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2019-01-17 06:00孫艷
新課程·小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書本課文閱讀教學

孫艷

隨著課改的深化和推進,許多教學矛盾凸顯,閱讀教學中的“滿堂悟”代替了過去的“滿堂灌”,浮躁花哨有余,本真樸實、開放高效的課堂觀體現不足。在反思課改的得失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成為各地區學校和廣大教師熱議的話題和研究的焦點。

新課程標準呼喚“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而創造開放高效的課堂,以學生發展為本,則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近年來,筆者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放而有效的閱讀形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摸索,把“開放”作為手段,把“高效”作為檢驗標準,把學生語文素養整體提升作為最終的目標,努力追求放而有度、放中求實、情智共生的課堂,使以往熱鬧虛浮、低效的課堂逐漸走向開放而高效,使課堂成為學生語文素養整體提升和個性發展的舞臺。

一、開放目標,有效達成,固守語文的“本真”

開放目標,有效達成是提高閱讀教學實效的根本。當前語文課目標制定存在年段目標不分、分課目標不清、單課目標不明、略讀目標不曉等問題,教學目標脫離實際,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也是造成課堂低效的原因,因此,目標必須是開放的,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授課老師情況不同而變化,確定教學目標可遵循以下四點依據:一看編路,從單元導讀中尋目標;二看題路,從課后習題中找目標;三看文路,從文本特點中覓目標;四看學路,結合學生實際定目標。

開放而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必須建立在抓住閱讀教學的“根”——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一教學理念上,建立在對學生學情的客觀分析上,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并符合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的特點。

有效達成目標是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明確目標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本閱讀,特別強調讀懂了什么?讀出文本中的情景和內涵,讀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獨特的感悟。

二、開放內容,有效整合,引“高效課堂”的源頭活水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教材,甚至對現在教材內容加以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活化教學內容,縮短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如第五冊第三組教材中的講讀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閱讀課文《路旁的橡樹》、口語交際《要樹還是要路》這三篇課文都是內容相近的環保題材的課文,我就嘗試把它們組合起來教學。課前,組織學生自學這三篇課文,查閱相關資料,讓他們對環保有個感性的認識。教完課文后,指導學生誦讀相關的補充讀物,并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我為環保作貢獻”實踐性學習活動,既豐富和發展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習慣。

三、開放教法,有效引領,創設高效課堂

開放教法,有效引領是創造高效生命課堂的手段。我們要把握好“放”和“導”之間的平衡點——適度開放,有效引領。教師有效的引導并不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相反學生由于經驗不足,對課堂上研究的目標不明確,往往造成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有些結論或方法不對時,就需要教師敢放敢收,及時出手,從幕后走上前對學生進行適度而有序的點撥。

四、開放學法,有效探究,讓課堂煥發活力

開放而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高效課堂給學生的不僅是學會知識的淺層的東西,更要教給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能力。

如一教師執教《自然之道》,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圍繞“游客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靜心讀書,把書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感悟“自然之道”的含義。教師先讓學生扮演游客,找出自己愚不可及的行為,細細體會后匯報,學生只能找到書上的句子照搬,但是不能把書本語言進行轉化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教師就采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指導:(1)教師舉一:你們看,我也是其中一位游客,我是這樣想的——(課件出示書本語言和教師轉化后的語言比較。)比較一下,老師和你們說的怎么不一樣?學生回答后,師肯定說:對,就這樣讀書,把書讀到心里去(生繼續讀書,嘗試把書本語言進行轉化)。(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此教學過程,教師能及時掌握學情,為學生作了直觀的示范,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自主探究,從中習得了方法并形成能力,這種學法指導看似“收”,實為“放”,讓課堂充滿了生氣活力。

實踐證明,只有“放”得有度,放得有效,才能創造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打上鮮亮的底色。

編輯 溫雪蓮

猜你喜歡
書本課文閱讀教學
玩轉書本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打開書本
背課文的小偷
回歸書本:慢讀的樂趣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開在書本里的花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