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019-01-12 18:03王萍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個體心理健康心理

王萍

(河南省會計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3)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一般都會對人造成影響,只有人們的身體和心理都達到一種適度的范圍,才能夠達到最佳功能狀態。隨著人們的素質增強,社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也越來越深了。根據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十的學生存在著中度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則更多。

學生的心理壓力是來自各方面的。雖然有壓力是好的,但是當壓力過大時則會導致學生心理扭曲,甚至有些學生會被當作另類。通過調查發現,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各種問題的最根本來源便是學校的環境。對于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部分學者認為,社會支持本身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并沒有直接聯系。他們認為大學生都應當對自身的心理壓力狀況進行調整與緩解,以此來保持身心健康;部分社會專家則持有這樣的觀點:不論社會走向如何,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能起到了促進的作用;最后一種觀點是:將社會支持通過個體轉變為積極作用,鞭策自身、積極向上。

一、研究對象

筆者就地在大學中隨機找到了四百名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大數據,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大數據的系統分析表明:大學生的心理與社會、家庭、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我們將社會支持作為了預測的變量,最終得出了家人與身邊朋友等的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聯系。

二、探索與討論

古人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充分已經說明了環境對于學生個體具有影響。從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對于學生的支持、朋友對于學生的支持、甚至是老師的支持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影響。親人、老師的支持都會讓學生自己心里感受到欣慰與安全,甚至對于學生自身的消極情緒都會有減輕的作用[1]。

通過調查發現,朋友及家庭對于學生個體的支持效果最為顯著,特別是老師對于學生的鼓勵更能夠激發學生自己的自信心。而父母對于孩子(大學生)的支持在孩子眼中只會感覺到溫馨、踏實,朋友與老師的鼓勵卻能夠更加激發學生自己的斗志。大學生更加看重朋友、老師,這也許就是大學生開始初入社會的表現與結果。很多學生并不想將自己的煩惱與挫折講給父母,他們認為這樣只會讓父母白白擔心,與其這樣到還不如自己承擔。但是身邊的朋友或者老師卻可以解開自己的心結,甚至能夠在某些事情上幫到自己。

三、社會支持對于大學生的實務模式

社會上的個人都有著自身的關系網,每個人也都擁有著自己穩定的社會支持網絡。社會支持所指的便是社會的組成能夠為服務對象(個體)提供直接或者間接的幫助,使得個體度過困難。社會支持在某些情況下還能夠為受助人提供其他支持,提高受助個體的社會支持網絡能力。

社會支持更主要的目的則是在于:運用社會支持網絡幫助個體解決生活中、學習中的難題,并讓個體能夠擁有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和使用網絡的能力。換言之,學生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的家庭及朋友都會對其伸出援手,這時學生便能夠運用社會支持網絡來解決自己的難題。正所謂好事多磨,只有經歷過挫折和困難才能夠讓個人變得更加強大,這里的強大指的便是其心理或者其自身。

四、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引發的思考

目前很多高校都會階段性的進行心理測試,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學生的心理出現跑偏。教育局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指導有著相關的規定:學校要與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共享學生的心理測試信息。對于心理健康狀況特殊的學生,思想政治部門會對該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支持行動。就拿類似的調查測試來說,這種測試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觀念認識有所出入,這無形之中會對于學生造成某種傷害。更有某些特殊心理狀況的學生對于這些社會支持十分反感,他們拒絕接受學校等進行社會支持。

一些學生由于某些壓力在學校發生自殺等意外事件時,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沖突就顯得更為突出了。也正是因為這類事件的頻發,很多的高校與教師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都會避開責任[2]。

五、建議

大學生應當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中處理好人際關系。只有積極向上,擁有愛心才能夠使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更多的人愿意伸出援手。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并沒有足夠的意識去照顧別人,或者說并不太想幫助別人給自己增添麻煩。也正是出于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或者自私心理,使得某些學校的學生之間關系并不融洽。學校應當加強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積極培育學生正確的三觀。除了學校的培養,學生自身也應當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積極的在各種活動中去結交新的朋友。

教師應當落實思想教育的培養,為學生排憂解惑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們對生活更加積極。大學的教育方式不同于應試教育,學生與教師不僅僅是上下級,更應當是好朋友。教師也應當注意學生的言行舉動,當學生出現心理情況時要主動地去了解學生,引導他們正確的學習與思考。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同樣也需要方式,倘若對于學生指導方式不當必定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思想負擔。

環境影響人,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潛移默化的改善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沉悶的環境總會使學生感到壓抑與多愁,學??梢院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在學習中進行實踐,在活動中體會大學的快樂才是現代化大學教育最好的學習氛圍。物以類聚,學生自身可以在合適的環境中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的朋友,這樣便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營造學習氛圍。并在合作中競爭不僅能夠充實自己的學習,更有利于適當的鞭策自己。

六、結語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社會等因素則能看作整體。個體總會受到社會支持的影響而變得積極,這也正是我們從數據與實踐中得出的結果。整體由個體所組成,個體受整體影響,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的大學生受到的社會支持更為廣泛。

猜你喜歡
個體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