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和發展的五重邏輯向度

2019-01-27 10:41
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初級階段小康小康社會

(華東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37)

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布,我國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但沒有改變我們對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理論生成邏輯、時代呼喚邏輯、實踐發展邏輯、現實國情邏輯和文化創新邏輯的辯證統一體。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和發展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的理論生成邏輯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它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學說?!吧鐣螒B”在馬克思看來,是人類文明進程過程中,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空間結構下形成的一種穩固的社會結構。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并對羅馬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做了詳細的區分。隨著他對社會形態思考的不斷深入,在《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中,他以社會關系變化的視角,提出了三種社會形態,而且這三種社會形態是不斷遞進的關系,“最初的形態表現為人的依賴關系,第二形態表現為物的依賴為基礎的關系,在此作用下,形成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盵1](P104)在后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他不再拘泥于社會關系的視角研究社會形態,從生產方式視角出發,提出社會應該劃分為亞細亞、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本主義這四種形態。這是他對社會形態認識的進步。到撰寫《資本論》時期,他已經對社會歷史的劃分有了更清晰和完整的認識,他從交換關系視角出發,將社會形態劃分為自然經濟、商品市場經濟和自然交換經濟。馬克思對社會形態的理解,是一個從人的發展程度向著社會交往關系再向著生產關系及勞動關系轉變的過程,這標志著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形態學說從雛形向正式確立過渡完成。

到了馬克思晚年時光,他結合勞動、國家與現代社會的關系,在對社會形態的認識中第一次加入了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之后的社會發展進程,他認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社會大致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社會變革的階段,然后再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最后是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他還對這些階段的基本形態和特征進行了描繪。在他看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還夾著一個“過渡時期”,雖然這個過渡時期從時間上看較為短暫,但是必須經歷,而且它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這個時期的國家是無產階級革命專政?!盵2](P314)

社會主義由理想轉換成現實最先是在當時落后的俄國實現的。列寧領導著俄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俄國從此走上了社會形態演進的道路,這使得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形態學說得到了詮釋。在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中,對馬克思關于未來社會發展階段的認識提出了新的見解,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概念,在他看來,社會主義社會可以等同于共產主義第一階段。與馬克思所設想的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短暫社會變革階段不同,他認為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需要一個長久的陣痛期。這意味著這個階段時間可能很長,而且還會出現資本主義反復的現象。在渡過了長久的陣痛期后,社會將會繼續向前發展到共產主義低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本身也是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它又需要經歷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到發達的社會主義并向完全的社會主義轉化,這才完成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部發展階段。最后才是進入共產主義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當然,共產主義社會也不是不分階段的,它又可以分為低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毛澤東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談到過社會發展的問題。1957 年,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曾經指出:“我國剛剛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并沒有完全建成?!盵3](P768)這表明他對我國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開始有了朦朧的認識。到19 世紀50、60 年代出現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盲目樂觀的情緒,認為共產主義社會離我們已經不是很遙遠的時期,毛澤東做出了糾正,同時他認為,社會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從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向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對于社會形態的認識和實踐,對后來我們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改革開放的歷史新征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代呼喚邏輯

對我國國情認識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979 年3 月鄧小平在務虛會上曾經指出,“中國當時的國情有兩個基本特征,即人口多底子薄。人多,中國九億多人口,七億多是農民;底子薄,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人民的吃飯都成問題。我國要建設現代化,就要首先認清這一出發點?!?981 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決議》中第一次出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詞,《決議》指出,“盡管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的階段,但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盵4](P27)這一表述的出現已經預示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萌芽。隨著實踐和認識的不斷深化,1986 年黨中央發布的《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并沒有發生改變,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立足現階段,實行分配制度改革,發展形成多種分配制度。與1981 年的《決議》相比,這里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主要特征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為日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87 年,黨的十三大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作為此次大會的核心思想,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報告中在描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經歷的時間跨度時指出,“初級階段要上百年,從1956 年我們進入社會主義開始算……那就是到21 世紀中葉,這段時間都是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盵5](P35)大會上還確定了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的“三步走” 計劃。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正式形成。黨的十三大以后,鄧小平又在多個場合中強調這一論斷,他在1992 年南方談話中再次告誡人們,“搞社會主義的時間不能太短暫,鞏固、發展與深化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奮斗?!盵6](P378-379)黨的十四大再一次重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發展時間,這是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基于這樣的國情,在制定任何方針政策時都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超越階段。全國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這一論斷后來還被寫入了黨章中。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得到了正式確立。1997 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又再次豐富了這一重要理論,并將這一理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報告根據當時的國情,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并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綱領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是黨的十四大所提到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展開,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經驗總結。

經過長期努力,到了20 世紀末,中國提前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走的戰略目標,人民的生活從總體上已經完成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式的勝利。但那是低水平的小康。因此,黨的十六大圍繞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主題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新概念,并指出,我國依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我們雖然已經實現了“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的目標,但我們的小康是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為此需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盵7](P14-15)2007 年,黨的十七大繼續深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從八個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紀我國發展呈現出的新階段特點,強調了“兩個沒有變”,并根據當時國情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再次豐富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十七大的召開,意味著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已經邁向了新的臺階。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召開的重要大會,報告中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盵8](P13)這一論述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升到了涵蓋方方面面的宏觀角度,同時提出了“三個沒有變”,即國情沒有變、社會主義矛盾沒有變和我國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梢钥闯鑫覀凕h對我國的國情有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認識。2017 年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宣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癧9]這一論斷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大發展,同時也是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

三、貧窮——小康——全面小康——決勝小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發展邏輯

要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它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是我們談國家制度的根本。第二層含義,我國的社會主義的階段還是處在初級的,這是我們談國情的實際。怎么建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作出了回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在經歷著“貧窮——小康——全面小康——決勝小康”的歷史性巨變。

