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踝關節損傷的康復治療

2018-12-07 10:09張濟源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
關鍵詞:康復治療運動損傷

張濟源

【摘 要】 踝關節損傷在日常運動中發生率高,處置不當多出現后遺癥。在損傷后早期進行康復手段干預,能夠對損傷恢復有積極作用。樹立正確的康復觀念是踝關節損傷治愈的重要條件。本文主要針對其損傷后的康復治療作相應探究,以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復。

【關鍵詞】 踝關節損傷;康復治療;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019-01

1 引言

踝關節損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性損傷之一,不同的運動項目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各異,其中以籃球發生率為最,踝關節在運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受損,常常給廣大運動愛好者及職業運動員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踝關節損傷具有恢復時間長、患者活動受阻性大等不利因素,康復治療不當易形成慢性踝關節不穩、距骨異?;顒拥劝Y狀,給患者的學習、工作及職業生涯造成較大影響。因此研究踝關節損傷后康復治療對于個人健康以及國家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踝關節由脛腓骨、矩骨及其周圍韌帶構成,韌帶分為三組:脛腓聯合韌帶、外側副韌帶和內側三角韌帶。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堅強,踝關節背伸時距骨前方嵌于踝穴內,提供了防止向外側運動的限制。踝關節跖屈時,距骨最窄的部分位于踝穴內,致使骨性穩定性降低,增加了內翻損傷的風險。從踝關節損傷部位來看主要分布在外側副韌帶、腱鞘以及其他軟組織部位,在這之中又以外側副韌帶損傷最常見。

1 踝關節損傷類型

1.1 踝關節急性損傷 在運動中發生踝關節損傷癥狀常常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紅腫或淤青并伴有行走困難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嚴重者更易導致運動功能障礙??捎汕俺閷显囼?,x射線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判斷并查明損傷部位及損傷程度。

1.2 踝關節慢性不穩 踝關節急性損傷治療及康復不當或某些先天因素等是導致踝關節慢性不穩的主要因素?;颊咛弁春蛪和措m不明顯。但在日常生活特別是在運動過程中,常感腳踝部穩定性差,容易反復出現踝關節內外翻等損傷。相較于正常人群而言,踝關節慢性不穩的患者踝關節活動度明顯增大,此現象不失為判斷踝關節慢性不穩的一種簡單卻有效的方法。

2 損傷因素

2.1 主觀因素

2.1.1 準備活動不足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水平。這里既包括脛神經和腓神經的感知度及興奮性,又包括與運動相關的肌肉、肌腱的彈韌性的增加。準備活動不足易致使踝關節表面腓骨長肌,脛骨前肌等相關肌肉及肌上支持帶、韌帶等因瞬時高強度發力而過度牽拉受損。

2.1.2 技術動作不合理或運動量過大 技術動作錯誤、不合理、不正確,違反人體解剖學和生物力學規律,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發生,此時多為急性損傷;人體的某些局部運動量過大,負荷長期過重,超出該組織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漸發生退行性病理改變,導致慢性運動性損傷發生。

2.1.3 踝關節所處位置的特殊性 雙腿形如人體承重軸,而踝關節又是其軸上的脆弱點。此點在田徑,足球等運動員以及登山攀巖愛好者等群體上表現較為明顯。因此,位置的特殊性導致了踝關節在個人日常生活特別是在運動過程中更易磨損。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踝關節慢性疾病的發生。

2.1.4 鞋的種類對踝關節的影響 鞋的種類亦對踝關節具有一定影響。如拖鞋,硬底鞋等,難以在人的行走過程中起到有效和必要的緩沖作用,因此在行走過程中使原本不堪重負的踝關節雪上加霜。又如高跟鞋,增高了人體重心,增加了人體不穩定性,更易因磕絆或地面不平等客觀因素摔倒,進而造成踝關節損傷。此外,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改變踝關節的正常功能,行走時人體必須由髖關節和膝關節代替以保持步態穩定,因此易導致踝關節慢性病變或膝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2.2 客觀因素

2.2.1 足踝部遭遇有害條件 因在不平的地面上如包括本身地面不平或平整的地面上有障礙物時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時,足部因重心改變,受力不均易會出現突然翻轉。此時踝關節跖屈位,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受到強烈的拉力作用極易受損。另外當踝關節遭受外力作用如經物體碰撞,被物體拉伸等或足踝用力不當亦會造成踝關節的傷害。由于暴力大小不同其損傷程度也不同。其中踝關節外側的三條韌帶中以距腓前韌帶損傷最多。

