體與表情包之間的情感互動。

其次,線上觀看不同于線下觀看模式。如果說傳統的社會形態是??略谌氨O獄模型中設想的“少數人看多數人”模式,那么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多數人看多數人”的“共視社會”或“對視社會”。[18]社交媒體顯然屬于后者,觀看機制的變革導致觀看的權力機制發生轉變。觀看不再是少數人獨享的特權,而成為大眾化的普遍共享的權力。在社交媒體中人們不僅觀看他人,自己也在被他人觀看,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因此,人們在觀看中認知他人情感狀態時也被他人認知情感。在帝吧出征初始階段政治類革命宣傳畫表情包成為攻擊“臺獨”分子強有力的武器,網友在觀看該類型表情包時能夠明顯感受到憤怒的情感。

最后,社交媒體自身具備較強的互動屬性,在互動過程中人們完成了情感的交流和溝通。帝吧出征的主戰場為Facebook。和大陸的微博類似,Facebook擁有關注、評論、點贊、回復、轉發、提及(類似@符號)等功能。其中評論和回復功能都可以附上表情包,“轉發和提及”是對表情包的分享,而“點贊”則視為對該表情包認同,都是情感互動的體現。而無論是評論、回復、轉發、提及還是點贊表情包,都是在Facebook建構的公共場景內完成,因此在該空間中的情感互動實際上也是一種情感共享。

綜上可見,在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中人們雖然無法實現肉體的真實在場,但可以通過生產替身實現身體在場,并通過表情包互動達到情感互動的目的。因此,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滿足了互動儀式鏈理論的四大要素,接下來可依據互動儀式鏈理論探討網絡表情包情感動員的具體路徑。

五、互動儀式鏈下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

柯林斯認為互動儀式開展后會形成四大結果,即群體團結、個體情感能量、群體象征符號與道德標準。在帝吧出征事件中,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的具體路徑可根據互動儀式的四大結果進行分析。筆者根據帝吧出征事件發生的關鍵節點,結合表情包使用風格和類型的變化將事件劃分為三個階段(見表1)。初始階段劃分的依據是臺灣明星不當言論與敷衍的道歉視頻引發大陸網民對臺灣回歸的歷史遺留問題的關注以及表達對“臺獨”分子言行問題的強烈不滿,政治色彩和愛國氛圍較為濃厚,大陸網民主要表現為憤怒和諷刺的情感。高潮階段劃分的依據是隨著表情包大戰的持續進行,出征的目的已經達到,而臺灣網民對表情包的好奇回應以及大陸網民開始使用表情包進行自我的狂歡和表演使得表情包的類型和情感發生轉變,主要表現為戲謔、娛樂和狂歡的情感。而消弭階段的依據則是帝吧出征獲得勝利,表情包大戰告一段落,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多樣化議題的討論更為頻繁,情感表現為友好和諧的情感。三個階段的情感狀態轉變對互動儀式的結果有著較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表情包通過情感正義的動力機制喚起個體憤怒的情感能量,通過情緒感染與情感展演等策略集聚個體情緒形成穩定的群體情感,并通過表情包刷屏、霸屏等形式塑造情感共同體來實現群體團結,形塑個體的自我認同與群體的身份認同,最后通過存儲和上傳表情包等形式建構群體的象征符號,即情感記憶,保存了儀式的情感能量。因此,從某種意義來看,網絡表情包情感動員的過程就是互動儀式進行的過程。

表1 帝吧出征中的情感衍變階段、各階段使用表情包類型與情感狀態

(一)表情包情感動員的動力機制:情感正義的喚起

亞里士多德曾在《修辭學》一書中將“訴諸情感”視為一種修辭方法,它能通過某種手段激發人們的情感,并通過喚起他們的情感促使他們采取行動。[19]情感不僅是人們內心情緒的自然流露,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被激發并進行社會行動。由此可見,情感也是一種符號資源和動力資源。亞里士多德在訴諸情感中特別強調的是情感喚起促進人們采取行動,即訴諸情感是一種情感動員。因此,情感動員的目的首先是讓人們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才能運用集體情感的力量動員群體積極參與集體行動。情感共鳴也是儀式結果中形成群體團結感的表征。那么什么樣的情感可以在短時間內引起群體共鳴?楊國斌在分析網絡事件中的情感表達時認為有三種情感,一種是戲謔的情感,常見于網絡文化事件中,反映的是草根文化與霸權文化的價值沖突以及對草根群體的認同。另兩種是悲情與憤怒的情感,常見于網絡社會事件中,主要涉及社會弱勢群體、社會不公正和官僚腐敗問題,表達對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對不公正的憤慨。[7]在這三種情感中,憤怒的情感最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激發和傳播。有學者通過心情搜索軟件提取新浪微博中7000萬條數據并分析數據信息背后的情感狀態,研究得出憤怒的情感在社交媒體中傳播更快、影響力更大的結論。[20]

