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確立“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2018-11-28 11:24孫勃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主要矛盾科學發展依法治國

摘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始終面臨人與自然和人與人兩個不同性質的矛盾?,F階段,主要矛盾緩解以后,轉化升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這一個矛盾的解決人民是滿意的;但另一個矛盾——人民之間的矛盾逐漸從潛到顯、從少到多、從緩和到尖銳,轉化為“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與法治不完善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重要矛盾,其發展趨勢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依法治國現在是國家的基本方略,如果把依法治國由基本方略提升為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與依法治國的政治地位和在國家穩定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相符。

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社會矛盾制定出來,社會矛盾發生變化以后,基本路線也必然發生變化。隨著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和實踐中被證明正確,我們現階段的基本路線應當由以經濟的“物”為中心轉化升級為以科學發展的“人民”為中心。只有把科學發展和依法治國納入到基本路線里來,科學發展和依法治國才能真正獲得新的政治生命力。

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可否確定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而奮斗”。新的基本路線全面綜合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發展的最先進經驗和最優秀成果,為化解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為實現我國由“富”到“強”的轉變,為我國迅速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中等發達國家階段打下正確的路線基礎。

關鍵詞:主要矛盾 重要矛盾 基本路線 先進文化建設 創新 科學發展 依法治國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積累和發展,我國小康社會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F階段,我國的社會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由原來的一個矛盾獨大變成兩個矛盾并重的局面:首先,原有的主要矛盾已經初步緩解,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另一個矛盾“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與法治不完善之間的矛盾”開始由潛到顯,不但數量上的爆炸式增長,而且越來越尖銳。與兩個矛盾的變化相適應,基本路線也應當相應的發生變化。首先,科學發展的思想應當及時納入到基本路線中。因為原來單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就已經不適應人民對環保發展、可持續發展、均衡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等的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各界的共識。其次,依法治國迫切需要納入到基本路線中來。因為依法治國與科學發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共同構成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包含依法治國的基本路線才是完整的基本路線體系。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應當及時納入到基本路線中來。我國現在已經很接近現代化,現代化的目標已經逐漸不適應我們的發展要求,建設創新型國家才是我們發展的治本之舉和根本出路。新的基本路線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發展的最先進經驗和最優秀成果,建議確定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而奮斗”。

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始終面臨人與自然和人與人兩個不同性質的根本矛盾

人類具有自然人和社會人的雙重屬性,每個人是自然人的同時又是社會人。人的生存和發展是首要的問題。生存不是一種確定的狀態,是指從基本生存狀態到最優生存狀態構成的生存狀態閾值。發展也不是一種確定的狀態,是指從一般發展(粗放型發展)到最優發展(科學發展)構成的發展水平閾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始終面臨來自大自然和同類的雙重威脅,分別形成人與自然和人與人兩個不同性質的矛盾,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最根本的矛盾。

1.人與自然的矛盾是事關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主要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1.1人與自然的矛盾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尖銳、最嚴酷和非解決不可的矛盾

作為自然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首先面臨了來自大自然各種力量的侵襲,比如人十天不吃飯就會餓死、各種疾病對生命體的侵襲等。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料大自然不天然的提供,就形成人與自然的矛盾,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尖銳、最嚴酷和非解決不可的矛盾。人與自然的所有關系中,人與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關系,決定了人與自然其他關系的內容和形式。

1.2在實踐中,人與自然的矛盾轉化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和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之間的矛盾

人類主要通過認識和改造自然來解決人類生存和發展問題。這樣,人與自然的矛盾就轉化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和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中,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矛盾的主動方,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矛盾的應動方。主動方對應動方起決定作用,對整個矛盾的運動、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應動方被矛盾主動方所決定,對整個矛盾的運動、發展、變化起從屬作用,但應動方對主動方又有重要的反作用力。

1.3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和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之間的矛盾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隨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提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求不斷得到階段性解決。當以往的需求滿足以后,人類又產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會推動人類進一步提高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原有的具體矛盾不斷解決,新的具體矛盾不斷產生,這些矛盾的新舊替代的過程,就構成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和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的能力這一總矛盾運動、發展、變化的總過程,從而推動了人類的發展。

2.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矛盾,也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1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尖銳、最嚴酷和非解決不可的矛盾

人類形成社會以后,自然人就有了社會的屬性而成為社會人。有了權利相對人,人的權利就開始產生。人類的各種需求就轉化為相對他人而存在的各種權利,包括生存權、發展權和以此為基礎延伸出的其他權利,比如自由權、平等權等。這些權利作為單純的自然人是沒有必要存在的,作為社會人則是必須存在的。生存權、發展權和以生存權、發展權為基礎推導出來的自由權、平等權等各種權益都是社會人所固有的權益。人類的固有權益是與生俱來、本源固有的,任何人、任何組織沒有法定理由無權減弱、侵害或剝奪。但現實情況是,人類形成社會以后,當人類利益的邏輯鏈條展開時,強者為實現自己的權益必然會侵害弱者的固有權益,即達爾文理論中的“弱肉強食”原理,就形成人與人之間矛盾。從盧旺達種族屠殺,到母親為了孩子丟一個手機就暴打孩子5個小時直到把孩子打死,到殺良冒功的呼格吉勒圖案,無不揭示出人與人之間矛盾殘酷的一面。

