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教學滲透文化育人的實踐和探索

2018-12-10 19:05蘇文
繼續教育 2018年10期
關鍵詞:文化育人專業教學

蘇文

摘 要:以國際商務專業相關課程為例,從文化育人目標的確立、文化育人內容的提煉、教學方法的設計等方面較為全面地闡述了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育人的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以期為進一步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實用性強的、易于操作的課程文化育人建設模板。

關鍵詞:專業教學;文化育人;方案設計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現狀

1.總體呈現“三多一少”的局面

高校對文化育人工作一直高度重視,但總體呈現“三多一少”的局面。即:多側重于倡導大學精神的培育,認為大學精神的培育具有指引與導向、激勵與凝聚、認同和約束、陶冶與教育等功能;多側重于校園文化建設,認為校園文化是文化范疇內的重要元素,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有力推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側重于研究或單列或整合開發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或在行政層面以活動、講座等思想教育方式開展文化育人。但從總體上看,都較少研究從時間和空間的視域,對學生更具影響力的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文化育人。

2.開始重視專業課堂中的文化育人工作但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建設思路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育人問題的日漸突出,與學生有著最密切接觸的一線教師開始越來越多地研究如何在專業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育人的內容。比如,蔡斐成老師就以高職英語教學為例,從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言行育人三個維度提出了如何讓課堂成為育人的殿堂。其中,圍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育人,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措施,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此外,也有學者提出應將人文歷史、哲學藝術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但究竟如何融入,以何種方式融入則欠缺進一步的研究。此外,從文獻的整體數量來看,如何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育人的相關研究也甚為匱乏,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建設思路。

(二)業已開展的課程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上的偏頗

某些教師把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育人或等同于相關知識點或理論的發展歷程、歷史沿革的介紹,或等同于相關職業素養的教育,而缺乏結合專業課程特點所進行的課程文化育人目標的總體設計,忽視了對相關文化知識點或文化教育素材的提煉和升華及對學生的精神引領。

2.對文化教育的教學內容缺乏系統的設計和安排

由于認識上的偏頗,加之缺乏總體的設計和安排,因此,業已開展的專業課程中的文化教育大多是由任課教師自主把握,講什么、何時講、講多少都有很大的隨意性,由此,既可能影響原有的專業教學進度,又難以實現較為理想的文化育人效果。

3.課程文化育人的形式較為單一

在業已開展的課程文化育人實踐中,文化教育的形式多以教師陳述、學生閱讀等方式展開,形式較為單一;此外,有些教師為了達成擬定的文化教育目標而采用了生硬切入或空洞說教的方式,也容易導致學生的反感。因此,如何使依托于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教育更吸引學生、更豐富多彩,并進而更好地達成文化育人目標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專業教學滲透文化育人的優勢分析

(一)可有效拓展文化育人的時間和空間

高校目前普遍將文化育人工作以政治思想教育課單列或在行政層面以活動、講座、校園文化建設等方式開展文化育人。作為在校學生,最多和最有效的學習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因此,把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聯系更為緊密的專業教學過程納入文化育人體系,借力專業教學過程的相關知識節點開展文化育人,將能在更大的空間內、更多的時間節點上貫徹和實施文化育人的理念,進而有效拓展文化育人的時間和空間。

(二)可以更好地體現“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育人,意味著把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聯系更為緊密的專業教師納入文化育人的體系,通過專業教學過程的滲透開展文化育人,從而能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及更多的時間節點貫徹和實施文化育人的理念。同時,由于該文化育人模式是將文化育人融匯于專業教學過程之中,因此,可以很好地規避在預設的時間和空間內單純的思想教育可能導致的學生抵觸情緒,使學生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同步拓寬文化視野和提升文化思想水準,達成我們的文化育人目標。

三、專業課程滲透文化育人的方案設計與實施

(一)設定課程文化育人目標的三維原則

在確立某一課程的文化育人目標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專業教學內容本身這一維度,而是還必須綜合考量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未來的職業能力和素養要求這兩個維度。

以國際商務專業的《國際貿易》課程為例,其專業培養目標是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具備扎實的國際商務基礎知識,能正確解讀各國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能正確認識國內外市場環境中所蘊含的風險與機遇,具備初步的國際化經營理念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結合這一專業培養目標,再結合《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我們在課程原有教學內容之外的另外兩個維度上可延伸拓展的文化育人目標,就可以涵括基于國家視角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的培養、開闊的國際化視野、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等。

(二)從專業知識點升華到文化教育內容的DSR思路

在確立課程文化育人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可遵循DSR的思路來考慮。其中,“D”指的是“Direct Utilization”,即:直接利用專業課中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S”指的是“Supplement and Development”,即: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補充和拓展相關的文化育人內容,“R”指的是“Refining and Sublimation”,即:在原有教學素材和補充拓展的文化育人內容基礎上,提煉和升華相應的文化育人目標。

