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育生態學理論的國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2019-02-10 10:54劉俊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會計專業教育教學

劉俊

[關? ? 鍵? ?詞]? 教育生態學;會計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24-04

隨著近些年全球對生態環保問題的重視,人們的生態意識不斷加強,不再局限于滿足人類活動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認識也不斷提高,具有整體系統性認知特征的生態觀儼然成為一種普遍的思維和理念,逐步滲入各行各業中,得到大家共識。在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到的“全社會加強協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改善社會育人環境,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全面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等文句,正是教育生態化思維和理念的充分體現。國家開放大學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作為國開教育中的一部分,如何利用生態學視閾開展實踐研究,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學應用型人才,為國開大學轉型升級,發展社區教育,打造終身教育立交橋提供實踐樣板和積極探索。

一、教育生態學理論發展沿革與實踐探索概述

(一)國外相關理論研究

生態系統,英文簡稱ECO,是ecosystem的縮寫,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因此,“生態系統”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被各行各業用于表述各自生長條件與周圍環境的關系。197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院長克雷明(Gremin L A)在《公共教育》一書中最早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態學”(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教育生態學是“應用生態學的原理,特別是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等原理與機制,研究各種教育現象及其成因,進而掌握教育發展的規律,揭示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1977年,英國學者埃格爾斯頓(Eggleston.J.)在其出版的著作《學校生態學》中提出教育生態學也應該研究教育資源的分布以及個體對教育資源分布的反應,拓寬了教育生態學研究的新領域。

然后,美國教育學者阿什比(Ashby E)在他著名的《英國、印度和非洲的大學:高等教育生態學研究》中首次提出并應用“高等教育生態”這個概念,認為在高等教育及其所依存的生態環境中,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同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開放的、非線性的復雜系統;該系統有其自身特定的發生與演替過程以及結構、功能、承載力與生產力,認為大學構造必須適應自身變化的環境。1987年,美國學者古德萊德(Goodlad)第一次提出“文化生態系統”概念,強調學校建設要從管理的角度人手,統籌各種生態因子,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提高辦學效益。

(二)國內研究與實踐

早在古代,《莊子·齊物論》就有“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生態哲學思想,體現了樸素的系統論和整體觀。20世紀60年代,我國學者也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1975年,臺灣學者方炳林發表了《生態環境與教育》著作,1989年,李聰明發行出版了《教育生態學導論》;大陸學者吳鼎福、諸文蔚等1990年著有《教育生態學》等。近年來,國內高校開展教育生態學應用有,杭州電大錢明紅(2009)對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開放教育生態展開了探討;程嶺紅博士(2010)立足四川外語學院國際商學院旅游專業,對國際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做了分析??凳缑簦?012)應用教育生態學的觀念或思維方式嘗試建構了外語教學設計框架。胡潔雯(2013)做了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師發展研究。曾麗萍(2014)利用教育生態視角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

不難看出,教育生態理論自從其誕生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我們管理教育,認識、實踐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領教育改革與發展,明確提出全社會加強協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改善社會育人環境,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全面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等,恰恰體現了教育生態學觀點,有如生物成長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一樣,永遠需要某種豐富營養的生態環境,只有人與社會相互和諧,共生共榮,實現協同進化,才有利于個體的全面發展,系統整體優化。

二、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國開會計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脫離社會環境要求

按照當下國開會計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務操作能力的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定位,有些籠統和寬泛,沒有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員特點等設立具體目標。當前企業需要復合型會計人才,不僅會手工賬、會計電算化,還要求會納稅申報、懂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審計業務,而國開實踐教學還缺少納稅申報、財務分析等方面的實踐,不能滿足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之需要。

(二)課程體系設計不夠科學合理

以會計??茷槔?,2009年以前的課程計劃不僅開設了基礎會計實驗課程,還有會計操作實務課程,又在第四學期開設會計核算模擬實驗課程,導致學生實踐課程雷同,有關納稅申報等內容缺乏,實踐效果不夠全面;修訂后的新計劃把基礎會計實驗課程、會計操作實務課程均刪除,直接做會計核算模擬實驗,沒有一定循序漸進的安排,內容上過于單一。本科層次的學生,有些已經取得中級職稱,實踐教學沒有合適的內容可以選擇,過于簡單,實踐教學起不到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作用,這些問題出現,反映了對國開學生的情況沒有考慮全面,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三)會計實踐教材更新不及時

國開系統的會計教材建設一直滯后于會計實務的發展。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教材十多年來只是更換了封面,內容存在不少錯誤,以至于考試時候還需要給學生另外的“教材補丁”?!稌嫼怂隳M實驗》有關手工賬沒有同電腦賬合成為一套經濟業務,而且電腦賬是還需要手工輸入,難以滿足學生實踐需要。電算化實踐教學采用類似游戲通關式軟件設計,學生難以調整考核順序,導致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而且內容過于陳舊老套,實訓效果不夠理想,“花盆效應”明顯,離開了書本,做不了賬本,不僅基礎知識不牢固,實際動手能力也不夠,到了企業往往需要再次培訓,才能走上有關具體會計工作崗位。