2.2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類的固有權益維護和法治建設之間的矛盾

法治是先進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矛盾、維護人民固有權益的方式。法治建設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能否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人的固有權益能否得到及時、合理的維護。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轉化為人類固有權益的維護和法治建設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中,人類固有權益的維護是矛盾的主動方,法治建設是矛盾的應動方。主動方對應動方起決定作用,對整個矛盾的運動、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應動方被矛盾主動方所決定,對整個矛盾的運動、發展、變化起從屬作用,但對主動方又有重要的反作用力。

2.3人類固有權益的維護和人類法治建設之間的矛盾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人類固有權益的維護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具體內容,與不同歷史時期人類法治建設的完善程度形成不同的具體矛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人類的固有權益會不斷得到維護。當以往的權益需求滿足以后,人類又產生新的權益需求;新的權益需求又會推動人類進一步提高法治建設水平。原有的具體矛盾不斷解決,新的具體矛盾不斷產生,這些新舊矛盾替代的過程,就構成人類固有權益的維護和人類法治建設之間的矛盾運動、發展、變化的總過程,根本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3.人與自然的矛盾是第一位的,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有根本的決定作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第二位的,對人與自然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力

3.1人與自然的矛盾是第一位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第二位的

人類首先生存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才能結成一定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才可能存在。如果作為自然人的人類不存在,社會人的人類也就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人與自然的矛盾還決定了人與人之間所有關系的內容和形式。所以,人與自然的矛盾是第一位的,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有根本的決定作用。

3.2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對人與自然的矛盾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人與人矛盾能否妥善解決,還關系到人類能不能很好的協調一致認識和改造自然,這將對人與自然矛盾的解決有巨大的反作用。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不好,人類之間矛盾不斷,就無法協同一致認識和改造自然,人類就無法正常的生存和發展。如何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能夠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人民之間的和諧程度高,就有利于人民協同一致認識和改造自然。

二、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是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與法治不完善之間的重要矛盾”共同構成,由過去的一個矛盾獨大變為兩個矛盾并存、并重的局面

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社會矛盾制定出來,社會矛盾確定的正確與否決定了能否制定出正確的基本路線。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矛盾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基本路線也應當有所不同。能否正確確定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就成為能否正確確定的基本路線的關鍵。

1.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的溫飽等基本生存問題迫切需要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又不能適應人民的需要。黨中央將這一階段的矛盾確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切合實際、定位準確的,對我國制定正確基本路線起到根本性作用。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物質不斷豐富,生產不斷發展,原有矛盾已經緩解,矛盾雙方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轉化升級形成了新的矛盾。

1.1矛盾的主動方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化升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一臺計算機必須同時有好的硬件和軟件才能正常運行,人類也是一樣的。人的硬件主要是指人的物質方面,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因素。軟件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方面,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主人翁地位的覺醒,對極真、極善、極美世界的追求,對人生意義的追求等。人的物質和精神分別產生物質和精神的兩種基本需求,這兩種需求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構成人的全部需求。其中,物質需求是第一位的,有根本的決定作用;精神需求是第二位的,對物質需求有巨大的反作用。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原理,人類的需求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需求組成。需求的發展規律是當低級的物質需求滿足以后向高級物質需求發展,高級物質需求滿足以后開始向低級的精神需求發展,低級的精神需求滿足以后向高級的精神需求發展。人的需求是無限增長的,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無限性。管子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思想也樸素的闡述了人類需求的發展規律。

只關注人的精神需求或只關注人的物質需求,都是片面的,違背人類的根本需求。你對著一個即將餓死的人高談真理、正義、尊嚴、榮譽、三觀等都是沒有意義的,“命都沒有了,還要原則干什么”;或者把有著豐富精神世界內容的人類符號化、僅僅看作是“一堆物質”當然是錯誤的,因為人類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一頭被飼養的只知道混吃等死或只知道物質享受的豬。就像一個莊園的奴隸衣食無憂一生,但不代表他能夠以人的價值和意義生活。

1.2矛盾的應動方已經由“落后的社會生產”轉化升級為“粗放的發展”

現階段,我們的發展狀況已經超越“落后的社會生產”階段。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一二三產業體系,我們的生產已經開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有些領域已經領先世界先進水平,“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再落后,“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現階段的實際。