表情包是一種視覺化的圖像符號。它再現了人的表情、動作及姿態,能夠喚起人的情感。在帝吧出征中表情包在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喚起了人們的情感,是互動儀式中產生集體興奮的基礎,也是帝吧出征情感動員的前提。例如,在帝吧出征初始階段網民使用的主要有政治宣傳、影視劇類以及動漫類表情包。其中,政治宣傳類表情包以富有年代特色的大陸宣傳畫為主,配上解放時期工農子弟兵的形象,角色歷史代入感極強。該類型表情包整體配色以紅色為主,紅色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意味,同時也是我國國家元素象征。表情包中工農子弟兵的形象配上如“別惹我,我有一百種讓你和我站在愛國主義統一戰線上的方式”等闡釋性文字能夠瞬間激發網民的愛國熱情。影視劇類表情包主要選取了備受網民關注的影視、偶像等人物表情,這些人物多帶有浮夸的表情。在帝吧出征中網民使用的表情包主要包括黃子瑤、爾康、金館長、馬云、蔡英文等人物形象?!盃柨挡唤橐夥钆愕降住碑攲俚湫?表情包中爾康怒瞪的眼神,緊閉的嘴巴傳達出憤怒和嚴肅的情感。同理,動漫類表情包如“勞資可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你算個什么東西也敢在我面前裝逼”表情包在大戰中被廣泛傳播并贏得大陸網民的喜愛。該表情包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兒童動漫形象配上成人的表情,將該表情拼貼到兒童動漫形象中起到了情緒放大的效果。既可以體現青少年群體作為祖國花朵的自豪情感,又可表現出對“臺獨”分子的憤怒和不屑之情。綜上,在帝吧出征初始階段,網民使用的表情包主要為具有較強政治色彩的表情包,主要攻擊對象為“臺獨”分子。大陸明星被謾罵,祖國被“臺獨”分子攻擊都瞬間激發了網民的愛國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抑或是民族主義情感是此次集體行動最直接的情感能量。帝吧出征的組織者和參與對象,他們有著共同的身份標識,即“小粉紅”“90后”,他們對國家和民族投入了較多的情感能量。當國家或民族遭受不公正對待時,他們會集體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形象,維護民族的統一,就像愛護“愛豆”一樣愛護自己的國家。在涂爾干看來,情感能量也是一種“道德情操”,它包括何謂正確與錯誤感,以及道德與不道德感。充滿情感能量的人會感覺自己像個好人,他們感覺自己所做的是正義的。[21]大陸和臺灣網民鮮有個人利益上的沖突,但“臺獨”分子刺中了大陸網民最敏感的神經——祖國統一問題,這是大陸網民的統一共識?!芭_獨”分子違反了這個共識,即使其中不乏明星演員(他們甚至有很多大陸粉絲),但在“道德語法”的框架內、在國家道義的范圍內他們都會受到堅持“兩岸共識”“一個中國政策”的網民們道德上的譴責。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表情包中蘊含的國家元素喚起大陸網民的愛國情感,他們認為這種情感是“正義的情感”。對蔡英文、蘋果日報、三立新聞等Facebook主頁用表情包來狂轟濫炸實際上代表了網民一種正義的憤怒情感。劉濤認為,“正義的憤怒”不同于原始的憤怒,這里“調和”并“疊加”一種正義感,從而讓個體擺脫面向自我的羞愧和不安,反倒轉向外部的他人問責和制度憤怒。[22]筆者認為,在情感社會學中正義的憤怒代表的就是一種“情感正義”,情感正義能使個人或群體將負面情緒和負面情感“合理化”甚至“合法化”,而不用擔心他人對這種情感正義的指責,從而維持情感能量的不斷增長,促使集體行動的持續進行。因此,表情包情感動員的機制依靠的正是這種情感正義的道德語法。網民將代表祖國的元素,如地圖、國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陸明星、宣傳畫、風景等制作成表情包。在觀看表情包時能深刻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以及華夏子孫對祖國統一抱有深切的愿望和歷史責任感。正義感和責任感的驅使致使他們團結在一起。

