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

2018-12-26 12:33陸紅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作文教學課程標準

陸紅梅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它強調以人為本,主張尊重人,肯定人的價值,崇尚人格理想道德,向往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初中語文教材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初中階段又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而初中語文教師擔負著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責任。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底蘊,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人文精神;課程標準;文本;閱讀教學;作文教學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對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把握語文課程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至關重要。那么,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努力挖掘文本的人文底蘊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教材上的許多課文都有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教材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塑造完美人性的重要而有效的資源。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厚底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語文教材,采用“主題單元”編排方式,努力把課程標準的思路、理念、教育思想以適合孩子的方式,生動活潑地表現在教材的每一個角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在部編本教材中,筆者發現,許多經典課文又回來了,教材大量選編名家名篇,體裁、題材、風格多樣,人文內涵豐厚。教材文本所蘊涵的人文因素,需要靠教師用心去發掘。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水平。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水平。

二、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1.品味經典文篇,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經典文篇是從古今中外文化典籍中選出來的世界和民族優秀的文化和文學作品。通過品味經典文篇,學生將會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經典文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讓學生沉浸其中,對文本加以內化,注意記誦和積累,讓這些經典文篇成為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如諸葛亮的《誡子書》一文,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細心品味文章所闡述的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道理。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墩]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還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結尾更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引導學生細心品讀這些內容,勢必會在學生心里種下“寧靜”、“淡泊”的種子,讓學生明白立志、惜時的重要性,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2.充分與文本對話,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同學對話,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話,最終帶著教材與教師對話。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在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架起了一條通道。如:在小說《植樹的牧羊人》中,“我”為什么會對一個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普通農民,感到無限的敬佩?學生要回答出這個問題,需要對小說的情節作出綜合的思考和判斷。

教師應保障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時間,有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才能獨立、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下一步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對話。

三、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作文是一項非常富有人文精神的活動,如果把寫作文的過程作為學生觀察體驗生活、表達內心感受的過程,那么學生不僅在學作文,也是在學做人。作文教學中,要力求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某師范大學附中的王老師曾設計了這樣一堂作文課:先發給每人一張紙,寫上姓名,然后要大家在紙上寫好“爸爸、媽媽”。當時全班哄堂大笑,繼而莫名其妙。這時老師要求:“請把他們的生日準確地寫出來!”一時間,很多同學愣住了,他們為寫不出與相之相處十來年的父母的生日而惶惑。當場交上來的紙條中,有27張是空白,已寫出的也有的注明“可能是”、“好像是”。隨即,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兩道作文題:《我為什么沒記住父母的生日》、《我是怎樣記住父母生日的》(兩題選一)。這次作文非常成功,許多學生反思了自己對父母的態度,不少人深感自責與悔悟。此后,許多學生都主動與父母溝通,幫父母干家務,或給予父母其它形式的關心。

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得讓學生有機會表現人文精神,而作文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有時候,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講道理,卻沒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一些為人的基本情感。比如愛、同情、尊重、寬容。在語文教學中特別要強調培養學生理解人、關心人的人文精神,要給學生提供關心人的機會。只有當一個人主動去關心別人時,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體會別人的感受,形成對別人的愛、同情與寬容的情感。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完善的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學生,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精神成長打好底子。以上是筆者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談了淺薄的認識,很多細致具體的手段策略將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繼續深入探索。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作文教學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尋找歷史的縫隙——關于“人文精神討論”的述評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