以往的單一注重經濟建設的發展模式存在發展粗放性的問題。這種發展模式給我們帶來巨大成績的同時,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改革開放的初期,由于溫飽問題是當務之急,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是正確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從個體來說,人民開始從只重視物質需求到對物質和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從開始只關心溫飽問題到現在有著豐富多樣的需求;從全體來說污染問題、生態保護問題、貧富分化問題、發展不均衡問題、創新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等越來越凸顯出來。這些諸多問題都是粗放發展的模式所解決不了的,“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2.現階段,另一個社會矛盾“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與法治不完善之間的矛盾”已經由潛到顯、由少到爆發式增長、由緩和到逐步激化,成為與主要矛盾并列的社會重要矛盾

2.1改革開放初期,“人民固有權益的維護和法治缺失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另一個矛盾,但由于不夠緊迫,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

《黨章》對人民之間的矛盾論述是“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堅決打擊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犯罪活動和犯罪分子,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卑讶伺c人之間的矛盾簡單的區分為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對敵我矛盾如何處理略有提及,對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沒有詳細說明,在整個《黨章》中所占的份量就略顯單薄。人民內部矛盾也屬于人民之間的矛盾,能否及時公正的解決是一個很嚴肅、很重要、很復雜的問題,關系到人民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立,關系到我們為人民的服務到位不到位,關系到人民對我們執政地位的認可程度。所以這一問題在我們的理論中應當有重大的體現。

改革開放初期,矛盾的主動方是人民的固有權益需要維護,但由于文革對法治的破壞,法治處于缺失狀態,對人民的固有權益很難進行科學、有效的維護。二者就形成“人民固有權益的維護和法治缺失之間的矛盾”。在當時來說這一矛盾不是不重要,而是相對溫飽問題不夠緊迫的,在確定社會矛盾時沒有提及,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在黨的基本路線中也沒有提及。但工作不全面性的問題在確定完社會主要矛盾以后就迅速顯露出來,比如我們在十三大剛確定社會主義矛盾和基本路線后,由于治安形勢逼人,黨中央迅速部署了83嚴打,這說明在當時的社會中人民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

2.2現階段,人民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從數量上、嚴峻程度還是發展趨勢上看,都已經成為社會總矛盾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總矛盾中占據重要地位

現階段,人民之間的矛盾由潛到顯,由原來的數量少到現在的爆發式天量增長,由原來的總體比較緩和到逐漸尖銳化,由原來的感覺不明顯到現在的群眾不滿意甚至是怨聲載道。這一矛盾已經在社會上占據重要位置,已經無法視而不見了。截止2017年5月,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收信訪舉報1078萬件次。2017年全年全國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近3000萬件次。其他勞動仲裁、仲裁、信訪、檢察等機關收到的信訪舉報,估計每年超過500萬件次。按照每個訪訴至少關系到2個家庭、一個家庭按3口人計算,這樣算下來,至少涉及人員2億人。加上潛在的涉法涉訴涉訪人員,按照3倍計算,就至少超過5億人。由此可見,這一問題的發展勢頭嚴峻的。如果繼續視而不見或者不迅速解決,任其發展下去就會成為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主要障礙。

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之間、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之間沒有嚴格的分界線,是可以相互轉化。如果人民內部矛盾、非對抗性矛盾不能及時、公正的處理時就有可能轉化為敵我矛盾、對抗性矛盾。并且有些矛盾在我們看來是“人民內部矛盾”,但人民不一定認為是“人民內部矛盾”,在人民眼里可能就是“敵我矛盾”,因為涉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讓人民最直接、最痛苦、最煎熬的問題?,F階段的人民之間的矛盾無論從數量上、性質上和嚴峻程度上都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問題,已經在整個社會矛盾中已經占據重要位置,成為一個必須重視和警惕的社會重要矛盾。

2.3現階段,人民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升級成為“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和法治不完善之間就形成了新的矛盾”,成為與主要矛盾并存、并重的社會重要矛盾

改革開放至今,隨著歷屆黨中央對法治建設越來越重視,法治體系從無到有逐步建立?,F階段,我們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法治體系,“法治缺失”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人民固有權益維護的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客觀的說,現階段我國的法治體系存在不完善的問題,距離真正的法治社會還是有差距的。比如社會上有大量的冤假錯案且很難糾正、有些法官非法胡亂判案不受懲罰、群眾對法治滿意程度低、涉法涉訴信訪量居高不下、維穩經費越來越高、一些精英被迫移民等都說明這一問題。各級黨委平時對經濟工作研究的多,對法治工作研究的少,起碼沒有把法治工作當做是和經濟建設一樣重要的工作。有的甚至借口不干預法治工作為由對法治工作不聞不問,即使問題不涉法涉訴也強拉硬拽硬說是涉法涉訴,然后再以此為借口不管?!吧娣ㄉ嬖V”成了回避問題的百寶箱,這對人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帶來巨大的阻礙?!饵h章》中把依法治國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手段,沒有成為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這與依法治國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地位和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稱的。