“小康”最早來源于我國古代,它寄托著古代老百姓對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期待。把小康當作國家建設目標提出的是鄧小平。他認真總結過去黨的執政經驗和教訓,認清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并結合我國當時的國情,將傳統文化賦予時代內涵,提出了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新藍圖——小康社會。1979 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時第一次用到了“小康”一詞,來描繪他眼中的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盵10](P237)這里指的“小康”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有所差別,“同西方比,也還是落后的”,它是以達到第三世界國家中比較富裕的水平為目標的“小康”,這是符合我國當時的基本國情的。后來鄧小平再談到小康時,對“小康”的定義有了更具體的指標,他認為人均收入達到1000 美元才算達到小康水平。

1978 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2 億元,位居世界第10 位,人均國民收入為190 美元,被列入世界低收入國家行列。同時還有近2.5 億的農村人口未能解決溫飽問題。從當時的情況看,我們離1000 美元的小康水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此,黨的十三大對初級階段下我國的經濟建設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到了20 世紀末,人民生活已經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已經順利實現,人均GDP 達到了1848 美元。但這時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小康、發展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因此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又做出了具體的細化,形成了新“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在關于繼續實施“三步走”戰略的建議中提出,我國要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步伐,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如果說全面建設小康代表著從只注重經濟指標的小康向著追求更高水平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綜合發展的小康,那么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在總結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成就基礎上,深刻分析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結合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提出的更高水平、高質量的小康?!叭嫘】瞪鐣w的內容、涵蓋的人群數量和地域都是全面的?!盵11](P63)在政治建設更加注重民主,保障人民的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經濟上更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文化上不斷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入人心;社會建設上更注重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人民一個碧水藍天。

四、“美好生活”向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邏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曾經科學分析了我國的主要矛盾,認為我國的根本矛盾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因此黨的工作重心必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79 年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再次提到了關于我國的主要矛盾的問題。后來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也明確表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盵12](P232)過去的四十多年,以這一主要矛盾作為依據,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我國的生產力得到了大跨步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加強??梢哉f,如果不是黨在改革開放后審時度勢,對我國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并毫不動搖地堅持,今天我們國家很難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狀態,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依然保持年均增速7%,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度向著高質量的發展階段邁進。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落后的社會生產”解決后,隨著人民的生活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在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民除了期待更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外,對于個人權利的實現和維護也越來越重視,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除此之外,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國的勞動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社會的發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跨步的發展,但仍不能滿足人民對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更高質量的服務的需求,不能滿足人民對社會公平、民主法治和生態環境的期望。二是城鄉、區域、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國一線城市的人均GDP 高達17000 美元,而西部落后地區的人均GDP 只有2200 多美元。從收入分配領域上看,有些行業存在著壟斷性收入,常常侵蝕其他行業利潤,拉大了行業間的貧富差距,阻礙了經濟的良性發展。從社會方面看,當前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也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西部落后省份不論是從教育資源、衛生醫療水平和醫療資源以及養老保險覆蓋率上都與東部地區有相當大的差距。三是精神文明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2017 年,我國文化產品服務和出口總額達到1265.1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1%,但我國文化出口服務中東部地區占比95.9%,中西部文化出口占比依然偏低;從國內看,文化發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目前文化發展速度依然難以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四是人與自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生態環境問題一直是我國國家治理過程中的最大短板,如何打好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是黨的十九大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必須著重解決的重大問題。五是經濟建設與總體安全不平衡不充分。經濟安全、社會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安全等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這些矛盾都對黨和國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得出結論,隨著我國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五、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融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創新邏輯

為人類追求解放,為人民謀求幸福一直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既面臨著由于長期戰爭造成的滿目瘡痍,又面臨著由于帝國主義長期封鎖帶來的發展困境,同時中國共產黨從一個革命黨轉換成執政黨,探索一個全新事業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們并沒有因此退縮,始終肩負著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歷史使命。毛澤東認為,作為一個有擔當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應當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他指出:“中國不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過自己生活,還應該對別的國家和民族進行幫助,對世界有所益處?!盵13](P71)他堅信,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中國共產黨都要堅持自己的世界擔當,不辜負作為大國的使命??傊?,從新中國成立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責任觀,明確了隨著中國的強大會更加自覺履行世界責任的價值準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國所肩負的世界責任有了新的觀點和論斷,將中國的世界責任觀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提到各國共享發展成果、推進各國構建命運相連的共同體時,習近平指出:“把中國夢與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盵14](P299)2015 年,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強調了中國作為世界上的大國之一必須要承擔更重大的責任,闡明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新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作為報告全文的結束語,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理想目標的轉換。如今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斗,但小康社會絕不是共產黨人的終極目標,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更高發展階段的起承轉合之處,是上承溫飽社會,下啟現代化的過渡階段,包含著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明確要求的發展階段。共產黨人還有更崇高的理想和目標等著去追求和實現,那就是未來我們將從“大道即隱,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向著“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邁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天下為公”,與孫中山提出的“天下為公”不同,孫中山理想中的未來社會是“四萬萬人都有主權來管理國家大事”,全國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孫中山描繪的藍圖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而今天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天下為公”,就是在實現決勝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礎上,逐步引領全人類走向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終極理想。以黨的十九大為起點,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更積極主動與世界人民的前途和命運聯系起來,“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實踐”將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在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的大浪潮中大有作為。

猜你喜歡
初級階段小康小康社會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匯聚打贏疫情阻擊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巾幗力量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漢語初級口語詞匯教學初探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初級階段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書寫偏誤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