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12-29 09:13張林
新課程·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

張林

摘 要:綜合學科特點呈現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內容中開發與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班級、社團活動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對此擬題,嘗試性地從道德與法治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結合入手,先對中學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進而研究如何處理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加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點

聯合國專家斷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

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鼻嗌倌甑慕】党砷L,除了身體健康外,更應重視心理健康的發展。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老師,我深深感到應該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浸潤心理健康教育,讓道德與法治課教材作為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讓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成為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工具。

一、中學生心理特點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關心學生成長更多側重在他們的學習成績、遵守紀律、學生安全、早戀、網癮等問題上,而忽略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從事教學的13年時間里,我發現現在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令人擔憂。

(一)在學習和考試方面,存在嚴重的厭學情緒,更令人擔憂的是所謂的好學生也有厭學情緒。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在學校中比較突出的表現是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興趣,學習上沒有恒心,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學習??荚嚪矫?,存在認知變態現象、考試過度焦慮、考場恐慌。有的學生平時表現都不錯,但考試過度緊張焦慮,反而影響了發揮。

(二)青春期心理特征之一:逆反心理。青春期出現逆反心理是正常的,但任其發展下去不利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非常強烈,他們時而情緒偏激、語言頂撞,時而行為越軌、消極抵抗,甚至把老師、家長、同學當作“假想敵”。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把他人的疼愛當作是理所當然。他們強烈要求自己要活得有自尊,卻不知道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他人。他們極其反對甚至反感父母偷聽他們。

挖掘教材、聯系教材:例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冊(人教版版)第七課“親情之愛”第二框“愛在家人間”中關于“愛的碰撞”的教材內容,就可以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一個明顯心理特征:逆反心理相聯系。讓學生在教學中知道過度逆反心理有什么危害以及怎么調適逆反心理。教材內容的設置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親子關系,也對學生的健康心理成長非常有利。

(三)生活適應性及人際關系方面,嬌生慣養、依賴性重;存在交往障礙,要么不交往,活在自己的世界或網絡世界,要么交往過度,出現早戀現象,并且會發生難以控制的后果;缺乏責任感,對人對己不負責任,以自我為中心,不去尊重別人。

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觸動學生心靈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弊鳛橐幻赖屡c法治老師,要善于發現美,善于挖掘教材,善于用教材中的心理方面內容觸動學生心靈。

隨著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整個江蘇地區,我們道德與法治課的教材已做了較大程度的修訂,由原來的山東魯能版本改用了蘇教版,由蘇教版又改成了人教版。篩選出來的基本上更接近我們學生的現實。例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人教版)遵循學生道德與法治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框架結構和內容體系上真正做到“三個層面”(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與“四個領域”(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教育)的有機綜合。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思想性”的辯證統一;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務。這就更需要我們真正地用好教好。都說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學生怎么做人,教師的導向非常重要。

在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教學中隨時隨地時時處處浸潤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學習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冊(人教版)第三課“發現自己”中“做更好的自己”的內容時,我告訴學生,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可能與信心不足有關,時間長了會影響身心健康,對我們的成長是不利的。我們應該有自信,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只有對自己有信心,才會努力地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奮斗。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表揚。讓學生用事實來領悟增強自信心的樂趣和好處,從而增強自信。

又如,第五課“交友的智慧”,該教什么?大可探究。主要以剛進初中校門的初一學生怎樣面對新伙伴為切入口,從交往的基本品質和重要前提——平等待人和相互尊重開始,到交往的其他品質——友善與寬容,再到班集體中處理好男女生的交往和集體的團結,最后擴展到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以及與外國人友好交往。交往的范圍在擴大,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去探究、學習和實踐交往的品德和技巧。

再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冊(人教版)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中“尊重他人”這課時,首先讓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存在著差異,每個人的智力水平、父母的職業、家庭情況等都有很多不同。其次,讓學生明白雖然存在差異,但人與人在法律地位上和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在此基礎上,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尊重別人的必要性。

(二)善用方法,開啟學生心靈之門

教學的方法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什么樣的方法都可以一用,沒必要去規定此優彼劣,倒是真要明確:教無定法。

當然,有些內容也確實是可以放開講的,和學生共同探究、討論、學習,既符合教學規律,也符合二期課改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為主體。老師適時地啟發、點撥、引導,的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在教學“家的意味”(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課時,在學習與體會“為什么要孝敬父母”這個問題時,適時提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有個同學問道:“父母的愛需要我們回報嗎?如果需要回報,那我覺得它并不偉大?!碑斅牭竭@個問題時,同學們都在竊竊私語。我一想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因此我并沒有輕率地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幾分鐘,然后讓代表兩種不同觀點的34位同學站起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我主要起引導作用,讓學生領悟父母的愛超過任何人對我們的愛,別人做不到,父母就能做到,正是因為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因此我們應該回報父母,孝敬父母,這正是我們愛父母的體現,關鍵是你用什么來回報父母。

在學習“以禮待人”(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時,我讓八位同學分別組成四小組,分別表演中國與西方在“見面打招呼”“表示感謝”“請客吃飯”“收禮物”的不同,通過四組同學的合作表演,讓學生切身體會與領悟各國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后,也能感受到人與人的溫暖、禮貌與互相尊重。

多用表揚、少用批評。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蔽以谏险n時會常常提問,如果學生答不出來,我會鼓勵他們再想想;答對了,我會在言語上表揚:“你真棒!答得太好啦!”如果答錯了,我也會說:“不要緊,繼續努力?!比绻晃兜乜霖?、批評、謾罵,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產生抵觸心理。記得有位學生的默寫總是很糟糕,沒有一次合格的,我就采取鼓勵的辦法,哪怕發現他有一次默寫有進步,我都及時加以表揚,而且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后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個學生的進步很驚人,考試成績比原來好多了,而且人也變得自信、熱情。

道德與法治課是我們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只要我們自覺站在新時代要求的高度,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便會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成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和方式,成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且備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參考文獻:

[1]梁怡.重視學生資源開發提高思想品德課實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8).

[2]韓延明.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現狀調查與德育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

編輯 李琴芳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課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路徑選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宮外孕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