現階段不完善的法治體系與法治工作內在嚴謹性和科學性的要求形成矛盾,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導致上訪大軍的隊伍越來越長,上訪大軍的隊伍總不能無限制的發展下去吧。治安問題幾乎是年年嚴打,有成績的同時也導致大量的冤假錯案。比如聶樹斌的母親上訪幾十年,從黑頭發上訪成白頭發沒有結果,最后平反后也無人被追責。還有個別領導對人民的痛苦和煎熬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是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污蔑老百姓“精神病”、“鬧訪”等擺脫自己的責任,或者是暗地里希望通過長年累月的上訪把老百姓累死累死乃至熬死,或者是想辦法把群眾引入所謂的“法治”軌道,然后通過各級法院非法亂判、高昂的訴訟費律師費和一年又一年遙遙無期的訴訟坑騙甚至是耗死群眾。這些都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群眾也不是那么好騙的,他們也遲早有明白的一天。這都說明原來粗放的法治方式已經不適應形勢法治的需要?!叭嗣竦墓逃袡嘁娌皇芮趾头ㄖ尾煌晟浦g就形成了新的矛盾”,迅速建立科學、高效、公正的法治體系,及時、正確的解決好人民內部矛盾、維護人民的固有權益成為我們當前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3.全面、科學、正確的確定社會基本矛盾,并把握好兩個矛盾之間的關系,避免工作上的片面性和不科學性

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重要矛盾都是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基本矛盾,成為我們當年我們革命的原動力。經濟建設是解決第一個矛盾,依法治國是解決第二個矛盾。我們當初搞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打碎人剝削人的制度,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論,根本上都是為了解決第二個矛盾,說明第二個矛盾是同樣重要的。我們共產黨之所以有生命力,我們的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我們全面代表了人民的這兩種根本需求。

3.1主要矛盾和重要矛盾之間是此緩彼長的關系,人民對固有權益的維護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又一個原動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溫飽問題的解決,人民財富逐漸增多,主要矛盾逐漸緩解。原來窮的時候對生命的各種權益不是不重視,而是顧不上和沒有能力維護,再說也沒有什么財產需要維護?,F在隨著法治體系的初步確立,人民財富的增加,人民思想認識的提高,人民開始逐步有維護自己的各種固有權益的需求,對生命權、財產權等固有權益的維護越來越重視。這一矛盾在社會中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又一個原動力。

3.2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矛盾獨大的局面,而是兩個矛盾并存、并重的局面

當前,兩個矛盾的內容和相互之間的地位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衣食住行醫療等基本問題逐漸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逐步緩解,轉化升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社會重要矛盾轉化升級為“人民的固有權益不受侵害與法治不完善之間的矛盾”,社會地位和重要程度呈上升趨勢。從兩個矛盾的對比來看,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矛盾獨大的局面,而是兩個矛盾并存并重、缺一不可的局面。

3.3主要矛盾是第一位的、起根本的決定作用,重要矛盾是第二位的,對主要矛盾的解決有重要的反作用

人民的核心利益由“做蛋糕”和“分蛋糕”兩方面構成。主要矛盾側重于“做蛋糕”,重要矛盾側重于“分蛋糕”。兩個矛盾之間的關系是,“做蛋糕”是起決定作用的、是第一位的,沒有做蛋糕就談不上分蛋糕;“分蛋糕”是第二位的,但“分蛋糕”對“做蛋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為“分蛋糕”是否公平,直接會影響“做蛋糕”的積極性。如果“分蛋糕”公平,人民“做蛋糕”的積極性就高;如果“分蛋糕”不公平,人民“做蛋糕”的積極性就差。比如原來的“大鍋飯”制度就大大挫傷了人民勞動的積極性。

3.4全面的確定社會的基本矛盾,把握好兩個矛盾之間的關系,避免工作上的片面性

只注重“做大蛋糕”不注重“分好蛋糕”,只注重經濟建設而不注重依法治國,人民之間的矛盾就會高發乃至激化,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比如一張非法判決書幾個字,就能把一家人幾輩子的血汗錢輕易剝奪,或者把人命直接冤殺。如果只注重“分蛋糕”而不注重“做蛋糕”,只注重依法治國而不注重經濟建設,忘了吃飯、穿衣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頭等大事,窮光蛋空著肚子談財富安全、談人權,什么人權、自由也成了空的。比如農民起義往往是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鋌而走險,這是遑論依法治國,社會已經沒有任何秩序可言。