(二)表情包情感動員的策略:情緒感染與情感展演

集體中的個體情緒主要通過行為、姿勢、表情等非語言類的線索影響其他個體。因此在帝吧出征中,除了情感正義作為動力驅動人們以“正義的名義”征伐“臺獨”分子外,情緒感染與情感展演是情感動員的主要策略。情緒感染在廣義上被界定為一種情緒體驗,該體驗被他人所激發,并最終使接受者的情感與最初的激發者趨于一致。結合王瀟對情緒感染的研究[23],筆者認為運用表情包進行情緒感染主要有模仿反饋、心理認知兩種方式。當然,群體動力學與沉默的螺旋也是解釋情緒感染的重要理論。而情感展演則是主體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情感展示,以此實現自我滿足、自我呈現、自我感動的目的。情緒感染和情感展演有著促進群體形成情感合力,讓他人感受到表達者的情感狀態、促使他人產生相似情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感與情感宣泄的效果,從而不斷壯大集體隊伍,為集體行動提供源源不斷的情感能量。

塔爾德認為人類模仿是先天的,是生物特征的一部分,是基本的社會現象。人們不僅擅長模仿他人的表情、動作、姿態等非言語信息,還會模仿其他人的語言,在模仿中行為主體能獲得被模仿者相似的情感體驗。表情包的初始設計便是對人類表情的模仿,隨著技術和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表情包從字符式、顏文字,到Emoji和QQ再到動漫表情包的衍變都是基于對人類面部表情和動作及姿態的模仿。同理,多模態表情包更是綜合了表情、動作、姿態等圖像符號,還可以配上文字(如書面語和網絡流行語等),可以快速復制、改造和傳播,因而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因此,模仿他人的表情就能感受到發圖者的情感。反饋是一種互動行為,主體的情感體驗時刻都受到面部表情、聲音、姿勢以及動作的模仿所帶來的回饋的影響。[24]帝吧出征中表情包使用主體不僅模仿他人,同時還被第三者模仿。主體被模仿時可能產生愉悅的情感,并將這種愉悅感通過互動反饋給模仿者,兩者產生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這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不斷循環往復,最終致使整個群體產生情感共鳴和情緒共振。當然,當立場或者觀點不同的群體進行模仿時,被模仿者會產生反感、憤怒和厭惡的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反饋給模仿者。如在帝吧出征中網民在“臺獨”分子Facebook主頁上發送表情包,“臺獨”分子盜圖后并反過來以該表情包進行攻擊。當大陸網民意識并發現這種行為時會產生憤怒的情感并通過改造表情包進行反擊,即利用“貼水印”“加logo”“蓋章”等形式反擊模仿,郭小安將其稱之為“反米姆動員”[10]。對群體內部成員的模仿予以支持、認可和贊成,對群體外部人員的模仿予以反擊、嘲諷和諷刺都是一種反饋行為,它能增加群體內部成員的情感團結和集體的情感紐帶,增進情感互動。

心理認知的核心思想是換位思考,即觀察者將自己想象為處在某一場景下的他人,并想象在該情景下與他人相似的情緒體驗。[24]霍夫曼所說的“認知”和心理學上所描述的“移情”有些類似,是指“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并分享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盵25]“情緒感染”即“情感移情”,它能促使身處同一場景中的個體認知他人的情感狀態,并想象自己處在他人狀態上從而引發情緒共振,并能夠進一步促進群體成員進行情感上的深層互動,進而產生情感共鳴,起到情感團結的作用。帝吧出征中出征者的主戰場為Facebook,為了得到其他網民的支持并號召更多人參與出征活動,出征者還在貼吧、微博、虎牙等軟件中直播此次表情包大戰,讓數十萬網民一起圍觀。網民在直播時圍觀表情包的生產、制作和投放過程中認知到出征者們的情感狀態,并不斷進行互動和在線反饋,致使越來越多的吃瓜群眾紛紛發出要求加入帝吧出征組織的請求。

