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視域下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初探

2019-02-07 05:35薛晨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園本節氣幼兒

薛晨

一、尋訪——園本課程構建的靜態思考

(一)思考階段(2012年——2014年)

2012年,我園提出了“尚自然之美,還孩子天性”(即崇尚教育環境自然之美;身心發展自然之美;教育生長自然之美)樸素的辦園理念。

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我園的三美辦園理念相契合。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對一年中的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認知體系。它包涵著豐富的文學、科學、健康、藝術等文化,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暗婪ㄗ匀弧?,幼兒教育尤其如此。作為活潑可愛、單純天真的幼兒,最好的教育方法莫過于尊重天性、順其自然、因性而教;基于幼兒成長的需要。集中居住小區的孩子接觸四季變化的植物不多;基于我園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萬春的“花卉園林”“原鄉和林農耕”“幸福田園綠道”“川派盆景扎技藝”等,這些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本土自然資源,為我們節氣課程的研究提供了豐厚的課程資源。

(二)設計階段(2015年——2017年)

制定了課程實施方案,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到園本課程體系中;進行區級課題研究——《幼兒園體育集體教學活動玩教具配置策略研究》。非??上驳氖?,在2016年,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三)行動階段(2018年——至今)

2018年1月,我園市級課題《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正式立項,5月順利開題。我們以科研的視角對課程進行構建、開發、研究,使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脈絡從初期的散點狀變得更加清晰化。

二、探索——園本課程開發的動態實施

(一)開展立體培訓

我們通過訪談、現場觀摩、問卷調查、文本分析等形式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如下:部分教師的課程意識還不夠強,缺乏課程開發、創新意識,節氣課程資源滲透不夠,對節氣資源的挖掘缺乏與幼兒實際生活經驗形成有效鏈接。

通過專題培訓、文獻分享、問題探究、名師引領、專家講座、讀書沙龍、自主學習等形式對教師進行相關專題培訓,增強教師對節氣本體的認識,豐實理論知識。

(二)建立目標體系

1.四個維度,完善目標體系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相關領域活動目標和關鍵經驗,挖掘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基于本園幼兒發展特點,結合園所育人目標,初步構建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的總目標。

2.縱深推進,分層落實目標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與吸收程度有所不同,因此,節氣活動的開展依據不同年齡段的目標層次向縱深推進。小班側重于對節氣的參與和感受,中班側重于對節氣的操作與體驗,大班則側重于對節氣的探究與表達。

(三)開發內容體系

針對幼兒在園生活跨度內的節氣,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每月選取一個節氣重點,結合課程總目標,站在兒童的視角,以幼兒的興趣尋找具體切入點,以優秀、健康、積極向上、正面反映生活的題材為標準,通過收集、篩選、設計、課程資源優化,分為“春之蟄動”“夏之蟬鳴”“秋之韻歌”“冬之暖陽”四大版塊進行研究。將二十四節氣中的自然物侯、節氣體驗、詩歌童謠、藝術創造、節氣養生分別與科學、社會、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相結合,開展適宜的主題教育活動。

(四)挖掘課程資源

1.借力本土自然資源。如:花卉園林、田園綠道、原鄉和林。

2.巧用本土文化資源。如:驚蟄放風箏、春分看桃花等。

3.盤活家社教育資源。挖掘家長的特長資源,結合二十四節氣的各種農事活動,如:立夏收麥、小滿插秧、秋分豐收等邀請農事達人進課堂;結合二十四節氣習俗邀請祖輩走進課堂言傳身教,如:春分立蛋斗蛋、清明做青蒿饃饃、白露編制豆桿等。

(五)開設四個區域

1.“天鄉創樂園”游戲區域。右邊為動植物密碼區,左邊為“創意工坊區”,為幼兒提供真實的素材,激發他們動手制作、學習的興趣。

2.農事種植區域。在花卉區、瓜果區、蔬菜區、糧食作物區和果木區,根據節氣和幼兒認知特點,系統規劃,更好地給幼兒學習提供支持。

3.樓層體驗項目區域。一樓為貼近自然的思維創意區,幼兒可以在園內就地選擇季節性的自然材料開展活動;二樓為貼近生活的動手實踐區——舌尖上的節氣,如立春吃春卷、清明做清團、夏至下水餃、小雪做糍粑等。

4.班級內設個性區域。整個環境布置結合近期節氣主題教育的開展,既有節氣文化的體現,又有班級風格的凸顯,處處散發出濃濃的自然味兒。

(六)進行多元評價

圍繞“發展性、全面性、過程性、質量性”四大評價原則,由幼兒園管理人員、教師、家長一同參與課程評價。

三、研究尋香,小見成效

(一)孩子自然成長

孩子通過參與、體驗、觀察、探究、記錄、表達等,增強對二十四節氣的認識與理解,從中獲得寶貴的新經驗,潛移默化的感受中國悠久、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二)教師專業提升

在園本課程研究中,教師逐步樹立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真正體驗二十四節氣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魅力,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研究,初步形成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論文集、教育觀察故事集,參考手冊等,手冊包含:節氣習俗、詩歌童謠、養生知識,節氣食譜、活動案例、親子活動、社會體驗等內容。

(三)家長課程認同

家長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親身參與中感受節氣活動的樂趣。積極為課程的建構與實施出謀劃策,實現教育的優勢互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孩子是自然之子,節氣是自然之律,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與節氣結伴同行,在自然的滋養里暢游呼吸。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建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螺旋上升循環發展的動態過程。那么如何把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師能力提升雙雙驅動;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資源如何合理開發、運用與創新;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內容選擇、設計與實施如何提升年齡針對性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嘗試,我們將繼續從孩子的立場和需要出發,更多的關聯其生活經驗,建立與自然的聯結,不斷探究二十四節氣園本課程。

猜你喜歡
園本節氣幼兒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現狀及改進方法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關于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現狀的研究
起底園本課程實施中的“碎片化”現象
24節氣
24節氣
24節氣一小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