把兩個矛盾結合起來,理順兩個矛盾之間的關系,根據兩個矛盾的輕重緩解,統籌兼顧協調解決,使“蛋糕不斷做大”——“蛋糕不斷公平分配”——又會促使“蛋糕進一步更好的做大”,經濟建設為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依法治國又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二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可否確定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而奮斗”

“科學發展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富國之源,依法治國是強國之路”。我們進入小康社會以后,我們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我國的各種社會矛盾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制定與新的社會矛盾相適應的基本路線,才能為我國迅速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中等發達國家階段打下正確的理論基礎,才能實現我國由“富”到“強”的轉變,才能更好的領導全國人民乃至引領世界的發展。

1.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粗放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中心的發展路線

1.1基本路線的中心工作由以經濟建設的“物”為中心轉化升級為以科學發展的“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科學發展是真正抓住了發展的本質,是發展的高級階段

社會發展有兩個發展階段:一般發展階段(或稱為粗放發展階段、初級發展階段)和科學發展階段(或稱為最優發展階段、高級發展階段)。一般發展階段是以“經濟”為中心的發展路線,主要是通過經濟建設解決人民的物質需求問題,主要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科學發展階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路線,包括以經濟建設來解決人民的物質需求和以先進文化建設來解決人民的精神需求,主要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一發展路線是我們在前期摸索、積累和總結大量正反兩方面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并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統籌兼顧、全面考慮人的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根本利益和一般利益、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社會創新與承受風險能力、經濟發展與環境承受能力、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發展穩定等各種矛盾關系,綜合衡量、理性分析、全面權衡各種利弊基礎上,形成的成熟、系統、全面的發展路線。這一發展路線科學化程度高,綜合了自己和其他國家發展的先進成果,避免了發展初期的各種弊端。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經歷了這樣從摸索經驗到理論總結、從基本需求到豐富多樣、從零碎片面到系統全面、由粗放性到科學性、從無序化到有序化的發展過程。需要注意的是,低級發展階段不是必然的就能過度到高級發展階段,但能夠給高級發展階段積累大量的物質基礎和發展經驗,沒有前期階段的積累和摸索,高級發展階段是不可能出現的。

1.2經濟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都是科學發展路線的基本組成部分

經濟建設主要是解決人民的物質需求,是第一位的;先進文化建設主要是解決人民的精神需求,是第二位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以往的主要矛盾中提出了“文化需要”的問題,估計想表達的意思是解決人的“精神需求”問題,因為物質和精神才能構成哲學對子,物質和文化構不成哲學對子。由于在邏輯中出現了這個小小的問題,在主要矛盾中已經直接說出了“文化需求”,在基本路線中就沒能再提出文化建設的問題。到“三個代表”中進一步提出“先進文化”的問題,到習總書記又專門提出“文化建設”的問題。

只有同時注重經濟和先進文化兩個建設,才能適應人民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只注重經濟建設而忽視先進文化建設,個人的道德卑劣、寡廉鮮恥、相互之間坑蒙拐騙成風、思想上愚昧無知,社會是無法穩定和發展的,即使表面再強大也只是泥足巨人。只注重先進文化建設而忽略經濟建設,物質極大匱乏,先進文化建設也不會成功。

經濟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相結合,才能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F階段的社會生產方式已經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合作、互益為特征的社會化生產過度。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相適應的意識形態是自私自利的意識形態,與社會化生產相適應的思想形態是合作、互益的意識形態?,F階段,如果沒有合作、互益的社會思想文化支撐,意識形態方面仍然停留在自私自利的小農經濟階段,社會化生產就很難實現,社會化生產為特征的經濟體系也會運行不暢,以此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整個社會系統也無法很好的運行。

1.3把科學發展的思想由“理念”、“觀點”的高度提升為“基本路線”的高度,與科學發展的政治地位和人民的根本需求是相稱的

十九大報告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F階段,單一的經濟建設發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帶來發展上的粗放性,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比如不能適應人民對先進文化的需求、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對不斷創新的需求、對均衡發展的需求等??茖W發展的路線是以人民為中心、適應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厚積薄發、攻堅克難、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的發展,是對以往發展經驗、成果和教訓的全面總結,著眼于社會的根本、全局、長遠利益,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不花里胡哨,經得起實踐和邏輯的雙重考驗,是正確的,是有生命力的。這樣的發展,即使冒一些合理的發展風險、即使表面好像是慢一點、即使有表面暫時的倒退,從根本上也是正確的。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我們的發展經驗不足,確定的發展路線不可避免的帶有粗放性。單純的追求經濟指標的發展忽略了發展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人民,不可避免的夾雜著一些錯誤的發展方式。比如有些人為了位子不敢承擔風險的“四平八穩式”的發展,透支未來、飲鴆止渴式的發展,透支誠信、挖肉補瘡式的發展,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式的發展,為了局部利益不惜損害全局和長遠利益的發展,還有的專門為了迎接檢查造一個好看的小盆景。這些都是表面上或暫時的發展,根本上、全局上、長遠上是行發展之名行倒退之實。如果不反對這些錯誤的、旁門左道式的發展,我們就無法有真正的發展。