以《國際貿易》課程為例,在講授“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這部分內容時,可結合“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歷程”這部分原有教學內容(即:“D”的部分),通過課外資料的查詢和補充閱讀(即:“S”的部分),更深入地了解在國際貿易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交易商品、服務對象、運輸方式、貿易中心的變化以及蘊含于其中的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盛衰變遷,進而提示學生結合貿易發展的歷程,從文化的視角切實感悟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切實領悟到一個國家的興衰和其民眾福祉的休戚與共,從而也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為國家和民族之崛起和興旺而勤奮努力的動力(即:“R”的部分)。

以下分別以國際商務專業中幾門核心專業課程的相關教學章節和知識點為例,通過表格形式來更加簡明地說明DSR思路的實際運用。

DSR思路示例1

DSR思路示例2

DSR思路示例3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與使用

我們強調的是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文化育人,而教學課時又是一定的,因此,滲透于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育人實現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具體而言,可綜合考量教學課時、專業教學內容和文化育人目標來進行靈活的設計。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在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同步實現了相應的文化育人目標,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1.課外閱讀+課內提問或小組作業

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對于教材上已經存在但需要較多時間進行閱讀的文化育人素材,可以提前布置課外閱讀,安排學生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小組討論并以提交小組作業的方式完成;對于閱讀完成后可以畫龍點睛的方式完成育人目標的,則可以通過簡短的課內提問的方式進行,既節約課時又起到了督促學習、升華內涵的作用。

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是:既進行了文化育人,又減少了對專業教學課時的占用。此外,也以教學安排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方向,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講授《國際貿易》世界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歷程為例,可預先布置小組調研,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通過資料的查找、總結和歸納,對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有超越課本資料以外的學習和了解,既避免了教師單方面講解可能導致的“滿堂灌”,又可以在后續的課堂討論中,讓有備而來的學生進行更為有效和充分的討論,同步達成專業教學和文化育人目標。

2.以課程內的實訓項目帶動文化育人內容的拓展和升華

精心設計的實訓項目,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成為文化教育的有力抓手。比如,在《經濟學基礎》課程中講授消費者行為這一章時,可設計“聚餐時該如何點菜?”這一情景模擬題,通過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生動詮釋欲望、偏好、效用這幾個經濟學概念的同時,也可以借助聚餐點餐這一常見情景,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餐桌文化和就餐禮儀,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同步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可謂一舉兩得、相得益彰卻又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借助寓言故事、電影片段、游戲的切入在歡聲笑語中實現教學與育人的雙重目標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學生都非常熟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還為這個故事制作了簡短而又生動活潑的動畫片。我們在講授《經濟學基礎》的生產理論這一章時,如果只是純粹結合生產函數分析“在資本因素不變的情形下,單純增加勞動力的投入,總產出會如何變化”,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提不起興趣。但如果結合觀看《三個和尚》這個簡短的動畫片,通過與動畫片中相關情境的結合分析,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清晰地掌握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概念,進而輕松地推導出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而教師也可以在歸納、總結這部分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點撥學生關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實現相應的文化育人目標。

4.以課前新聞演講帶動學生社會責任感、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的綜合提升

課前新聞演講是指教師在每堂課開講之前,首先安排學生上臺演講新聞,通常每次1至2人,每人3至5分鐘即可。為了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安排課前新聞演講時必須向學生明確新聞演講的具體要求,包括選題、PPT的制作、演講的儀態和語速以及時間的限制等。

其中,對于PPT的制作應特別強調邏輯框架的展示和內容的提煉。這通常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因為他們往往習慣于按原有新聞素材的前后順序鋪陳展開,而缺乏在素材搜集之后重新整理、歸納和提煉的意識。因此,教師通過強調這一要求,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進而通過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PPT的制作水準,而這對于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提升也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對于新聞選題,則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地選擇與專業教學內容有關聯的題材。比如,在講授《國際貿易》這門課程時,就應建議學生盡可能地選擇基于國際化視角的新聞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原有新聞素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從自己的視角解讀相關的時事新聞,而非僅僅局限于原有素材觀點。因此,這樣的新聞演講訓練,就不再是僅僅著眼于職業能力培育的口才訓練和人文素養提升,而是融合專業所學,不斷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盡管由于班級人數和教學時數的限制,這樣的新聞演講對于單個學生而言,通常一個學期只有一次機會,但當全班同學在一個學期內依次完成后,由于各位學生選擇的差異化和由此帶來的多樣性,將會大大開闊同學們的宏微觀視野。并且,通過對大量現實問題的關注、解讀、演講和展示,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們從中學階段迫于升學壓力而形成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成為更加關注世界、關注國家,更具社會責任感和上進心的熱血青年,而這也正是我們新時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

[1]楊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摭探[J].教育理論探索,2012(25).

[2]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

[3]宗毅舒.校園文化建設視域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7.

[4]蔡斐成.讓課堂成為育人的殿堂——以高職英語教學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7(5).

[5]盧亞蓮.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內涵及路徑探索[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12).

[6]胡延華.《經濟學基礎與應用》教學手段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教育2008(17).

猜你喜歡
文化育人專業教學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發與品牌建設
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淺析大學文化育人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增強現實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職業技能競賽促專業教學考核體系的構建
技術文化
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式烹飪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魯班文化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文化育人視域的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新課程理念下中職機械專業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