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校生的管理和教育

2019-02-10 10:54王鳳華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職校行為習慣習慣

王鳳華

[摘? ? ? ? ? ?要]? 根據從事職校教學十多年且同時兼任班主任班級管理近10年的職業生涯親身體驗,深切體會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職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強調“職校生的管理和教育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是一條既講實時性又講時效性的亙古未變的普遍真理。

[關? ? 鍵? ?詞]? 職校生;教育;管理;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254-02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重在練化,貴在養習”曾指導我們教育者在施教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合理處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關系,并采用這種逐層深入、步步為進的說明方法指出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以上幾點的密切配合,且使用點睛之筆“貴在養習”強調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貫穿德育,突出闡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施教過程中至關重要,必居要位;另外,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同樣認為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習慣成自然》《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就是他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專門寫的幾篇論著,其中旨在強調“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迄今為止,很多教育理論的提出雖然時隔久遠,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如果仔細琢磨、細細品味的話,還是會在多數人心底預留一席之地,使其余味長久留存、毋庸置疑。當然,我本人也是,就從所從事的15年一線專業教育教學和9年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職業生涯的實際體驗及親身體會來說,對以上觀點我十分贊同。

為什么呢?下面我就將以學習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從職校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主要原因、過程等實際出發,重點闡明“職業學校的學生管理和教育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觀點,強調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突出形成性習慣的教育和培養至關重要。

首先,從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習慣的主要成因及過程來講:習慣注意結果,習慣的養成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良好習慣的形成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使動力定型。

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都離不開自己所處的圈子,即家庭、社會和個人所處的主要生活環境和個人生存空間。而對學生而言,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和學校里度過的,他們直接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和經歷比較少,因此這種同生存、共成長的共生關系無形中在個人、家庭及學校、社會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并使個人成長與家庭、社會等周邊環境息息相關,使它們之間不時地產生交集——互成條件、相互影響、互相作用、互惠互利。正如我們每個人要生存必須要處于一定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環境,但是個人與家庭、集體之間的關系交織存在。就從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來說,常常會出現孩子模仿父母的一些日常行為習慣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庭成員之間如果能夠做到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孩子往往也會去關心體貼他人,遇事做到互惠互讓;父母間出現意見分歧時,如能做到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地相互溝通、不吵不鬧、不互相指責,共同協商處理,孩子日后也不會整天鉤心斗角、爭吵不休;父母如果在教育觀念上能堅定信念,做到說一不二,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不會因缺乏起碼辨別是非的能力而無所適從。普遍存在的種種事實都反映出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家庭是孩子形成良好習慣和品質的最初源泉。因為習慣注意結果,在特定時間、地點,個人的注意力投往何處,主要依賴于他們的本能、習慣和價值觀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得到好的發展與體現關鍵在于這三者之間如何協調發展。雖說本能是天性;人之初,性本善;習慣極易成自然,但是怎么樣的人生、怎么樣的價值觀卻并不是一成不變,即使天才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靈感來獲取成功……各種事實與根據均說明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

難道不是嗎?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日常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當問題出現時,不同的個體對待問題最直接的表現便是他的個人行為和個人習慣,而這種外顯的個人行為和習慣占用著各種注意力。比如在學校里最常見的一些日?,F象:學?;虬嗉壨ǔM織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在這些活動舉辦和組織過程中,不同的個體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個人行為。他們中有些同學可能會表現得畏首畏尾、消極退縮;有的同學表現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同學會表現出互助互愛、強強聯手;有些同學還會表現出爭強好勝、好斗逞強;還有些同學會表現得信心百倍、積極向善;另一些同學可能還會表現出從容不迫、應對自如……;再如,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小挫折或困難也是在所難免,但是,學生體現出來的個人行為卻因人而異、千差萬別:有的學生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會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有的會徘徊不前、不知所措;還有的同學會表現出似有所思、似有所想;有些同學則會表現的心胸廣闊、信心百倍;還有些同學會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不屈不撓、沉著應對……那么,為什么同一問題的對待和處理上不同的個體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差別呢?究其緣由,說到底主要取決于不同的人對待和處理問題的本能、習慣和價值觀這三方面之間存在差異。在問題與困難面前,一些人因為原有的知識水平限制使本能的反應達不到許可范圍,另一些人因為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處理問題的習慣,還有些人在自己的意識形態中所表現出的價值觀不明顯等各種原因都可能存在。因此,在問題出現時,如何才能理性地對待問題并做出判斷,再合理地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就要求我們個人必須通過平時的生活、學習實際,積累各種能力,才能夠使各種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一般情況下,首先,注意事物發生的特點并做出正確判斷,并且能夠合理地處理情緒、查明問題的原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后,再想辦法制定解決問題的目標,尋找合適的方法和途徑;最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手段,合理有效地對問題加以解決。然而,想問題辦事情的能力,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過程中卻毫無聲息地在個人、環境與行為三者之間自覺不自覺地建起一道鴻溝與橋梁,迫使人必須要有意識地培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再使個人行為在所處環境中不知不覺地經過耳濡目染,從而形成良好的大的自然環境,再在良好的環境中沐浴成長,塑造各自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此一來,才有可能使個人、環境與行為三者之間的這種相互影響、交互作用的互動關系向更好的、更有利的方面發展,使他們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行為習慣在舉手投足中受到周邊環境不經意的渲染和無時不在的熏陶,同時再讓自我調節和榜樣力量成為一種長久的習慣。而這所有的一切往往又無時無刻滲透在我們平時的教育和管理活動中,并且悄無聲息,貫穿于整個教育和管理過程。

