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代法治與德治的關系

2018-11-07 03:39姬書洋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德治法治新時代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之中,落實全民族法治素養的提高,為建設法治中國提供堅實基礎。同時,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強調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方針。這就促使我們必須對于在新時代背景下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關鍵詞:新時代;法治;德治

“法”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德”是人類思想發展的支柱。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者之間的相輔相成。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國家仍然需要不斷發展,社會依舊存在著矛盾,人民仍舊追求著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就使得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法治與德治的內涵

(一)法治內涵

關于法治的內涵,亞里士多德曾經這樣表述:“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币簿褪钦f,“法治”是一種合理的且民眾自愿服從的統治。法治就是指依法治理,是一種與人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與法律秩序,其強調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保障權利、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與價值原則。

(二)德治內涵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道德在中國傳統倫理法律中擁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德治逐漸成為一種歷史文化力量,積淀在人民大眾的內心深處,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法律意識。也就是說,德治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綜合,借助歷史積淀下來的一致認同的道德標準,以此評判人們的行為的合理性,具有從倫理方面進行行為規范的社會作用。

二、法治與德治之間的關系

(一)從“法”的角度來分析

法治本身含義就包含有:良法與善治。

“良法”就是指自上而下的制定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符合最廣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法律。在這里,法律的制定必須要符合道德標準,具有道德精神。法律的形成如果違背了道德標準,背離了道德的精神,則法律難以實施,法治也難以實現。即從源頭上體現潛在的道德的影響力,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

“善治”就是指將法律民主化,賦予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利,其本質特征在于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上下互動的合作管理過程。在這里,將法律民主化,使人民當家做主從而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的基礎正是在于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標準、道德價值、道德規范作為指引。

也就是說,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是其能夠實現并且進一步發展的無形力量。而正是由于道德的無形、不可見,才需要有法律的這種現實的、可見的“明文規定”來彌補道德的不足,使其更加真實。

(二)從“德”的角度來分析

一個人只要衷心于他心中的道德標準,其活動就會不知不覺地向其心中的道德準則靠攏,并且避開對自身道德準則相左的認識思維與行為活動。正是在這種引導與規范的影響下,促使道德調節著社會生活,作為一種內在的思維意識和外在行為規范起著作用。這也說明了道德本身中就包含有類似于法律的規范與引導的作用,雖然是一種無形的、潛移默化的,但是無所不在、范圍寬廣也是法律所不能其及的,而這種影響力是當今的法治社會中我們所必需的力量。而道德的力量還是需要通過法律表現出來,使其實體化,法治國家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對道德準則遵循的基礎之上而逐步形成的。

因此,私以為,法治就包含有對德治的需求,德治本身就隱藏在法治內,于無形之中對法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全社會都認可法治的優越性的時候,正是法治觀念像道德意識一樣融入人們潛意識中的時候。所以,根本不存在沒有道德的法治,兩者是融合在一起的關系而不是一種互相獨立存在的關系。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是兩者齊頭并進、互相影響的關系。私以為,這種說法雖說可以理解,但是應該更加深入一些,從更深層面去挖掘兩者的真實關系。也就是說,兩者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為什么又要多此一舉將兩者孤立開來之后再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來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依法治國追求的是人人懂法、守法、信法、敬法,從內心深處認可法律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影響力,這就達到了一種對于法治的遵從?!胺ò蔡煜隆本褪恰鞍病庇诠駥Ψ傻男湃?,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篤信。人們相信法治社會能夠帶來穩定的社會環境與生存安全感,從而逐漸產生對于法治的敬重之情,進而促進整個社會處于一種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之中。而這種令人信服的“法治社會”是應該而且必須體現公民的切身利益的,符合人們心中的“真善美”的價值標準。這不僅從外在方面起到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的作用,而且也從內在方面促進良好的人文環境的形成。因此,國家和社會要在道德教育領域突出法治內涵與重要性,這就要求在公民內心中存在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的道德標準?!暗聺櫲诵摹本褪恰皾櫋庇诘轮呜灤┯谏鐣w,無論是法律的制定者(立法)、法律的執行者(執法、司法)還是法律的遵從者(守法),其內心深處都應該以道德價值為引領。換言之,道德價值觀念貫穿于法治社會的始終,以道德力量促進法治建設,以法治建設體現道德思維的價值標準。因此,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全過程,以德促法,以法維德。

參考文獻:

[1]魏長領,劉學民,劉曉靖.道德信仰與社會和諧[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公丕祥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叢書——法治篇[M].江蘇:江蘇人出版社,2015.

[3]王利明.法治:良法與善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姬書洋(1994—),女,漢族,河南新鄉人,哲學碩士在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

猜你喜歡
德治法治新時代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用“問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葉禮贊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從不等式證明的激活策略看數學美
論依法治網與以德治網的辯證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