2.依法治國應當成為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

依法治國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是:科學發展為依法治國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依法治國為科學發展的實施提供根本保障;四項基本原則讓我們站起來,改革開放讓我們富起來,依法治國讓我們強起來,三者是遞進的邏輯關系。所以,四者共同構成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包含依法治國的基本路線才是邏輯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依法治國已經成為國家的“基本方略”,這在我國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這個高度與他應有的政治地位相比仍然是不夠的,與他在國家穩定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相稱的。應當進一步提升依法治國的政治高度,由“基本方略”的高度提升成為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才與依法治國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是相稱的。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就成為新時期科學發展的三大法寶。

2.1依法治國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已經具備了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客觀條件

從混沌到有序是大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諾貝爾獲得者普里戈金《從混沌到有序》的著作里,全面闡述了事物從無序到有序發展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的發展也會經歷從無序到有序發展的過程?,F階段,我國處于從基本有序向高度有序轉變的關鍵時期,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社會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我們已經具備了實現依法治國的主客觀歷史條件。依法治國的實現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條件。當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法治問題不是不需要,而是不夠緊迫。你對一個饑腸轆轆、一貧如洗的人談人權、財產權等是不切合實際的。當溫飽問題解決以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思想的提高和財富的增加,就越來越需要法律來保障生命和財產等各種權益,法治問題就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十九大報告中有19處關鍵位置提到依法治國,這都可以說明依法治國在黨中央心目中的政治份量。我國是個大國,在國際上有很大的份量,舉手投足之間都有很強的引領示范作用。依法治國是全人類的理想和目標,我國全面實現依法治國,就能更好的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我們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是被全世界認可的,如果能再徹底解決依法治國的問題,把生產力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解放出來,我們就能在10-20年之內迅速超越所有西方最發達國家。

2.2依法治國和科學發展具有相同的政治高度,都是構成基本路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件

經濟分為兩種經濟形態:以自給自足、單打獨斗為特征的小農經濟的低級經濟形態和以市場為基礎、社會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為特征的高級經濟形態。依法治國是經濟形態發展到高級階段以后必不可少的根本保障條件。在小農經濟時期,依法治國不是那么重要?,F在我們的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加深,經濟有序運行迫切需要法律保障。否則,經濟的社會化就無法實現,嚴重阻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鄉間小路就不用紅綠燈,有了紅綠燈反而是累贅。當鄉間小路發展成為繁華城市的十字路口就必需要紅綠燈,如果沒有紅綠燈,就會造成車輛擁堵,誰也動不了,阻礙進一步發展。發展的起步階段僅有改革開放的發動機就可以,當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我們還需要依法治國的行車規則和剎車裝置,龐大的經濟列車才能又穩又快的飛跑。我國正處于由低級經濟形態向高級經濟形態轉型的關鍵時期,只有全面堅持依法治國,才能最大限度的化解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風險,避免經濟發展造成的擁堵、撞車、翻車等各種事故,使原來簡陋、粗放、無序的低級經濟形態順利發展成為精細化社會分工與社會化高度合作相結合的高級經濟形態。

2.3依法治國與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關系,三者具有同樣的政治高度,依法治國具有成為基本路線重要內容的政治資格

