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2019-01-06 03:39范紅梅
新課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聽障學生閱讀能力初中語文

摘? ?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人們通過閱讀繼承并發揚前人智慧,推進人類社會進步。文章在闡明初中特殊學校聽障學生聽覺障礙的概念及分類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使用合適的溝通方法,以讀為本、加深理解,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等策略,幫助聽障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其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聽障學生;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范紅梅,河北省三河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河北? 廊坊? 065200)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6-0013-02

聽障學生受制于生理缺陷,語言溝通能力嚴重不足,為幫助聽障學生發揮自身價值,更好地適應社會,需加大對聽障學生的培養力度,從語文閱讀教學入手,運用多種教學法,培養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一、聽覺障礙概述

1. 聽覺障礙基本概念。聽覺障礙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1960年,麥克斯拜將其定義為日常生活中聽覺功能不能得到正常發揮,與重聽者不同,重聽者尚存殘余聽力,可以利用助聽器提升其聽力;1975年美國院校將聽覺障礙定義為聽覺功能因為受損,不能使用助聽器提升聽力;1982年我國臺灣地區頒布《殘障福利法實行細則》,將聽覺障礙定義為因為某種原因,聽覺技能受到永久損壞而產生缺陷;1987年我國頒布的《全國殘疾人殘疾標準》指出,聽力殘疾指多種原因導致的雙耳喪失聽力或者降低聽覺能力,聽不清或者聽不到周圍的聲音。聽力殘疾與聽力障礙在我國特殊教育界是同一概念,經常使用“聽覺障礙”做統一表述。聽覺障礙是指多種原因導致的人的聽力衰退或損失,無法聽到或聽不清聲音的功能障礙。

2. 聽覺障礙分類。聽力障礙一級:聽覺系統結構受到極度破壞,功能損失嚴重,較好耳的平均聽力損失達91dBHL以上,沒有助聽器設備輔助,幾乎聽不到聲音,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嚴重影響生活;聽力障礙二級:較好耳的平均聽力損失在81~90dBHL之間,聽覺系統結構和功能重度損傷,沒有助聽器設備輔助聽不清外界聲音,影響社交生活;聽力障礙三級:較好耳的平均聽力損失在61~80dBHL之間,聽覺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損傷較嚴重,無助聽器設備幫助只能聽到部分簡單語句,對參與社會活動具有一定影響;聽力障礙四級:較好耳的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HL之間,聽覺系統結構與功能中度受損,對外界聲音反應慢,對社交有輕微影響。

二、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 使用適合的溝通手段。聽障學生因聽不到正常聲音,交流受阻,嚴重影響其語文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使用特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取更多信息,提升閱讀能力。

(1)手語溝通。聽障學生有其專用的語言交流形式,即手語。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可依據實際情況運用手語進行教學,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拓展學生的信息收集渠道,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口語溝通??谡Z溝通作為普校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也可以在特殊學校教學中使用。學生可以嘗試利用口型辨別教師說話內容,為將來更好融入社會做準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口語溝通,可以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提升與正常人交流的能力,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同。

2. 以讀為本,加深理解。理解是學生快速掌握閱讀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與探討,在師生互動中完成閱讀學習。聽障學生在學習文章時往往使用點讀方法,這導致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是一個個單獨的字,而非完整句子。受聽力障礙影響,學生無法自主進行聽覺反饋,不能自我矯正,出現了很多破詞、破句的問題,嚴重影響其對文章的理解。初中特殊學校對聽障學生的閱讀要求為:一年級閱讀詞匯和句子,并作出適當的停頓;二年級學習斷詞、斷句,在流暢閱讀時帶有表情;三年級實現文章層次、自然段與意義段的正確停頓,讀出語感。教師要強化聽障學生的閱讀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建立閱讀教學體系時,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設計,都要融入閱讀這一訓練形式。例如,《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學目標可設置為:積累文言詞匯,培養文言語感;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言行的方法。

這些都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可將閱讀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正確閱讀文章,掌握文中詞匯含義,如“雎、怫然、以頭搶地、免冠徒跣、休祲、縞素”等;第二課時以講讀文章為主,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帶感情朗讀文章;第三課時以研讀為主,結合重難點,掌握文中人物性格特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而答疑解惑,促使學生流暢正確地朗讀課文;第四課時反復練習,促使學生熟讀成誦,完成背誦與默寫。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此外,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聽覺障礙有一定差別,需要差別教學,如聽覺損失較輕的學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如正確停頓、流暢朗讀等;聽覺損失嚴重的學生,教師要結合手語和口語,輔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獲得直觀感受,達成精準閱讀目的。

3.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聽障學生情況各不相同,他們在聽覺能力、語言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要依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各層次學生都有提升的機會。教師要制訂多層次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可依據教學整體目標設置分層目標,即A層學生在文章中找出與描述性格有關的詞或者句;B層學生利用文章語句精準概括文章內容,并正確回答教師問題;C層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結合文言文內容深入閱讀,圍繞文章分析唐雎和秦王的特點。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也可使用分層手段,如文章講解結束后要求學生表達感受、進行細節賞析,幫助聽障學生擴展課外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或使用面批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并引導其主動改正。

4. 家校合力,創建氛圍。家長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身作則,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閱讀。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不要過分關注成績,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支持學生課外閱讀,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要主動為學生購買課外讀物,提供優質閱讀材料。最后,與學生共同閱讀,在閱讀之余互相交流對文章的理解與感受,開闊聽障學生眼界,提升其閱讀能力。

調查發現,大部分聽障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因此,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校要建設閱讀室,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要定期舉辦閱讀活動,利用讀書日與讀書月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督促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為聽障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通過設置閱讀課程等方式保證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加強閱讀訓練。

參考文獻:

[1] 簡仲謙.聽障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現狀研究——以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8,(7).

[2] 陳曦.聽障學生與普通學生漢語口語敘事能力的發展特點及比較[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3] 向琦艷.知識可視化對初中聾生信息加工能力培養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 袁靜琴

猜你喜歡
聽障學生閱讀能力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及其專業設置情況
聽障學生自殘行為的成因與對策
聾人教育中的手語與文字結合模式的研究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