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高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教育模式探析

2019-03-05 12:11
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課程

李 剛

(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長春 130024)

0 引 言

在世界各國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飛躍的新時期,高等教育最為根本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伴隨我國高等教育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新世紀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建設的重中之重,發展創造教育已經迫在眉睫。然而,我國目前尚未構建起科學合理、體系完備的創造教育體系。相較而言,美國大學自20世紀初就開始專注于開展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創造教育,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完善的教育體系,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借鑒。

1 我國高校創造教育發展的現狀分析

創造性人才是當前也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校培養創造性人才同時是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1]培養創造性人才離不開創造教育,我國“雙一流”建設契機對于高等院校培養創造性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引領全國高校圍繞創造教育進行自身深化改革與全面發展。[2]

1.1 機制陳舊,難以培養創造性人才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高校的歷史使命。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與社會不斷進步,創新成為21世紀的主要特征,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等等,于是對于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創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具有創造性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桎梏,具備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以及擴展新領域的能力。創造性人才從事的是較為復雜的腦力勞動,對于國家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長期起來,高等院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的基本職能,其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就成為新時期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時代使命。高等院校進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與造就,需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及創造性人格的塑造,從辦學機制、文化氛圍以及管理機制等諸多方面實現改革與突破,充分打造創造性人才的成長平臺。

培養創造性人才離不開高校創造性教育的發展,高校創造性教育重視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為國家創造性人才提供有利環境,而傳統的注入式教育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國內高等院校創造性教育實踐雖然在教育觀念、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法上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淺嘗輒止,未來仍有很大可提升空間。就目前來看,我國國家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高校發展創造性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愈加提高。高校發展創造性教育需要繼續完善創造性教育理論,同時強化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聯系,避免創造性教育流于形式,務必加大力度提升教育者的創造性教育意識,提升創造性教育理念的落實保障,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1.2 觀念滯后,難以發展創造性思維

高校創造教育之所以把發展大學生創造性思維作為重點,主要是因為當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再是靠著大量的復制積累,而是靠著發現與創新,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一定要具備積極的求異性、靈活的變通性以及強大的發散性,推進整個社會的進步。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對于創造性思維培養的認識相較滯后,使得創造性思維在創造教育中不受重視。華羅庚指出,“人之可貴在于能創造性地思維并創新性實踐”。[3]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是一種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等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在人類開拓新領域,誕生新成果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是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源泉。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教育(creative education)的核心內容,是創造素質三要素結構(創造性品格、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技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要貫穿大中小學一體化教育,高校更應該開始著力對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深入思考與籌劃,明確高校創造教育的中心目標是挖掘人的創造性潛能,培養人的創造性能力,也即創造性品格、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技能。其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的核心,這是因為沒有創造性思維就無法開展創造性活動,而沒有創造性活動就不能產生創造性成果,無法推動個人以及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是每個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這種潛能是可以通過后期進行培養和鍛煉的。高校創造性教育需要圍繞創造性思維全面建設,積極吸收先進研究成果,善于運用多重教育方法。高校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多元創造性活動,充分挖掘人的創造性潛能,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貫穿始終,最終提升學生的創造性能力。[5]

2 指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美國高校創造教育的典型模式

國外對于創造性思維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在1945年,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沃拉斯發表《思考的藝術》,首次深入探討了創造性思維的產生過程,隨后德國心理學家出版《創造性思維》,明確提出了創造性思維這一概念。[6]目前,國內外高校圍繞創造性思維開展創造性教育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并且部分知名高校形成了可供推廣與借鑒的創造性教育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有效持續的系統化培養,實現學生在創造性思維方面的突破與飛躍。一直以來,美國研究型大學以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人才為根本教育目標,因而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關注創造教育理念,實現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和創造知識,幫助學生發展全面而深刻的創造性思維。