依法治國和四項基本原則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關系,二者具有相同的政治高度?!饵h章》中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進一步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币婪ㄖ螄忘h的領導的關系,本質上是人治和法治的關系。人治和法治的關系就像人腦和電腦的關系。電腦的優點是其高效性和正確性是人腦不能比擬的,缺點是:第一、只能處理程序性問題,對未發生過的問題和非程序性問題不能處理;第二、電腦根本上是機械性的,沒有自己的思想,不具有主觀能動性,不能深刻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沒有主動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能根據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處理問題。人腦的缺點是效率性和正確性遠遠落后于電腦,但人腦處理問題的創新性和對問題本質性、全面性、前瞻性的理解都是電腦無法比擬的。所以,人腦和電腦的本質關系是:電腦只是人類制造和使用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并且是優秀工具;但即使工具再優秀,也只是人的工具;電腦產生和發展依賴于人的努力,并且當有更好的工具時,電腦就可能會被人淘汰。法治的優點:第一、法治是集中人類的精英制定,凝結了人類治國理政的最高智慧,是人類實現治國理政的優秀的工具。第二、法治的公信力、科學性、正確性、公正性的優點是一般的人治所達不到的。法治的缺點:第一、法治有機械性的特點,不能對人和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刻理解,其程序化操作的特點對問題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問題的處理達不到量身定做的最佳效果,甚至對有些問題的處理甚至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與法治的愿望相反的結果,比如辛普森案件;第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處理程序性問題,對影響社會的重大問題和前所未有的尚未納入法治軌道的問題不能進行處理。人治的優點是:第一、精英人群能夠對問題的本質、長遠和廣泛的影響、對人的價值和意義等作出深刻理解和判斷,能夠處理的更加到位;第二、對已有的和未有的、對程序性和非程序性的所有問題都能正確處理;第三、具有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根據形勢的變化修正和完善法律。這些都是法治達不到的。人治的方式也存在很多缺點:第一、往往會受感情的好惡、認識上的偏見、知識的局限性、性格的缺陷、私利的驅使等的影響,不能總是正確和公正的處理事務;第二、由于人的良莠不齊,給治理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并且如果沒有制度約束,精英人物也可能變成負能量,使好的治理往往可望而不可及。人治和法治的關系:第一、法治的本質是人治,是眾多治理方式中的一種特殊人治方式。人治決定法治,法治的根源和生命力來源于人治,其產生和發展都依賴于人的努力,是更好的實現人治的優秀工具。第二、在深刻理解人治和法治兩種治理方式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科學結合,發揮各自的長處,避免各自的不足,才能相輔相成、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一種更加特殊的人治與法治的關系:一方面,黨的先進性和法治的科學性決定了二者的內在是天然的一致、兼容乃至是一體的,黨的先進性決定了真正建設科學完善的法治體系離不開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實現和發展;另一方面,法治是黨治國理政的優秀工具,只有全面實行依法治國才能更好的實現黨的領導。

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關系,具有相同的政治高度。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叭嫱七M依法治國,是要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提供根本的保障”。習近平同志的這些講話,都深刻闡述了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同等地位的關系。

2.4“依法治國是強國之路”,是我國實現由富到強的根本保障

習近平同志在7.26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偉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習近平同志還多次引用《韓非子》的典故“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經歷了短短的四十年,我國就從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初步實現了“富起來”的目標,這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下一步是如何實現由“富”到“強”。國家由富到強是一個質的提升,只有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才是根本的強國之路。如果沒有完善的法治作為保障,不能及時、公正的維護人民的固有權益和處理好人民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就會越積越多、越來越尖銳,就有可能轉化為對抗性矛盾,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如果沒有法治作為保障,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就會遇到瓶頸,不能給國家強大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如果沒有法治作為保障,人民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人民就沒有創新的積極性,科技就無法發展;如果我們的社會是對人的尊嚴、誠信、契約等蔑視,對弱者欺凌、對強者逢迎,人與人之間沒有仁愛、互益之心,那么這只是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這樣社會的人民只是一盤散沙,是沒有任何“強”可言的。只有堅持依法治國,及時、公正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維護好人民的固有權益,維護經濟的運行秩序,社會才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力量,我們就有克服一切困難和戰勝一切強敵的根本和保證,就能迅速實現國家由“富”到“強”。

2.5依法治國是構成基本路線不可缺少的基本內容,一方面,包含依法治國的基本路線才是系統的、完整的;另一方面,依法治國只有成為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依法治國才有了新的政治上的生命力,依法治國的最終實現才有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人民對公平和正義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對吃飯問題的重視程度。比如很多革命烈士寧可站著死不肯跪著生、有人感受到不公平而一怒殺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患寡而患不均”、“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社會”,“均田免糧”等都反映了人民對公平公正的渴望。包含依法治國內容的基本路線,才能更加全面的滿足人民的需求、維護人民的利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并把依法治國確定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這意味著中國人民幾千年來依法治國的夢想將要在本屆黨中央的領導下穩步實現。如果能夠再進一步提升依法治國的政治高度,把依法治國由基本方略提升為基本路線的高度,依法治國就成為黨的根本意志,占據意識形態的制高點,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依法治國就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核心的政治地位,在我們黨的根本工作中牢牢扎下根來,在全局工作中具有決定一切的作用。在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風波和干擾,黨依法治國的決心都不會動搖,不會因為領導人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不會因為領導人意志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不會因為政治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依法治國的長期發展和最終實現就有根本的政治保障。如果沒有成為黨的根本意志,依法治國的最終實現就可能出現反復。

3.現階段,“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今后奮斗的主要目標

3.1模仿學習式的發展方式不是長遠和根本之計,只有堅持創新發展為主的路線才是根本的出路

發展有模仿學習和創新兩種方式。模仿學習的優點是學習簡單、高效、成本低,是后進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重要方式和經驗;缺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受制于人,自己很難得到根本的提升。創新的缺點是風險高、代價大、周期長;優點是價值最高,具有無限性,是根本、內生的力量,不受制于人。模仿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具有根本的價值和意義,是模仿學習的歸宿。