(四)沒有搭建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

在當下移動互聯網時代,5G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為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將逐步實現“時時、處處學習”。當下,國開系統沒有充分整合實踐為主的教學資源,沒有發揮系統辦學的優勢?,F階段的實踐教學,還僅僅停留在對一個入門者的教育,為學員今后職稱考試、職業生涯發展缺乏支持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理念還沒有落實到會計專業學生的畢業后階段,僅僅局限于“扶上馬”,沒有送一程,更沒有搭建起一個適合會計人員的終身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取經還得靠自己。

(五)國開會計實踐教學缺乏“雙師型”教師

國開大部分會計實踐教師沒有企業會計實踐經驗,大學畢業之后,就到電大教學,屬于紙上談兵;有些還是半路出家,其他專業改行而來,缺乏會計和計算機知識系統化學習,既有科班出身,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非常稀缺,導致會計實踐教學師資質量得不到保障,已成為實踐教學之痛點。

三、國開大學開展會計實踐生態化教學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國開會計實踐教學走生態化道路的可能性

國家開放大學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開放遠程教育的成人高校,擁有良好的網絡、硬件條件和基礎,有近百萬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在校學生,是高等教育生態系統中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這個生態系統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和運行規律,同高職和普通高興學生相比,國開學生具有一定社會實踐經驗,大多數在職參加學習,存在一定工學矛盾;學生主體具有地域集聚性,在“家門口的大學”學習,能夠“留得下,用得上”;生源個性化差異較大,包括年齡差距、學習基礎、學習環境條件、自主學習主動性等。這些特點完全可以根據生態學多樣性的原理,根據學生不同環境條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生制宜,針對每一個學生個性化需求構建終生學習生態圈,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共建,不僅注重學生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的提高,實現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時實現學生崗位成才,實現自身價值,實現用人單位、相關社會管理部門等整個生態圈多贏的終極目標。

(二)國開會計實踐生態化教學的必要性

當前,國開會計一直是熱門專業,筆者經過對5年新生問卷調查,發現80%左右的學生都沒有做過會計工作,只有20%的學生有相關工作經驗;本科報名者有35%左右學員大專階段非會計專業畢業,學生報名會計專業是期望能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認為會計工作相對穩定,工資薪酬相對理想。會計學是集理論性、實務性、專業性為一體的工商管理學科,動手操作能力要求高,對于這些零基礎會計學員,開展專業實踐教學帶來了更多挑戰。由此決定了會計實踐教學需要兼顧不同學習基礎和條件的學員,幫助他們由會計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對其體系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因此,國開會計實踐生態化教學不僅是遵循國家教育發展規劃、順應教育發展潮流的需要,更是由會計學專業自身教學規律決定的,只有在會計實踐中學習會計,當前國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四、國開大學會計實踐生態化教學系統構建探索

(一)樹立符合生態學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國開需要根據人才需求生態環境,樹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具體目標:大專主要培養面向中小企業為主,能夠進行日常會計核算,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設置應該突出會計相關初級職稱考證的考點;本科層面側在大?;A上,增強會計職業能力,培養具有一定財務管理能力,具備納稅申報和審計業務知識,能獨當一面的主辦會計為目標,加強同企事業單位聯系與合作,主動調研人才市場需求,更新育人理念,進行素質教育。

(二)國開會計實踐教學投入產出生態系統

1.投入階段

(1)教學資源——硬件資源和條件:照顧到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環境條件差異,構建一個開放式、共建共享型、多層次的立體化教學資源系統,包括實訓教材、案例集、教學軟件、課件、教學視頻與實訓室等。

(2)學生——教學主體:國開學生具有一定社會實踐經驗,需要充分考慮學習需求的多樣性,模擬各種環境,引導開展個性化自主學習,成立學習小組、讀書會等,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克服遠程網絡學習帶來的孤獨感。

(3)教師——教學的組織者: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良好的會計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還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4)社會資源——環境和信息:包括有關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校外實踐基地、知名教師專家、校企合作單位等。

2.生產階段

生產階段,是指投入的各個生產要素(生態因子)之間的發生作用,促進各生態因子協同發展。此環節是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點,需要構建并優化國開會計實踐教學資源信息共建共享平臺體系,提高教學效果和轉化效率。