當然,在表情包的傳播過程中情緒的感染還離不開群體動力學、沉默的螺旋的作用。勒溫的群體動力學表明,處于群體中的個體極易放棄獨立思考和個體人格,在群體壓力下不自覺地陷入無意識的亢奮狀態。如在帝吧出征中組織化的群體代表國家和民族的正義而出征,在這種情感框架內個體成員非常容易群集亢奮?!拔页稣骶痛砦覑蹏?、我和‘臺獨’分子用表情包互懟勝利就表明我在出征群體中獲得了身份和地位……”在這種群體動力學機制下,一些出征者為了取得一定的榮耀與成就,會積極地參與并使用個性化的表情包展示自己。諾依曼的沉默的螺旋也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對于一個爭議性的話題不同群體會形成不同的情感,人們會判斷自己表達的情感是否占據群體上的優勢。當情感能量處于優勢地位的時候,便傾向于大膽的表達和傳播,而當處于劣勢的時候,可能會為了防止被群體孤立而保持沉默。由此一來,群體中占據優勢地位的情感能量會越來越龐大,形成一個沉默的螺旋過程。帝吧出征中一些網民在感知大陸網民通過表情包傳遞的主流情感占據絕對優勢時,和大陸群體情感相符的則會大膽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此更好地融入群體;而情感相左的則會選擇沉默,避免受到群體的攻擊;另一些則會選擇站在大陸立場說話避免遭受無辜的攻擊;還有的則會同大陸網民一起圍攻“臺獨”分子,以此獲得大陸網民的一致稱贊和親近。由此一來,大陸出征者通過表情包大戰與情緒的感染實現了對群體情感絕對的主導權。

有研究者認為,帝吧出征事件與其說是一場征伐,倒不如說是一場表演。楊國斌認為帝吧出征具有“自我表演”的成分,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向海峽對岸的Facebook和網頁實施“轟炸”,而是為自己和大陸的網民上演了一場自我陶醉、自我感動、自我展示的網絡劇。[26]王喆也認為此次出征是一場“情感化的游戲”。而儀式就其本身而言就具有表演的特征。對于大陸網民來說,此次表情包大戰的自我展演包含以下三點:一是毫不掩飾自己是祖國的粉絲并且主動向他人展示愛國主義情感。核心價值觀、祖國美食、大陸風景等各種類型的表情包表達了作為祖國個體成員的文化自信。二是向社會精英群體展示草根、“90后”、亞文化群體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臺獨”抗爭所體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即使用表情包作為情感抗爭的武器。三是通過表情包表達和傳播個人的愛好、樂趣和情感,如自己喜歡的明星、影視劇、動漫人物等,類似于“宣傳”“曬”“炫耀”等行為。由于表情包自身帶有情緒夸張和動作浮夸的屬性,越夸張越能吸引觀看者的注意,而且具備亞文化的惡搞、反主流、戲謔等特征。惡搞,戲謔等采用戲仿、拼貼、同構等手段,通過夸張、諷喻、仿擬等修辭手法制造出滑稽和幽默的效果。因此,當網民在使用表情包進行自我展演時,和臺灣網民之間的情感沖突慢慢減少,而基于興趣、愛好和表情包本身的交流則不斷增多。各種娛樂化、商業化、游戲化的情感融入其中,消解了出征的政治色彩,變成兩岸同胞惡搞、戲謔、娛樂和情感宣泄的“狂歡”之地。巴赫金認為多元化、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和眾聲喧嘩是狂歡的本質特征,它打破了現實的秩序規則。[27]社交媒體提供了虛擬的狂歡廣場,現實的等級制度、身份階層等被顛覆。而表情包是一種亞文化,代表著與主流文化相對立的邊緣文化,因此它具備巴赫金所說的狂歡屬性??駳g不僅僅是眾聲喧嘩,還意味著情感和情緒的宣泄。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群體,快節奏的社會發展和學習工作的壓力容易滋生焦慮的情感,這種負向情感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來釋放和解壓。表情包的惡搞和戲謔元素制造出的滑稽和幽默可以產生“笑果”。英國哲學家詹姆斯·薩利就認為笑可以起到使發笑者喜悅和振奮的效果,可以調和感情,給人慰藉,驅散令人焦慮的煩惱。這種效果還具有促進合群的功效。正如柏格森所言:“笑能夠使人具備最大可能的合群性,這種合群性可以改善社會機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把僵化變換成靈活,使個體重新適應于整體?!盵28]自我展演和狂歡一方面能夠釋放集體的社會焦慮情感;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個體的合群,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更是顛覆傳統,對官方霸權、精英話語的抵抗和解構。帝吧出征中表情包刷屏狂歡是一種有組織的、有紀律的集體行動,因此它也相當于一種儀式性狂歡。在表情包“斗圖”“刷屏”的儀式狂歡中,草根群體們奪得了行動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獲得了自我認同和群體的身份認同,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感,并形成情感上的認同。