2.1 以課程為基礎的創造教育模式: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是全美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在紐約州立大學系統中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該校一直都非常重視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造人才。布法羅大學建立了國際創造性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in Creativity,ICSC),主要側重于創造能力開發、領導能力以及決策能力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能夠授予創造性本科和碩士學位,專門培養掌握創造力基本理論、具備創造性思維的的創造性人才。為此,ICSC開設了以創造性思維為主線的“一個中心,三個系列”研究生創造教育課程,[7]其中一個中心是指“在世界各地點燃創造性:促進人們認識到創造性思維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總共分為創造性理論基礎課程、創造性問題解決課程以及研究、傳播與發展課程三個系列。

系列一:創造性理論基礎課程。

創造性理論基礎課程側重于讓學生能夠綜合各領域相關知識理解創造性。具體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闡明創造性學科中關鍵定義、原理和結構之間的相互聯系的各個方面,以表明他們對歷史和當代創造性文獻和資源的掌握程度;二是建立自己對創造性看法的哲學觀念;三是描述自己作為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未來創造性領導者的生動形象;四是以權威的方式傳達對創造性主題的深刻理解(即基于對創造性領域的充分理解和深刻理解,表達、指導、說服、影響和保持其立場的能力)。

系列二:創造性問題解決課程。

創造性問題解決課程側重于讓學生成為能夠在個人和專業環境中應用創造性過程技能的反思實踐者和創造性領導者。具體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發展有關創造性問題解決(CPS)的知識基礎;二是對變化和新事物保持積極的態度;三是通過在領導團體中應用CPS過程的經驗,發展和展示他們的CPS促進技能和基本的團體過程技能;四是了解并應用在專業環境中促進、教導或領導CPS流程所需的技能。

系列三:研究、傳播與發展課程。

研究、傳播與發展課程側重于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發展創造性。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創造性研究領域能夠將真科學與偽科學區別開來,例如學生能夠區分觀點、理論、經驗事實與嚴謹研究;二是通過綜合文獻的方式表明,他們可以識別、理解、分析和評估知識的相關主題的能力;三是參與到問題的發現過程中,找到突破口,然后用新穎的方式進行解決。

2.2 以板塊為依托的創造教育模式:佐治亞大學

佐治亞大學創建于1786年,是美國第一所公立大學,作為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發源地,被譽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搖籃”。1983年,佐治亞大學成立托倫斯創造性研究中心(Torrance Center for Creative Studies),主要負責調查、評價學生的創造性潛力以及用于鼓勵國內以及國際學者對于創造性的研究。該中心圍繞評估(assessment)、發展(development)、教育(education)和評價(evaluation)四部分內容形成了六方面的研究板塊(ADEE),具體內容如下。[8]

板塊一:創造教育碩博學位。

該板塊面向教育方面,主要是通過教育心理學院開設選修、必修類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創造性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創造性是一種需要培養和提高的普遍潛能,最好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做的教育。通過該學位學習的學生不但自身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大獲提升,同時具備了深入研究、廣泛傳播以及實踐指導的能力。

板塊二:創造性思維測試。

該板塊面向評估方面,主要是通過學校測驗服務部、佐治亞創造性行為研究以及托倫斯測驗三個機構完成,旨在評估幼兒到成人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并完善了一套創造性思維測試,即托倫斯創造性思維測試(TTCT)。

板塊三:創造性研討培訓。

該板塊面向發展方面,主要有托倫斯夏日創造性研討中心和挑戰計劃兩部分內容,為學前兒童到5年級的學生提供創造性的培訓。

板塊四:訪客計劃。

該板塊面向發展方面,主要是為國內以及國際學者提供創造性培訓以及教學方法培訓。

板塊五:未來問題解決。

該板塊面向評價方面,是一個開發創造性技能的教育項目,基于未來主義思維和奧斯本-帕內斯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促進批判性、分析性和未來主義思維、口頭和書面溝通、團隊合作,以及情感和決策技能,可以應用在許多正式和非正式的環境中,以促進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技能。該項目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學生參加,其使命是通過批判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

