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社會主義傳播理論創新路徑

2018-10-24 11:03孫彩燕
學理論·下 2018年9期
關鍵詞:創新路徑新時代

孫彩燕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為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自然新時代社會主義傳播理論創新路徑也成為一個重要研究維度。本文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文化“軟實力”入手,梳理了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產生及發展的三個階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構建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創新基本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義傳播學;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9-0188-02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報告。此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睍r代的轉換是人類社會主要矛盾不斷向前發展的產物,它是隨著“人”的智慧不斷開化,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個重大歷史方位及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轉化判斷,為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為明確全黨及全國各族人民的工作新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然新時代社會主義傳播理論創新路徑也成為一個重要研究維度。

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勝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深入人心,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其與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學中國化的專題研究仍然處于較少的狀態,至今還沒有專著公開、系統的發表面世。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亟須我們能夠積極主動大力發展與新時代相符合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學中國化理論及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本質要求,更是社會主義本質,堅持推進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的必然要求。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實踐要求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學中國化理論及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我國意識形態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觀培育的迫切要求。

眾所周知,在所有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眼中,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追求就是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解放全人類”,這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就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就是為了聯系群眾而最終使“人”獲得解放。這就意味著要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必須深深地根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部,必須深深地根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要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歷史經驗也反復證明,認真研究并正確理解應用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社會主義傳播學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重要議題。約瑟夫·奈在闡述什么是“軟實力”時,明確指出:“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和政治制度、被視為合法的或有道義威信的政策等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都屬于意識形態的內容?!奔匆庾R形態一般主要是通過引領社會的主流核心價值觀,指導或者滲透其意識形態使社會成員建立起對意識形態的充分認同及充分自信,從而使社會成員對所處其中的社會制度、各項秩序及其社會文化思想、觀念產生依賴感并上升為社會成員自覺的行為指南和自覺遵循的規范準則,這樣就更加證明了其社會制度、社會秩序的合理性,同時也使其社會制度、社會秩序具有了政治學意義上的合法性?!笆股鐣蓡T認同并建立信念,抵御和排斥相異和對立的價值觀念體系,從而凝聚和團結全社會”。因此,深入研究意識形態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觀培育方式,強化意識形態領域建設,提升國家“軟實力”是當今及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的重大課題之一。因此,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加大馬克思主義傳播學中國化及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研究,牢牢占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主導地位和引領地位,已經刻不容緩地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亟待解決重大理論突破問題。

二、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產生發展

雖然,傳播學的產生發展于西方理論界早已源遠流長,但是對于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研究和探討國外學術界卻少之又少,這主要是由于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質導致的。就目前的國外相關學術研究成果來看,其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傳播主要集中于對其思想和理論傳播的研究,即使是關于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在其傳播手段應用上,真正具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社會主義傳播學幾乎沒有。

如果追溯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理論產生,可以發現其產生是與前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建立及建設息息相關、相伴而生的。事實上,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建國初期形成的社會主義傳播學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論為理論基礎形成的。隨后,以列寧、斯大林為領導核心的蘇聯共產主義領導人與當時蘇聯的具體社會實際相結合,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傳播思想的基礎上,完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的社會主義傳播觀,總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關于新聞宣傳及黨報黨刊建設的思想及經驗。雖然這些思想和經驗實踐性建設遠遠超過了理論性建設,其主要是運用于蘇聯共產主義政黨自身領導地位的鞏固,運用于當時蘇維埃社會主義社會成員思想的統一,并沒有涉及文化建設范疇內的傳播領域,當然這些思想和經驗也就很難上升為一種系統化的傳播學理論。

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學習與研究,從歷史發展脈絡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傳播學主要思想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繼承、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交往理論;另一方面是學習、借鑒了列寧、斯大林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傳播學的思想和經驗。這些傳播學的思想和經驗為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順利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宣傳社會主義制度,達成最廣大人民共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階段:曲折探索時期。在這一時期由于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及經濟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急于求成,急于超英趕美等思想的錯誤引領,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傳播學自然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首先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于初級階段這一實事求是的科學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及文化建設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文化軟實力建設等問題已經提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日程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和內涵在這樣的時代巨變背景下,其理論和內涵必須有所重解和突破,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時代的必然。隨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盛發展的時代。在學術界比較有影響力的著作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力丹所著的《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吳飛《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思想經典文本導讀》等。

總之,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傳播學在我國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碩果豐富。我們相信,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勝利,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研究和探討將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播學開辟新天地。

三、構建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創新基本路徑

站在新時代歷史方位,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發展沉淀了豐厚的學術積淀及實踐經驗。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不止,理論創新不止”新時代面臨著新的理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構建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創新基本路徑也勢在必行。

第一,整合社會主義傳播主體,加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傳播學的目的就是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始終站領導地位,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并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其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诖四康?,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習和教育工作、整合社會主義傳播教育主體,自然成為首要問題。明確社會主義傳播主體也就具有了傳播的本源意義,成為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和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首要程序。

第二,明確社會主義傳播學內容,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社會主義傳播學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傳播學從其內容上主要是,一方面,社會主義傳播學不僅僅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概念和方法論,而且遵循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特征,即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階級性,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具體實際相結合總結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和經驗。另一方面,要明確社會主義傳播學,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全部一切人類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相關理念及內含,堅持馬克思主義傳播學理論為引領時,明確社會主義傳播學內容,才能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構建社會主義傳播學理論創新新路徑。

第三,實行多種傳播方式,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影響。新時代科技高速發展,許多新型傳播媒介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傳播載體,更是人們的一種新生活方式。時代對我國社會主義傳播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傳播,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傳播,其隨著時代的要求都應該高度重視多種傳播方式,實施多種傳播方式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影響,就是要大膽改革創新。改革創新傳播方式多元化;改革創新文化傳播立體化;改革創新新聞宣傳大眾化,改革創新交流實踐本土化等,使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傳播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傳播學向縱深發展,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2).

[2]胡正榮.傳播學總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類社會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4][美]威利斯·哈曼.未來啟示錄[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創新路徑新時代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