(三)表情包情感動員的目標:情感共同體的塑造

表情包情感動員的機制和策略具有情感共鳴、情緒共振的效果,促進群體成員產生共同的情感體驗,并致使群體相互團結。群體團結依靠的是共同的情感紐帶,即情感共同體。它源源不斷地生產情感能量,維系著群體的情感穩定與個體的能量聚集。齊格蒙特·鮑曼認為共同體是一個為人們遮風避雨的溫暖而舒適的場所,使人們相互依靠,諸種情感體驗共享、互助、共勉。[29]筆者認為在帝吧出征中表情包的情感動員的目標是建構一種情感共同體。它是指社會成員基于情感上的共同特征或擁有相似的情感體驗而組成的團體。詹姆斯·凱瑞在論述傳播的儀式觀時從儀式的角度分析了傳播的過程。他認為傳播具有共享、共有、共性、溝通等特征。與傳播的傳遞觀的信息擴散與分享不同,傳播的儀式觀強調的是共同信仰的表征。[30]凱瑞這里所說的“共同信仰的表征”在情感動員中可以理解為塑造共同的情感體驗。對于表情包情感傳播而言,傳播的傳遞觀說明了表情包具有傳遞情感信息的功能,而傳播的儀式觀則說明表情包具有傳播共同情感體驗的功能,即情感共性。它維系了共同體的秩序,能夠促使集體形成合力,發出共同的聲音。正如劉濤所言,集體情感往往儲藏著巨大的群體聚合能力,即人們因為共同的情感體驗而形成一個“情感共同體”。[22]在帝吧出征中表情包的情感動員讓群體成員團結一致,分享共同的情感,形成情感共同體。情感共同體一方面有助于群體成員產生情感歸屬和情感認同,形塑個體的自我認同和身份認同;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個體的情感能量,增進群內成員的情感互動,增強個體成員對群體的依賴感。

根據筆者對帝吧出征事件發展階段的梳理以及各階段表情包的使用類型分析,可以發現此次事件中表情包的情感動員至少形成了兩次情感共同體。第一次情感共同體的形成是事件的初始階段,表現為表情包中的國家元素符號喚起了網友們愛國的情感,在情感動員中形成對“臺獨”分子憤怒的情感共同體,其中又摻雜著少量戲謔的情感。第二次情感共同體的形成是事件的高潮和消弭階段,表現為隨著大戰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臺灣和大陸網民對表情包進行圍觀,表情包內容元素開始發生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受臺灣網民對大陸表情包的好奇之心,紛紛表示“沒見過”“感覺很好玩的樣子”,向大陸網民索要各種表情包。臺灣網民的反應讓大陸網民增加了一份榮譽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大陸網民表達和傳播憤怒的情感后,出征目的已達成,開始進行群體的自我狂歡和表演,在這個階段表情包傳播了戲謔、娛樂等情感,形成了新的情感共同體。其中,表情包的“霸屏”是情感共同體形成的關鍵。

