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企”共建 攜手育英才

2019-02-03 09:37田懷升吳建民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國學家校校企

田懷升 吳建民

[摘? ? ? ? ? ?要]? 針對技工學校學生,如何做好“家校企”共建,打造育人共同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教育觀,以期培養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 ? 鍵? ?詞]? 家校共建;校企融合;職業素養;校園平臺;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294-02

“倡樹工匠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對此都有了較高的認識,特別是十九大召開以后,社會迫切呼喚人才轉型,大量需求有技能、會管理、素質高的實用性人才,那么對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來說,首先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明確育人目標,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第一要素,打造好“家校共建”“校企共建”等育人共同體,進而達到學本領、強技能,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職業教育人才觀。

一、家校攜手共建,“摯愛”不可缺失

“家校企”共建,就目前來講,我認為家庭教育是短板,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度不夠。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更不了解現在職業教育的發展形勢,認為上職業學校就是學習差的孩子,自己沒面子。二是單親、父母離異、困難家庭等情況的學生在職業學校所占的比例較大,孩子在自信、自尊、自強、自理等多個方面存在缺失。三是學生父母或其監護人自身素質不高。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孩子交流溝通。針對以上問題,我校也探索了一些解決的方法措施。

(一)建立班主任家校溝通制度、家長微信群、家校溝通APP等交流渠道

每個班級均建有班級群、家長微信群,學校建有家校溝通APP。家長微信群,教師用于發布班級活動、各種通知以及學生在校情況等;家校溝通APP則定期發布相關國家政策、教育動態以及學校重大活動等。

(二)建立家庭困難學生、身體殘疾學生幫扶制度

對精準扶貧家庭、低保家庭、有殘疾的及其他貧困家庭的學生均登記在冊,教師一對一幫扶,不論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都有老師關心幫扶,成長路上,風雨同行。

(三)開通“家長學?!本W頁,開辟網上課堂

政教處牽頭,組織德育教師、安全課教師打造“精品課程”“家長必讀”“安全常識”“職教信息”等內容,掛到學校教育平臺上,學生家長(每個家庭至少一名成員)開通學校教育平臺“家長學?!本W頁,家長網上學習(點擊率、網上答題)得分計入學生成長檔案中。

(四)打造特色德育基地

針對我校特殊群體學生多,青春期教育、心理疏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迫切,2016年學校建設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特色文化教育長廊和特色德育基地,內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體育健身中心、青春健康俱樂部、國學館等活動室,配備專職心理咨詢師6名、職業指導師2名,同時,我校班主任全部拿到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證書,班主任可隨時隨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

二、校企高度融合,培養職業素養

(一)企業文化進校園

加強校企溝通,引入企業文化,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報告會等形式,大力宣傳企業文化,學校主要道路以聯合辦學企業命名,如礦機路、夢金園路、海爾路,校企聯合設立“訂單班”“企業冠名班”。學生實行“兩個來回”的入企實習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三年,分兩次入廠實習,第一個“來回”為工學交替,時間為6個月,回校學習半年后再入廠實習6個月,實習結束后回校,進行畢業教育及畢業典禮,為第二個“來回”。將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帶回校園。

(二)校企共建“三對接”

學校主動對接企業,與企業共同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辦學路子。實行徒弟與企業師傅對接、教師與企業師傅對接、理論與生產實踐對接。對學生而言,上學就是就業,入職就是入學,他們的一部分時間在企業生產,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甚至生產和學習可以同時進行。此外,學校牽頭、企業贊助,每年組織一屆技能大比武,現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企業職工、教師、學生均可參加,設立大賽獎項,大大促進學生“學技能、強技能”的積極性。

(三)現代學徒制

作為現代學徒制的先行者,我校采取了“雙師制”“師帶徒”的教學方式,根據合作企業需求,校企共同研制招生與招工方案,設置對口專業,組建現代學徒制“冠名班”,學生實行“雙班主任制”,學生在校學習階段以學校班主任管理為主,到企業實習期間以企業班主任管理為主。

三、搭建校園平臺,提升人文素養

(一)“國學教育”進校園

一是建立國學經典誦讀長效機制。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國學精髓,讓優秀文化進校園。我校自2014年始,制定《國學經典誦讀》二年教學計劃,第一年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第二年主要誦讀《千字文》《大學》。成立“蒲公英”誦讀社團,社團每班1人,作為班級領讀員,每天晚上第一節課定為國學誦讀課,在誦讀中體味,在啟迪中提高。

(二)“心理健康”伴成長

中職生年齡多在15~18歲,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所以,一定要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于2016年已經建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青春健康俱樂部,成立了“蒲公英”心理健康社團,配備一流設備和足額教師,滿足師生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個別輔導、青春健康教育的需求。2018年4月,我校被命名為山東省青春健康教育基地,2018年11月,山東省非遺傳承教育基地在我校成功掛牌。

(三)“活動育人”搭平臺

1.技能文化藝體節。學校每年組織一屆校園技能文化藝體節。3月份啟動,12月結束。內容涵蓋師生技能作品展、書法繪畫、征文攝影評比、技能比賽、文藝表演、體育比賽等多個方面,多種活動貫穿全年始終。

2.國旗下教育。學校始終堅持周一升旗儀式教育,在學期開始之際,政教處牽頭制定本學期升旗儀式教育內容,由各系選派教師、學生輪流上臺演講,進行愛國主義、安全紀律、人生規劃、成長成才等多個方面教育。

3.校園活動。利用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開展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年年組織春季趣味運動會、踏青見學、文明之夏、元旦文藝晚會等活動。

4.多彩社團。由政教處、團委、學生會牽頭組織,現已成立跆拳道、國學誦讀、青春健康、手工制作、舞蹈、攝影、籃球、排球、乒乓球、象棋、葫蘆絲、笛子、街舞、輪滑、雕刻等二十多個社團,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參與社團活動,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大課間,讓學生動起來、忙起來,要求人人有項目,人人都出彩。

時代呼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社會發展需求大批高素質人才,職業學校學生不只是學好知識,練好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只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形成家庭、學校、企業共同育人機制,攜手培養品德優良、技術過硬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經略海洋、軍民融合和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戰略上來。

◎編輯 武生智

猜你喜歡
國學家校校企
談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
“垂”改成“掉”,好不好?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校攜手,共促發展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互動+溝通——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溝通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