至于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和管理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認為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只要在平時的管理和教育實施過程中做到顧全大局、事無巨細,從細節入手,積極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比如可以直接用于華生、桑戴克、巴甫洛夫等心理家曾提出的“行為治療技術”,采取正向強化或負向強化的獎懲方式訓練不良行為;也可以如葉圣陶一樣強調隨時隨地身體力行,多注意、多觀察、善體會、認認真真、不勉強應付、凡事躬行實踐,再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揣摩、不斷探索。從客觀實際出發,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加強基礎教育和管理,注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常規培養,使所感、所知、所思逐漸轉化為日常習慣,達到習慣成自然,并注重各種好習慣的逐漸積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對當前的中職學生而言,由于一些學生最基本的學習、生活、處事等方面的好習慣太過欠缺,如極個別學生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大聲喧嘩、污言穢語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不良習慣屢見不鮮。因此,管理和教育最要緊的是培養他們從點滴做起,從一個人必須擁有的最起碼的生活習慣開始,注意平時各種源自生活的經驗積累,不以物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注重過程教育,在管理上嚴愛相濟,生活上體貼入微,言行上潛移默化,問題處理方面做到公平合理,盡力想辦法使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不把日常管理中發現的各種不良行為看成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淡然處之、習以為常,強調不良行為的后果——影響自己、妨礙他人,那些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妨害他人的個人習慣往往是惡劣品質形成的重要根源。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習慣多多益善,越沉淀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壞習慣不然,經不住歲月的洗禮,最怕日積月累、后患無窮。所以,在各種習慣未形成之前定要謹小慎微、加以警覺,在形成之后不可小覷、強制誡勉。因此,對各種壞習慣,定更要注意防微杜漸、及時避免。當然,對學生中的好習慣可以通過各種集體活動集中培養,提倡各種活動人人參與,尊重參與權利,創設參與氛圍,樹立參與意識,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參與激情,注重參與過程,培養參與能力,展示參與成果,評價參與效果,并讓老經驗與新思想結合,鼓勵學生發揚腳踏實地、尊重事實、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崇德強技、銳意進取、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民主協作、和諧統一精神,提高自律自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正確認識和對待錯誤與失敗,培養責任感、成就感和使命感。讓各種好習慣的培養體現于實踐,滲透于過程。這樣,久而久之,通過實際行動讓各種好習慣在日積月累中越積越多,量變引起質變,并逐漸內化成為個人成就未來的各種習慣和能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總之,中職學校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就是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在自己必須要去做的事情當中獲得樂趣,在品德教育上投資,播撒希望的種子,增強自身能力。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個人會在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好習慣多多益善?!昂昧晳T會使人一生受益”,因此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必須注重學生個人行為習慣的培育。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葉圣陶答教師的100封信[M].北京:開明出版社,1989.

◎編輯 趙瑞峰

猜你喜歡
職校行為習慣習慣
習慣
上課好習慣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好習慣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職?;瘜W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學校名師的界定
讓職校師生的心更敞亮
百年職校與支教項目“美麗中國”共探教育均衡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