表情包霸屏或刷屏,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數量龐大的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送大量的表情包形成隊列式般的集合體,表達相似或相同的情感。在帝吧出征中,當潮水般愛國主義題材的表情包涌入三立新聞、蘋果時報等媒體的Facebook主頁中,這些媒體忙著不斷刪圖,此舉更是激發了網民的斗志。由于此次出征有嚴格的組織和紀律聲明,只針對“臺獨”分子不針對其他臺灣網民。因此,當越來越多的臺灣網民表達對大陸表情包的好奇和喜歡等積極情感后,大陸網民們也回之以禮貌,開始發送一些大陸特色文化的表情包。此舉一方面希望臺灣網民通過表情包多多了解大陸的特產——表情包以及表情包中所富含的大陸文化;另一方面也是通過發送表情包宣泄自己的情感及同臺灣網民友好溝通的愿望。因此,帝吧出征事件中情感共同體的轉變不僅和表情包作為作戰的武器有關,而且還和臺灣網民的情感反饋互動有直接的關聯。這就解釋了群體從憤怒的情感共同體向戲謔、娛樂的情感共同體的轉變。而情感共同體轉變的關鍵手段就是“刷屏”,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效應,霸占“觀看者”的屏幕,促使他們體驗到相同的情感。

(四)表情包情感動員的結果:情感記憶的建構

柯林斯認為互動儀式會產生四個結果:即形成個人的情感能量、群體團結、群體象征符號以及道德標準。上文已探討了表情包的情感動員對個體情感能量的喚起、群體團結的形成和維系、儀式中的道德情操三個結果,下面將探討儀式的第四個結果,即情感動員的結果——群體象征符號??铝炙箤⑵涠x為一種標志或者其他代表物,能夠使成員感到自己與集體相關。充滿集體團結感的人格外尊重群體象征符號,并會主動捍衛符號以免受局外人輕視,甚至內部人員的背棄。[21]也就是說,群體象征符號具有群體黏合劑的作用,并能夠使群體成員將其奉為神圣物。按照柯林斯的說法,群體象征符號是在儀式中形成并代表群體的標志物,它被群體所共同關注,內化成為群體內部約定俗成的象征符,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就情感而言,儀式中的情感體驗是短暫的過程,一旦儀式中止或者完成后,人們的情感能量便會隨著時間慢慢消散。只有將情感能量融入群體象征符號中,才能以符號形式煥發持久的活力。帝吧出征中的群體象征符號既有語言符號也有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主要指帝吧出征的各種口號,它具有容易識別、方便記憶、瑯瑯上口、目的明晰等特點以及統一、團結群體的作用。非語言符號主要指帝吧出征中使用的各式各樣表情包。帝吧出征使得表情包作為亞文化、青年等群體表征愈加明顯,成為群體的象征符號。同時,它是這次出征的武器和工具。以表情包實施集體轟炸讓對方無力反擊。此次出征影響力和傳播力刷新歷史記錄,人們對帝吧出征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表情包大戰和亞文化群體、草根群體、愛國青年、“90后”群體等層面上。

表情包最本質的功能是表達和傳播情感。由此,筆者認為,表情包的情感動員形成了互動儀式結果中的群體象征符號——情感記憶。那么,何為情感記憶?情感記憶有什么作用?帝吧出征中表情包如何形成情感記憶?情感記憶來源于“集體記憶”。集體記憶一詞由哈布瓦赫提出,是指“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保證集體記憶傳承的條件是社會交往及群體意識需要提取該記憶的延續性”[31]。哈布瓦赫認為集體記憶是社會建構的概念,他把記憶的研究從個體層面上升到集體層面,從心理學研究轉向社會學研究。筆者認為在集體記憶中存在著情感記憶。關于情感記憶,柯林斯在論述團結符號的持續和儲備時略有提及,“集體興奮是短暫的,群體團結或情感狀態能持續多久,取決于短期情感向長期情感的轉換。群體符號能喚起何種群體團結是不同的,所以符號/情感記憶的作用能夠在未來情境中影響群體互動與個人的認同?!盵21]符號能調動人們共享情感記憶,這種情感記憶存儲在人們的個體記憶中,是持續且長久的。一旦在未來某種場合下遇到相似的事件時,情感記憶能夠瞬間喚起人們先前互動儀式中產生的情感,激發個體的情感能量,從而使個體在短時間內迅速集結成群體,縮短組織動員和情感動員的時間,促進群體團結并進行集體行動。而據筆者在線觀察以及參考多篇論文對出征者的采訪和訪談得知,多數網民會將帝吧出征中使用的表情包添加到社交軟件的表情庫中或是直接從社交媒體中下載系列表情包,或是將自己喜歡的表情包存儲在手機、電腦相冊中并上傳到百度云盤、快盤等存儲云端。這種存儲表情包的方式實際上也就存儲了關于表情包大戰的情感記憶。人們既可以隨時欣賞、觀摩表情包,喚起關于表情包背后的情感記憶;又可在未來情境中遇到相同或類似事件時激活被存儲的情感記憶,直接喚起情感能量,并主動自發組織,快速進行集體行動。例如在繼2016年初帝吧出征FB后,2017年9月2日出現了按照類似劇目開展的帝吧出征事件。而這一次帝吧是集體出征香港中文大學,針對的同樣是企圖分裂國家統一的“港獨”分子。不同于出征臺灣時全面線上模式,這次出征香港中文大學變成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且都以表情包來說服對方以及傳播大陸網民憤怒的情感。自此,表情包大戰已經衍變成一種非官方化的、自組織型的,由亞文化群體運用表情包進行情感抗爭的日常儀式。此外,表情包所存儲的情感記憶實則也是一種符號化的情感消費,它通過各種形式不斷重復、再現儀式中的情感,將網民日常生活中所積壓的情緒持續釋放。符號化的情感消費讓表情包獲得了自我進化和異化的基因,進行自我的繁殖和擴散,以此煥發持久的生命力。