我們以往的發展方式主要是靠模仿學習,模仿和學習總是有盡頭的。根據我國目前科技發展的速度,估計再過5-10年,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世界上就沒有我們可以模仿學習的目標,我們要想再發展只剩下創新為主的一條路了。我們作為一個大國也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后面模仿和學習,這不符合我們倡導自力更生的精神,與我們引領世界發展的大國地位也是不相稱的。

3.2我們已經初步具備了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和外在條件

我們以前的創新基本處于零碎、片面甚至是自生自滅的狀態。對創新工作都是文件和會議上重要,但沒有真正沉下心來研究創新工作的客觀規律,沒有真正形成規?;?、體系化、法治化的創新力量。比如國家每年投入的巨額科研投資,每年都產生大量的高級職稱乃至院士,但最終的創新效果并不理想。

建設創新型社會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科學的教育、社會承擔風險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創新的保障制度等。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發展,我們積累了雄厚的技術、資金、人才等力量,摸索了一定的創新工作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如何提供制度、法律等保障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認識,加上其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經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我們已經初步具備了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和外在條件。

3.3把基本路線中的“建設現代化強國”提升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更為符合我們社會今后發展的目標和要求,邏輯上也更為合理

在所有的社會事務中,發展是第一位的;在一般發展還是科學發展上,科學發展是第一位的;在科學發展中的創新發展還是其他發展方式上,創新發展是第一位的。人類社會能夠有今天的發展成就主要是靠創新,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一項根本的要件,在基本路線中應當有所體現。十九大報告中59處關鍵位置提到“創新”,《黨章》中12處關鍵位置提到“創新”,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創新”位列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習總書記表示,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在《黨章》中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以后所有工作中的首要任務。由于我們缺乏創新,在國際競爭者經常處于被人卡脖子的地位。我們只有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擺脫被動局面,才能更好的引領中國和世界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建設現代化國家對我們的現實意義正在減弱,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意義正在增強。比如美國就不會提建設現代化國家,因為他們一直是最現代化的國家,“建設現代化國家”對他們來說邏輯上是講不通的?!艾F代化”是一個相對意義上的概念,是與“古代化”或者“近代化”相對比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在改革開放初期,西方的社會發展水平處于人類社會的最前沿,代表了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發展水平。我們無論從管理水平、科技發展水平等均落后于西方。和西方相對比而言,我們就是“近代化”的社會發展水平,西方社會是“現代化”的社會發展水平,西方就成為我們追趕的目標,用“現代化”這個詞來作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符合我國實際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綜合社會發展水平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沒有代差,在個別方面我們甚至能夠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已經基本能夠代表當今時代的最高發展水平,在很多領域和很多區域已經基本實現現代化,在某些方面開始超越現代化。往后看10年,我國文化水平、制度水平、科技水平就能趕超世界最現代化的國家,我們就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國家,這時候就無法以現代化為目標了。根據現階段我們發展的短板和今后的發展目標,建設創新型國家才符合我們今后歷史時期的發展要求。

四、新的基本路線以現階段國情為基礎,立足于兩個根本矛盾,展望未來,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發展的最先進經驗和最優秀成果,為我國迅速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中等發達國家階段打下堅實的路線基礎

鄧小平早就指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習近平同志強調,“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后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叭碎g正道是滄?!?,科學發展、依法治國和建設創新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道”,堅持這樣的“正道”必然是艱辛的、困難重重的,但在發展的問題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也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堅持這樣的“正道”,才能不斷開拓我們發展的新局面。

1.新的基本路線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發展的最先進經驗和最優秀成果,全面代表真理、全面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代表人類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

改革開放至今,歷屆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工作經驗和教訓。新的基本路線根據現階段新的社會矛盾,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適應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以鄧小平同志確定的基本路線為模板,全面的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歷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發展的最先進經驗和最優秀成果,立足于現實并展望未來,具有內容上的科學性、體系上的完整性和發展上的前瞻性,具有有強大的內在生命力,對社會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2.科學發展的基本路線將為我國迅速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進中等發達國家階段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的路線基礎

現階段,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上我們正在向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邁進,改革上我們已經到了深水區,我們面臨的內、外部的發展環境日益嚴峻復雜,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我們的工作難度更大、工作風險更大、任務更加艱巨。這時候我們更是要頭腦清醒、準確判斷、科學決策,及時把握社會發展的新動向、社會矛盾的新變化、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咬定科學發展的基本路線不放松,為中國和世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孫勃,男,47歲,山東省濱州市紀委派駐市直第七紀檢組副組長,山東,256600。

猜你喜歡
主要矛盾科學發展依法治國
公司成長的“法治之鑰”
推進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多措并舉開展“兩學一做”促進揚水事業科學發展
法治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推動力量
文化自信,登高望遠
杉樹灣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探討
我國高職院??茖W發展的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邏輯與實踐原則
兩會布局 依法治國
鏡頭·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