2.2.2 氣候條件對足踝部的影響 氣候條件和運動之間息息相關,主要有降水、氣溫、氣壓、濕度、風、霧霾、降雨等。其中氣溫是人體最為敏感的要素,通常是對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內分泌功能以及血壓等有影響,最適宜溫度是15~22℃。如氣溫過高,運動員的體內能量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樞神經疲勞,肌肉的活動能力顯著下降。氣溫過低肌肉活動不開,肌腱及肌肉緊張、僵硬,導致動作不協調,極易形成足踝部損傷。

3 治療

3.1 手術治療 踝部韌帶明顯斷裂,或者慢性損傷關節明顯不穩定的患者需要手術干預。研究發現,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均發生斷裂時,手術治療滿意率可達89%。手術包括:韌帶修補縫合、韌帶止點重建,拉力螺釘內固定等[1]。手術治療的患者為了達到更好的恢復,同樣需要在術后進行康復訓練。

3.2 保守康復治療

3.2.1 制動休息、抬高患肢 制動休息是避免讓踝關節再次負重出現二次傷害。對于輕度和中度患者,可以采用輔助器械,例如:拐杖、助行器、輪椅等幫助身體進行受力支撐。重度患者有必要采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避免運動。

3.2.2 冷敷及加壓包扎 在急性損傷后,血管損傷出血,局部迅速腫脹、青紫,及時的加壓包扎可迅速減少出血。同時血管在低溫下容易產生收縮因此應迅速進行冷敷以進一步減少出血。一般采用局部冰袋20分鐘的間隔冷敷,有效的減輕腫脹和疼痛。同時72h 后可改用熱敷,活血化瘀,促進皮下瘀血吸收,進一步減輕水腫。

3.2.3 外固定治療 因為患者的認知及依從性較差,大多踝關節損傷后都不愿意到??漆t生處就診,為病情的恢復埋下了隱患。踝關節創傷后較輕微的韌帶撕裂傷,可采用彈力繃帶、夾板、石膏或外固定支具等固定踝關節在跖屈90°輕度內翻位置[2]。外固定法在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對損傷處固定,避免了過多的活動對傷處的不利影響。同時也起到了制動休息的作用。

3.2.4 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技術是應用物理因子( 如電、光、熱、冷、水等) 作用于人體,興奮神經肌肉組織、鎮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水腫、炎癥、促進骨折斷處骨膜的形成等;從而促進傷后機體康復。包括局部TDP、電療法(直流電療法、低頻脈沖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等 )、超聲波療法、磁療法、光療法( 如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 等[3]。

3.2.5 主動功能鍛煉 損傷輕微時,疼痛減輕后2周可嘗試踝關節主動活動,逐漸負重行走,并進行肌力練習,疼痛消失后3周可進行肌力練習和各種康復運動[4,5]。另外傳統中醫藥中活血化瘀藥物的運用對踝關節扭傷亦有一定療效,外敷中藥與外固定石膏的結合尚在探討中[6]。

3.2.6 心理關懷 踝關節損傷常常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影響其日常生活。同時由于患者對于踝關節受傷的認知缺乏,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有的的患者抱著僥幸的心理不去就醫,更不愿意接受醫生帶有約束性的正規治療。還有的患者是曾經患有踝關節舊傷久治不愈,產生恐懼后遺癥而對醫生不信任。還有的就是對于傷后的疼痛難以忍受,對可能產生的后遺癥難以接受,情緒波動大。因此,對傷者根據病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和心理疏導,讓其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癥狀,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是整個康復治療的基礎與先導。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對運動性損傷中最常見的踝關節扭傷,從解剖、損傷類型、病因及康復治療進行了簡單探討。主客觀因素及踝部的解剖結構是導致踝關節扭傷的要素,常規的X線檢查及各項物理檢查是最基本的診斷方法,核磁共振的運用可取得更精準的結果,同時對治療方案提供幫助。在治療中保守康復治療有效率高,為踝關節損傷后首選。希望通過此文增加大家的健康意識、預防意識和康復治療知識,有效的應對踝關節扭傷這一最常見的運動性損傷。

參考文獻

[1] 蔡開明.踝關節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快速康復方法探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28):5567-5570.

[2] 張國輝. 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洗與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觀察[J]. 亞太傳統醫藥,2016,12( 3) :106-107.

[3] 王云霞, 蔡天燕, 冉春風. 踝關節骨折術后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6, 22(17):3416-3419.

[4] 陳日紅,陳臘群. 跆拳道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J]. 搏擊 體育論壇2012(9)

[5] 于濤俞光榮.踝關節外側不穩定的生物力學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01)

[6] 梁洪. 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洗與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比較[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 26( 3) :47-48.

猜你喜歡
康復治療運動損傷
針刺優選法結合現代康復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臨床療效觀察
康復機器人在腦性癱瘓患兒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腦梗死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評估及分析
關節鏡治療踝關節運動損傷的臨床應用意義探究
康復治療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