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創新探索

2018-10-24 11:03唐柏玲
學理論·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雨課堂載體混合式教學

唐柏玲

摘 要:“雨課堂”是清華大學與學堂在線研發的一種智慧教學工具,通過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覆蓋教學全過程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新時代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融合現代化網絡載體,多采用混合式教學,而“雨課堂”就是混合式教學中網絡載體的最新實現形式。通過探討“雨課堂”在高校思政課上的運用模式及存在問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雨課堂;思政;載體;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215-02

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高校教學的基礎課程,多采用課堂講述的傳統教學模式。由于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方式發生轉變,混合式教學成為現代思政課堂的主要形式。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思政教育載體的創新,但教學效果未得到明顯改善?!坝暾n堂”作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最新載體,借助課堂教學中最常使用的Power Point和日常使用最多的微信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教學。這是“雨課堂”的探索,我們叫它“重新定義混合式教學”。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創新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現實選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創新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的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p>

伴隨著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不斷地被應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網絡的傳輸為信息高速有效的傳達提供了便利,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知識面與視野更加寬闊,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得大量信息,這些信息的傳播為學生見聞的增長與眼界的開闊提供了便利。但信息化的應用給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學難度。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好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如何將信息化的產物轉化為教學的載體和工具,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表達自己的思想、獲取有效信息,成為信息化時代下高校思政課一項新的工作與挑戰。

“雨課堂”就是在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與社交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數字通信技術為基礎,通過能實現即時信息獲取傳播的顯示終端,使用簡潔的文字、形象生動的圖像和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課堂傳播教學的網絡教學載體。它很好地將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既不拋棄傳統教學中老師教授模式,又能創新性地使用微課平臺,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實現網絡課堂與現實教學一體化,賦予冰冷的網絡載體以人性化的功能,將思政教學的親和力融入其中,塑造生動靈活、便捷高效的新型思政課教學模式。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創新的基礎

目前,我國高校主流的教學方式是班級授課制,也就是我們的傳統教學(Faceto Face),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向年齡和知識水平相似的一定數量的學生授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開放多元的時代潮流,這種齊步走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教學與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要求,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日益凸顯?;ヂ摼W的快速發展,也從外部給傳統教學以沖擊,混合式教學開始流行。

混合式教學(B-Learning)是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E-Learning)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的推進,融合多種教學方法的一種綜合教學模式,特別是將網絡教學的優勢融入傳統教學之中,將沖擊傳統教學地位的互聯網轉變為現代教學的有效工具,將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有效結合,使教學更加靈活、豐富、高效。其使用的代表就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顛倒,翻轉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即學生課前在家里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新知識,在課堂上互動、討論的一種教學形態??山柚曨l、互聯網平臺等現代多媒體,更新教學方式,實現高效教學。但翻轉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線上與線下脫節、擴展性不強,學生學習過程數據不完整等。這些問題在“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創新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表現形式

1.基于雨課堂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實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網絡思政教育即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運行功能。以網絡為載體是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增強其吸引力的需要,是利用先進文化占領新的思想陣地的迫切要求,更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教學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

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載體的創新,但其實質未發生變化。這時就需要借助網絡載體,豐富課堂形式和內容。微信、微博、學校網站等現代網絡載體,都可融入思政課教學設計,實現網絡媒體與傳統教學有效結合。創微信公眾號,設計校園網站、論壇等,將思政教學課堂拓寬到網絡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內容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方式相結合,讓受教育者在瀏覽網絡時就可以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信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覆蓋功能,多渠道、多手段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智能手機作為“雨課堂”實現工具的運用

隨著3G、4G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手機作為新的、移動屬性非常強的媒介平臺,成為人們溝通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個新的陣地。以手機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載體,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基于手機媒體平臺,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有目的地進行教育信息的制作傳播,正面引導大學生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的養成?!坝暾n堂”為思政課堂帶來新鮮活力,其功能的實現需借助智能手機。實時、高效的互動教學的實現,與智能手機的使用密切相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雨課堂”載體的具體情況分析

“雨課堂”是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最新的網絡智慧平臺,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Power Point和微信,不需要額外硬件投入。旨在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賦予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全新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推動教學改革。關于“雨課堂”名字的由來,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王帥國老師這樣說道,“在線教育的資源不能老在云上,還要春風化雨,要實實在在地落地?!薄坝暾n堂”的具體教學模式和功能如下表。

“雨課堂”覆蓋教學的全過程,課前,教師可從課件上傳、資料分享等準備工作入手,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添加人性化的語音或針對性提醒功能,給予學生明確指導;課上,學生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進班,教師講授的每一頁PPT實時發送到學生端。課件設置“不懂”和“收藏”按鈕,學生點擊后教師會收到匿名的“不懂”數據反饋,以便隨時調節課程節奏或進行重點講解;課后可在平臺上布置作業、發布測試?!坝暾n堂”可幫助教師收集學生完成情況并量化學習數據,提供清楚明了的數字化反饋結果。課上+課下+課后的雨課堂,基本實現了教師對教學全周期的數據采集工作。雨課堂打通了課前預習、課上講解和課后復習的閉環,賦予了整個教學過程新的內涵。

三、基于雨課堂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實現

(一)高校思政課現狀

高校思政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擔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思政課教學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將教學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改革是高校廣泛重視的教學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實效性。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看手機”。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這個“最遠的距離”也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ヂ摼W技術極大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渠道、內容和空間,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的激蕩交鋒日益激烈,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主體地位造成極大沖擊和挑戰。大學生熱衷于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獲取信息,碎片化表述的話語風格改變了其接收信息的行為習慣。處于網絡時代的思政課教學要高度重視信息傳播方式對教學環境和大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影響,清楚地認識到社會思想意識的多元多樣多變。面對各種思潮和復雜的社會現象,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多樣中求得共識,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新的要求。

(二)“雨課堂”的出現,成功地將課堂上的手機轉變為用于學習的工具

由于思政課的特殊性與現代智能手機的全面使用,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由現實的近到實質的遠,低頭族人數不占少數。那么如何將手機轉化為教學的工具就成為關鍵性問題?!坝暾n堂”主張:課堂告別“低頭族”,全面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或下載PC客戶端就可以進入這個便捷智慧教室,手機從玩樂手段向學習工具轉變?!坝暾n堂”借助智能手機實現教學互動,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從“雨課堂”的功能出發,課前同學們就可以通過手機在“雨課堂”的平臺上獲取老師上傳的課件及視頻資料,提前預習課程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專業基礎的薄弱,拉近非思政專業與思政專業學生的差距。同學們通過手機掃取老師提供在大屏幕上的二維碼即可進入課堂,PPT的實時傳送、發送彈幕討論、提出“不懂”疑問、回答老師問題、接收課后作業這一系列動作都能通過智能手機快速實現。大容量課堂討論的實際難操作轉變為手機上文字的點擊與發送,更加簡單便捷、數據化,成功地將課堂上的手機轉變為用于學習的工具。

參考文獻:

[1]袁駟.袁駟:“雨課堂”要收雨成云[J].中國教育網絡,2016(6):67.

[2]張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行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雨課堂載體混合式教學
以多媒體信息為載體,展數學課堂魅力
以幾何畫板為載體,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問題
以學習故事為載體 提升教師察析幼兒學習行為的能力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雨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
提高《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