3.產出階段

產出階段:會計應用型人才、教學研究項目、社會咨詢服務,實現學生和教師專業發展,企事業用人單位社會經濟效益提高,實現整個生態圈共贏發展。

上述三個環節構成國開會計實踐教學生態系統,具體如圖1所示。

五、生態學視閾下國開大學會計實踐生態化教學展望

(一)做好學生情況調查,打造分類施教的實踐教學支持服務系統

做好學生學習基礎調查,包括工作經驗、學習經歷、上網時間和條件、會計工作實踐條件等,針對不同學習基礎和環境條件同學開展分類實踐教學。對零基礎學員,??茖哟慰梢园凑諘嫃臉I資格內容,本科開展有關補修課程實踐,按照初級會計職稱內容加以必要實訓。這個可以通過浙江電大開發的網上實訓平臺開展。同時,讓學生加入讀書會,成立學習小組,開展有關實務工作模擬交流,實現互幫互助。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圍繞中級職稱考證課程,結合實務開展有關讀書活動,聯系事務所和企業有關經驗豐富專家開展業務咨詢和培訓,提升職業能力。

(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按照行業分組實習

根據桐鄉產業特色,聯合事務所、不同行業代表性企業建設會計專業實習基地,建立師徒結對,實現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同時,利用好校友等資源,加強聯系和交流,讓專業會計教師走進企業進行調研,收集行業教學案例,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教育資源信息共建共享平臺

借鑒教育生態學理論,平臺由國開各縣級電大(社區學院)牽頭,政府相關部門(財政局、稅務局、人社局、市場監督局等)協同參與,提供相關制度、政策和業務支持,同時也需要企事業單位積極配合參與。一方面,平臺利用國開互聯網技術,通過QQ群、微信群等組織國開系統中央、省、地市三級名師和骨干教師共建共享一批實踐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國開學員來自各行各業,都擁有一定的優質特色資源,鼓勵學員之間共建共享。為了提高平臺系統的負熵,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資源投入,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穩定國開會計實踐教育生態系統與外界循環的能量流

國開需要加大有關會計實踐教育資源投入,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下列四個生態因子:物質設施環境、制度政策環境、市場支持服務環境和開放教育共享共建理念環境。物質設施環境,在現有多媒體教室、云教室、電子圖書館等基礎上,繼續開發實訓沙盤、VR做賬軟件等;制度政策環境是指共建共享平臺有關資源建設、共享制度等制度;支持服務環境是政府、協會、企業為師生應用實踐教育資源提供支持服務的各種資源、優秀案例等;開放教育共享共建理念環境是師生在應用教育資源教學互動中形成的“共享經濟”文化,包括資源的開發、分享的積極性等,總體要求是“發揮共享精神,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

2.合理控制資源主體的數量,提升質量,優化結構,穩定國開會計實踐教育生態系統與外界循環的物質流

政府部門根據市場用人需求,統籌做好會計實踐教育資源規劃,積極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激勵國開社區學院開展有關實踐教育資源開發,保證有效投入,實現技術和硬件不斷升級換代。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鼓勵學員通過一些職稱資格證書考試,培養會計領軍人才,開展各種業務知識競賽,表彰行業先進等,引導系統優化升級。

3.堅持開放辦學、走出象牙塔,暢通外界循環的信息流

國開實踐教學共建共享系統與其內、外部系統間除了進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還發生著信息傳遞,使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變化,及時調整和演變,實現教育生態的均衡發展。系統內各個成員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溝通、交流和協作,發揮各自特定的作用,共同致力于社區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優化,建立更加專業、系統化、精細化的會計學習平臺。國開的系統建設實現奧鵬的遠程教育一樣精細化、系統化;實現5G時代“處處可以學習,時時可以學習”,進行泛在教學,具體見圖2所示。

(四)培養“雙師型”教師,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

國開大學會計專業教師除了要有深厚的會計專業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常識,還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技術功底,必要的實務職業技能,才能適應會計學科發展的要求。學校應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專業進修,定期進行新準則、新制度、新軟件培訓,參加會計師考試,在不影響本職工作前提下,允許教師到有關企業開展兼職實踐,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五)構建共贏共生,互惠互利,產學研教一體生態系統

需要有整體系統觀點統領我們的實踐教學工作,服務好學員,就是為企業輸送了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某種程度上說,企業才是我們國開大學的最終的顧客。我們國開大學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還應該聯系學生,深入企業實際,發掘企業實際實務工作的困難,開展有關咨詢和服務,幫助學生勝任實踐崗位,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實現教師、學生、企業教學相長,共贏共生,互惠互利,產學研教一體生態系統。

六、結論

在浙江電大,近年來會計學專業招生一直比較理想,這得益于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會計需求量大,相應的會計專業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相對較好,是國開大學校園里一顆“常青樹”。利用生態學思維來研究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構建有利于學生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生態會計學科,為國開大學轉型升級,發展社區教育,打造終身教育立交橋提供實踐樣板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單成蔚.“五位一體”營造良好育人生態[J].中國教育報,2019(3).

[2]楊智,程華安.教育生態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建設[J].中國學士期刊網,2018(9).

[3]曾麗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探討:基于教育生態理念[J].商業會計,2017(11).

[4]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5]克雷明(Gremin L A).公共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編輯 陳鮮艷

猜你喜歡
會計專業教育教學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策略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會計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分析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