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創新發展研究

2019-02-03 09:37李紅艷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高職

李紅艷

[摘? ? ? ? ? ?要]? 闡述“互聯網+教育”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傳統教學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論述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質量創新發展體系探索與實踐,形成獨立發展特色,采用“一二三四五”工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提升專業技能,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貫穿整個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管理體系。

[關? ? 鍵? ?詞]? 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知行合一;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082-02

一、問題的提出

高等教育進入全球信息化時代,高職教育也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我們前途無量,又希望渺茫;我們正邁向天堂,又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高職教育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專業化,既要求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專業技能也要過硬,創新能力、吃苦精神、可遷移能力都是用人單位所關注的重點問題,那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將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為本專業培養具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熟悉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和慣例,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等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強調的是管理類專業人才需具備獨特性、專門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特點,那么管理類人才培養體系就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課題,涉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諸多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下面對我國高職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對如何進行實踐改革,如何建立切合自己專業特色的應用型能力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十二五”規劃教研項目“高職院校特色學校發展建設規劃研究”和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立項課題“雙師型”視閾下高職教師企業實踐對策研究闡述一些相應的改革措施和研究成果。

二、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職業教育偏向于過窄、過專、過深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過于繁雜,教學方式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突出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對實踐能力重視不夠,并沒有做到教會我們每一個學生真正的一技之長,沒能給我們每一個學生真本事,沒能給我們每一個學生希望和力量。職業教育過去超負荷的學習和頻繁考試,學生經受了對教育的厭倦、對知識的恐懼。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在高等院校,教師重科研、輕教學已經是普遍現象,學生平時與專業教師接觸有限,對個人成長、道德修養等做人品格的關注度需要提高。

三、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創新體系構建

(一)“一二三四五”工程核心思想

人才培養模式要從“知識型灌輸”向“能力型提高”“創新型發展”和“應用型實踐”轉變。要轉變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錯誤思想。全體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關注課堂氛圍,關愛學生成長,追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包括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訓環節,研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專業建設路徑、深挖課程建設,構建以“關注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質量”為核心的“一二三四五”工程。

(二)“一二三四五”人才培養質量創新體系應用與實效

高職學生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做兩標準一方案,即專業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圍繞這三件事,管理系提出了“一二三四五”人才培養質量創新體系。

“一”是指培養每一名學生,質量標準是以“關注課堂”為中心。

授課對象基礎差,底子薄是我們所不能改變的,那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不能看不起學生,要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名學生,感動每一位家長,多給學生微笑,多給學生機會,關注學生一點點的進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意識,采用適當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是激發兩類師傅,質量標準是以“工匠精神”為工作靈魂。

目前高職院校的年輕教師比例逐年上升,隊伍年輕化是優勢,資歷和經驗也嚴重不足。我們可以采用“名師”引領策略,努力推進“雙導師”制度,發揮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規范新教師的教學習慣,培養新教師的職業素養,使新教師深入了解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堅實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能夠培養新教師適應教師職業化要求,培養新教師的職業習慣、職業品質、職業素養與職業心態,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科研水平。

“三”是培養學生的“三級能力”。

1.職業通用能力,以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營為載體

培養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主要通過強化管理類專業的公共平臺課程,同一門課多個教師都可以授課,充分進行課程教改方面的交流、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課程有管理與溝通、創新工程實踐、大學生禮儀、經濟學基礎、市場營銷、德育欣賞等。另外在“第二課堂”時間,可以通過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營活動,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職業溝通能力、禮儀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

2.專業基礎能力,推出品牌課堂

每一個專業拿出一門特色課程建設,包括教學方法改革、授課模式變化、課程資源建設、立體化教材開發等,品牌課堂通過系內的微信平臺充分展示和宣傳。

3.專業核心能力,實現五對接

專業帶頭人要帶領自己的團隊,結合高職教育研究特色,深入研究每個專業的核心課程標準,使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教的知識真正有用,學的知識與時俱進,到企業能夠體現專業特色。教研室主任解讀各項學生的技能大賽,剖析課程,內容融入教學設計方案,借助專業協會這個載體,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四”是采用“四階段兩循環”培養。

1.加大學生管理工作廣度和深度

新生入學第一年,要注重育人方面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對專業的熱愛。輔導員隊伍建設在作風上努力做到“嚴、實、精”三字方針?!皣馈本褪菍ぷ?、個人要求嚴,對學生工作不馬虎、不松懈、不拖拉;“實”就是工作要實實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觀規律辦事;“精”就是對工作精益求精,不應付。班主任提倡“雙走進”,走進學生心里,走進學生身邊。輔導員和班主任雙管齊下,用心服務學生,關愛學生,擴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能力

企業半年實習主要是在企業進行跟崗工作,加強學生的現場操作和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了解項目如何運作,工作中突發事件如何處理等,培養學生能夠先低下腰尋找差距,再抬起頭學本領。

3.加強學習專業核心課程

回學校學習半年,主要是加強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通過課程改革,精心選擇課程的結構和類型,以職業導向為基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學生就業的需要?,F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企業人才的構成都呈現“金字塔”形的特點,我們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正是處于“金字塔”中下層的人才,當然一個企業能否長盛不衰,根基的穩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部分由我們高職學生承擔重要角色。

4.再回到企業頂崗半年

頂崗實習實現五對接,即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過程對接。

“五”是五個改革。

1.教學氛圍的改變

教師要調整心態,俯下身子說話,走下講臺答疑解惑,不僅關注如何備好課,更要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關注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的改變

“互聯網+教育”下,信息化對教育影響是化學反應,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水平,項目化教學、案例教學、微課、慕課等形式多樣,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有十大信息技術支持創新教學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目前我們應用的有同步教學的創新工程實踐,師生熱情非常高,藍墨云課堂方式有效利用學生的“第三課堂”時間,課后學生充分利用手機完成各項作業,提高了課程的學習效果。

3.實習實訓模式的改變

(1)開放性實驗室和第二課堂活動。通過專業協會的運行和管理,開放性實驗室,學生自主對實驗室進行5S管理,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院級希望之星技能大賽和省級專業技能大賽訓練。通過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營的啟動,使專業教育與第二課堂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2)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注重人的個別差異,對學生培養采用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4.就業觀的改變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志及實踐能力為重點,建立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庫。擇業從等待就業到自主就業,從就業類型、位置、途徑上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就業觀念順著潮流發展。

5.考核方式的改革

打破傳統的學生考核方式,從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各系部到所有任課教師,都非常重視考試方法改革對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把考試方法改革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認真研究制訂出嚴謹的改革方案,教研室教師研究討論,最后上報到系部和教務處審核。我們推進考試方法改革,并不是說所有的理論課程都不進行書面考試,主張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仍以閉卷筆答考試為主,對專業技能型課程,考試方法要體現職業特色和結合崗位標準,把第三方評價納入考核機制。

參考文獻:

[1]何業軍.“校中廠,廠中?!鞭k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2013(6):11.

[2]何海榮,張興才.議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8):271.

[3]龐勃.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游振聲.美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5]魏戈.微觀視角下的創業課程開發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4).

◎編輯 馮永霞

猜你喜歡
互聯網+職業高職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