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中地理課堂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

2019-01-16 14:32周永香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問題引導合作探究有效教學

摘 要:問題引導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的一言堂,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這種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方法單一,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改理念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活動,師生雙方相互交往、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階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過程,師生形成一個互教互學、互動互惠的“學習共同體”,這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方向。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根據學生特點優化課堂問題設計,通過設置問題階梯形成小抓手,大大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有效性,以促進“輕松高效優質”的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

關鍵詞:問題引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提升;有效教學

新課改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教材承載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體驗來獲得,學生必須有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否則課堂內容無法被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因此,問題引導是否得當到位,關系到一堂課學生是否能有效參與課堂全過程。如何使地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減輕負擔,全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我依據新課改理念和地理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反復多次開展了“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嘗試,現簡介如下。

一、“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指導思想與目的

該教法旨在把教材轉化為科學的、富有啟發性的和導向性的問題系統,把地理教學設計成活動過程的教學,以符合初中生認識的心理水平,扭轉過去地理教學中一直存在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應試教育傾向,把學生學習情感由抑制狀況升華為激動、亢奮狀態,有效地發揮和發展學生的動力系統和認識系統,使學生既想學、又愛學,既能活躍學習氣氛,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特點

1.使知識坡度變得平緩,學生易入門,中等生和學困生也能嘗到成功的甜頭,優等生則能超前學習,從而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大大拓寬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面,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2.整個課堂教學呈現出“有序性”與“活動性”。把傳統教學傳授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自我學習、合作討論、總結提升、課堂檢測四個環節的有效學習過程。

三、“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具體實踐

“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如下:

1.做好“問題引導與有效教學”的教學準備

①抓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按規定的學習程序學習,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②關心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特別應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鼓勵,充分發揮其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多給他們創造成功的表現機會。

2.“問題引導法”的教學步驟

(1)自主學習

這一環節是在教師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地理問題階梯的基礎上,系統引導學生把問題階梯中難度較小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學邊看書讀圖,邊思考分析來解決。學生自學后一邊圈點繪圖,一邊作答自檢。教師則通過巡回指導,相機點撥來輔助完成綱要要求,整個過程始終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讓“有意識記”在單位時間內發揮效益。同時這種識記又是在文字、圖表、漫畫等地理素材的基礎上通過比較而進行的,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為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講“長江的源流概況”時,我一邊布置學生自學這部分教材,一邊在黑板上迅速畫出長江流域水系圖板圖,用彩色粉筆在重要位置標出序號,請學生依次找出序號所代表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點、主要支流、湖泊等,在課本圖中圈點標出,鼓勵學生學習老師畫簡圖并用彩筆標出重要信息。這樣學生通過讀文、看圖、圈點、填圖等過程的自學,不僅初步掌握了這部分知識,也增強了讀圖能力。

(2)合作討論

這一環節是在自主學習環節的基礎上,教師把精心設計的難度較大的地理問題即學生個體通過自學難以完成的問題,通過以班級、小組或同桌學生為單位,加以充分討論得出結論來完成教學任務,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引導全班學生充分討論,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且討論過程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培養了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講《長江》一節“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時,可畫出“荊江九曲回腸”和夏季地上“懸河”示意圖讓學生討論,不少學生通過讀圖思考進一步討論后認為:荊江河段特別彎,水流不暢,泥沙大量淤積,容易泛濫成災。在講黃河下游特征及成因后,我讓學生利用“反彈琵琶”思維法思考并討論“若黃河干流‘幾字形倒過來寫,那么黃河下游特征是否會改變?為什么?”這么一問,課堂氣氛又立即被激活了,有人說會改變,也有人說不改變,大家各抒己見,最后一致認為:黃河干流“幾”字若倒過來寫,則中游未流經黃土高原區,下游特征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再如日本是初中地理學習的第一個國家,“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對日本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本節課教學中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一國地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學會評價一國自然環境的優劣,為后面分國地理的學習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學好本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節的地理問題設計力求體現合作性、啟發性與探究性。例如,在學習“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時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多媒體展示階梯式問題。通過閱讀相應的圖表由淺入深層層相扣,指導學生依據問題提綱運用地理圖像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征。并巧用順口溜、風景圖片、各種地理圖表、地震動漫等直觀教學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始終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獲得新知,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總結提升

總結提升是學生在前面兩個步驟學習的基礎上,把已學的分散知識,通過尋找相互間的聯系,在老師的系統引導下,用知識結構的方式表示出來,使之系統化。這樣既認清了各部分知識的地位與作用,掌握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例如在學習《我國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這一節時,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用以下表格總結課文,通過讓學生填寫,老師講評來共同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

通過上述結構圖示的小結,對學生本節知識的掌握起到了總結提升的效果。巴浦洛夫曾說:“利用知識,利用已獲得的諸聯系,這就是歸納能力的升華?!?/p>

(4)課堂檢測

學以致用,應用是檢驗所學新知識、理解深化新知識的自我評價手段,是考查學生是否落實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依據。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應的選擇、填充、填圖練習,運用投影媒體,投到屏幕上進行檢測。課堂檢測可分為筆試與口試。通過課堂檢測,學生可及時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教師可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從而對癥下藥,及時對這部分知識加以補充與鞏固。另外,學生也可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加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質量,減輕了課外負擔。

四、教法體會

1.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卓有成效

這種教法不僅使學生學會地理知識,而且讓學生會學地理知識。實踐證明,學生自學能力明顯提高,并促成了良好自學習慣的養成,能夠對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簡單的歸納和小結。

2.對提升學生課堂的有效參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法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共生共創的過程,是師與生平等地參與教學的過程,是雙向的、互動的。其課堂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合作意識,充分體現學生主動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生能積極、主動、愉悅、高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3.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積極作用

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教學全過程,在精心設計問題的系統引導下,動手動腦,自我學習,通過討論、探索、發現等方式來培養思維能力,嘗到了獲取新知識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以教育學、心理學、新課改理念為理論指導,潛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采用激勵機制多維評價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教學效益得到大大提高,從而實現“輕負擔、優質量、高素質”的教學目標。

作者簡介:周永香,中學高級教師,福建師大地理系本科畢業并獲學士學位。

編輯 郭小琴

猜你喜歡
問題引導合作探究有效教學
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高中政治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