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綜合實踐課程品質提升策略探討

2019-01-06 03:39童乾榮
新課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學習需求課程管理課程評價

摘? ?要:近年來,在小學實施的研學旅行綜合實踐課程存在目標不明確、體系建設不成熟等問題。鑒于此,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中心小學立足校情,在調研研學課程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從重視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實施理念、優化課程過程性管理、重建課程評價體系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研學課程品質的有效途徑,為優化研學課程實施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研學旅行;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學習需求;課程管理;課程評價

作者簡介:童乾榮,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中心小學教師,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浙江? 寧波? 315000)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6-0003-02

2016年11月,教育部頒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先后出臺了相應政策和意見。在系列文件的指導下,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五鄉鎮中心小學”)制訂了研學旅行綜合實踐課程(以下簡稱“研學課程”)實施計劃,重新整合以往的春、秋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依托寧波市內各研學旅行基地,為4~6年級學生開設研學課程,踐行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育人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大多數研學課程的開發建設等實踐工作主要依靠學校層面去推動,囿于各校教師課程開發建設能力,研學課程整體的開發、建設和實施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一、研學課程實施存在問題

考察五鄉鎮中心小學研學課程的實施情況,結合對兄弟學校研學課程實施情況的訪談結果,并參考相關文獻,筆者認為當前研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學旅行基地的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單一,不成體系;二是課程內容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學情,學生接受程度偏低,研學效果不佳;三是重旅行輕研學,甚至部分學校出現了“有旅無學”的現象;四是忽視了課程反饋評價體系的建設,旅行結束即課程結束,或僅僅布置一篇游記作文作為家庭作業,研學課程實施成效幾乎無考評體系。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點:一是課程實施主體的學校、教師、學生對研學課程的認識普遍不到位,未將研學活動當作“課程”來對待;二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對研學課程的探索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成功案例的示范效應;三是部分研學旅行基地具有較為明顯的商業化運作傾向,重視娛樂效果和經濟效益,而忽略了課程實施效果,研學課程教研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

二、研學課程品質提升的有效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五鄉鎮中心小學立足本校學情,從重視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優化課程過程性管理、重建課程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研學課程的質量。

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及其學習活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1)掌握學情,重視前期調研。學情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也是明確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課程領導小組可通過家長問卷、任課教師意見征集、學生訪談等方式,掌握學情。如旅游經歷、學習意愿、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對活動的期望等。教師要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統計、比對、分析,找出具有共性、本質性的有效信息,為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2)課程實施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準。如目標明確、內容選擇、評價機制建立等均應從學生視角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3)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如研學小組的組建、研學手冊設計、問題(任務)設置、探究流程、成果展示等課程實施環節,均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完成課程任務,并及時給予指導。

2. 優化研學課程的過程性管理。從課程目標明確、內容選擇、實施過程把控等各環節入手,全方位優化研學課程的過程性管理。

(1)科學確定課程目標。教師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旅行只是載體和手段,研學才是課程的核心部分和重要目標。以五鄉鎮中心小學設于寧波市江北區的研學基地——半浦園的國學體驗課程為例,為確保學生旅有所獲、行有所思,以“忠正、仁義、博聞、樂行”為課程總目標,對課程實施目標進行了預設。一是愛黨愛國的目標,組織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促使他們直觀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其愛黨、愛國、愛人民的言行。二是博聞、樂行的目標,采用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邊游邊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促使學生深入感受學習過程、習得學習方法,得到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最終使學生樂于探究。

(2)合理設計課程內容。根據學情和課程目標,結合五鄉鎮中心小學半浦園研學基地實際情況,科學安排、動態調整課程內容,確保內容科學、合理;幫助基地教師提前備課,優化教學設計、教學方案,把課程目標落到實處。例如,因五鄉鎮中心小學地處農村,學生較為熟悉農業生產,根據這一學情,研學課程刪減了農業生產體驗相關內容。

(3)把控課程實施過程。改變以往一天完成所有課程的做法,提出“研學旅行月”,將課程實施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前置學習階段,由班主任和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在校內完成教學任務;二是研學體驗及探究階段,以研學基地教師為主導、班主任與綜合實踐教師為輔助,在研學基地進行;三是總結評價階段,由研學基地、學校、班級三方配合進行。整個研學旅行月歷時3~4周(見表1)。

3. 完善研學課程評價體系,促進教學反思。建立學生、教師、研學基地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形成對課程實施效果較為全面的評價與反饋。

(1)學生評價。教師往往比較關注學生在研學活動中得到了什么收獲,但更應關注研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如何改進、如何更好地成長。也就是說,研學活動的結束并不等同于整個研學課程的結束。在活動結束后,教師不能忽視回顧、反思、總結、評價這些重要的環節,建議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首先,根據研學手冊進行過程性評價,從安全、文明、小組協作、問題探究等方面進行自評、小組評、教師評,根據評價結果授予學生“陽光研學個人”“陽光研學小組”“文明旅游小明星”等稱號;其次,進行成果展示活動。

(2)教師評價。教師通過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研學論文等,詳細介紹活動組織、學生活動指導等方面的成果。

(3)研學基地服務評價。通過教學效果觀察、教師意見征集、學生滿意度訪談、家長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研學基地的課程計劃、教師教學、設施設備、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4)課程評價。根據課程預設目標達成程度、學生成長效果和學習成果、教師成長成果、社會效應、專家指導意見以及各方面的反饋信息,綜合評定研學課程質量。

五鄉鎮中心小學通過重視以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優化課程過程性管理、建立課程評價機制三個策略,在提升研學課程品質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促使研學課

程效率低下的現狀得到了較大改觀,研學課程能夠較好地發揮好立德樹人的作用,今后應在研學課程精細化設計上多下功夫,使研學課程發揮更大效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濮梅.談研學旅行課程的校本化實施[J].當代教育評論,2018,(8).

[2] 舒義平.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的實踐省思——以“天姥山唐詩之路”課程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8,(10).

責任編輯 袁靜琴

猜你喜歡
學習需求課程管理課程評價
基于學習需求的學習活動設計
從學生學習需求視角談大二英語聽力教學
關于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思考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學課程管理
新形勢下的課程管理
基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工業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生課程評價模式探究
構建五年制高職數學小組的可行性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角色轉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