六、結語

表情包的繁榮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因素。傳播科技的不斷更新、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交往行為與交往方式。表情包不僅成為人際交往中傳情達意的符號載體,讓個體不再受線下身份、地位、權力等因素的制約而自由地表達與傳播情感,成為較為完整意義上的自我。同時,表情包作為一種圖像符號其意義往往是浮動的,需要依據具體文化情境加以研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逃避網絡文明凈網的審查。相較于傳統的文字話語動員,表情包具備文字、動作、圖像等多模態符號的組合,具有比單純文字話語更加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因此表情包還成為亞文化群體對抗主流意識形態、反抗霸權、抵抗權威,集體參與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武器與情感力量,甚至影響網絡輿情的發展與走勢。在帝吧出征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網民將真實身體融入表情包的虛擬創作中實現替身在場,借此和他人保持身體互動。在對表情包的生產、復制、改造、點贊、圍觀等過程中實現情感的分享。因此,網絡表情包的情感動員符合群體互動儀式開展的相關要素。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表情包的情感動員過程就是群體儀式開展的過程。在這場儀式中網民通過對表情包的使用達到情感動員的目的。在情感動員過程中未組織化的個體情緒得到集聚,形成穩定的、組織化的群體情感。通過生產不同類型、統一主題的視覺文本表情包來喚起網民憤怒的情感,這種情感正義的喚起可將參與或圍觀帝吧出征網民們的憤怒情緒合法化而不用擔心受到別人的批判。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等問題是道德底線,不容任何質疑,它所產生的能量為情感動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降低了組織動員的成本。情緒感染與情感展演是表情包情感動員的策略,網民使用表情包主要通過模仿反饋、心理認知等形式,群體動力學與沉默的螺旋等作用分享傳播者的情緒狀態,并誘發受傳者產生或體驗相似情感的效果。通過情感展演發泄自己的情緒,拉近群體成員之間的心理距離,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感,進而產生情感共鳴,起到情感團結的作用。情感共同體即是一種情感團結,它是表情包情感動員的目標。表情包通過在短時間內刷屏、霸屏表達相似的情感形成情感共同體,增加了群體成員的情感歸屬與情感認同,形塑個體的自我認同與身份認同。在群體儀式消弭階段,情感記憶是群體成員為將儀式產生的情感能量保存而符號化所建構出來的群體象征符號。表情包是帝吧出征事件的群體象征符號,它可以通過被存儲、上傳、改編等形式獲得自我繁殖和擴散,在未來遇到相似事件時表情包能夠瞬間喚起先前儀式所存儲的情感記憶,縮短儀式開展與情感動員的時間,快速進行集體行動。本文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改進和不足之處:如通過問卷調查收集網民參與或圍觀帝吧出征事件過程前后的情感體驗以及測量不同顏色的表情包的使用、不同性別、媒介使用差異等因素是否影響人的情感表達與傳播;不足之處是帝吧出征事件發生距今兩年有余,由于時間間隔較長,一手資料掌握較少,對于參與人員的展開訪談與取得聯系也較為困難,筆者將在后續研究中不斷完善。

猜你喜歡
動員網民儀式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國防動員歌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音樂迪斯尼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Talking strategies
開營儀式
有感“網民節”
2.9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