板塊六:學者資助。

該板塊面向發展方面,為發現有創造性潛能的個人提供資助,主要是發現和識別有高創造性的兒童和成人,并為其中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輔導教育。

2.3 以項目為中心的創造教育模式: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分校之一,是一所中等大小的公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于1964年,能夠授予本科、碩士、博士以及文憑課程四類學位類型。為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為學生們開設了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項目(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CCT),該項目為學生提供知識、工具、經驗以及各類支持,使他們能夠成為教育、社會活動、科學以及藝術領域中的反思性、批判性、創造性力量。[9]

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功能包括:產生獨特且有效的替代性想法,實踐和解決方案;探索解決復雜,混亂,模棱兩可的問題,建立新的聯系以及了解情況如何的方法。CCT項目能夠讓學生明確而持續地專注于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反思性實踐中學習和應用所學到的思想與工具,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事各種行業,并努力提高清晰度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教學、工作、行動和藝術性等方面做出深刻的改變。CCT項目結束后,學生已經準備好以通常明顯不同于他們以前的學歷和經驗的方式來教導或指導他人。在這些轉型和轉移的過程中,CCT學生必須選擇和改編具有多種學科和跨學科關注點的教師提出的思想和工具。盡管每門CCT課程都是獨立的,并且對其他研究生課程的學生開放,但入讀該課程的學生將受益于與核心CCT教職員工和支持他們學習過程的同學之間的廣泛關系-在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方面進行實驗并承擔風險學習,反思結果并進行相應的修訂,并建立一套可在其特定專業或個人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工具,實踐和觀點。

通過課程項目、獨立研究、頂峰研究課程和頂峰綜合項目,CCT學生探索他們以前沒有太多機會解決的問題,并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策略,材料和干預措施,以用于多樣化的教育、專業和社交環境。畢業生離開CCT時,已經做好了進行持續學習的準備,可以滿足他們在學校,工作場所和社區的需求,適應和促進社會變革,并為此與他人合作。

此外,CCT項目通過研討會,暑期學院,每月一次的夜間論壇以及加入在線實踐社區的邀請,進一步擴大了該計劃提供的教育經驗的范圍。學生可以選擇基礎課程,選修課程以及研究和參與項目,讓學生定義他們探索與CCT相關的興趣的特定領域,例如基礎課程中的批判性思維(CRCRTH601)、創造性思維(CRCRTH602)、高級認知心理學(CRCRTH651L)等,選修課中的創造性思維與協作(CRCRTH618)、數學思維技巧(CRCRTH650)等以及研究與參與項目中的針對教育、專業和個人變革的行動研究(CRCRTH693)、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合(CRCRTH694)等。

3 對我國高校創造教育模式發展的啟示

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是當前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領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成為了新時代我國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以發展創造性教育模式為契機,鍛煉高校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強化高校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發展將成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發展的重要導向。當前,國內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發展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化與推進,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口號上,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統的創造性教育模式,創造性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表面。美國高校作為創造性教育的發源地,部分高校的創造性教育模式非常具有典型性,并且大獲成功。紐約州立大學、佐治亞大學以及馬薩諸塞大學作為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建設與成就較為突出的高校,能夠為我國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發展提供兩方面的有益啟示。

3.1 推進建立教學—發展—評估一體化高校創造教育鏈條

發展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不能僅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而是需要形成教學、發展、評估三方面鏈條,實現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包絡式培養,包括變革的創造性教學、持續的創造性發展以及科學的創造性評估。[10]三者之間,以創造性教學為基礎,以創造性發展為保障,以創造性評估為反饋,形成高校創造性教育模式的閉環循環提升過程。

首先,就教學方面而言,教師創造性的教學需要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欲望,充分融合并探索建立具有啟發性、激勵性以及挑戰性的教學模式,納入創造性思維、設計性思維、工程性思維以及審辯式思維等創新性思維內容,以跨領域、無邊界、高整合的方式擴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生創造活力。第二,就發展方面而言,如果說創造性教學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第一推動力,那么持續的創造性發展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第二推動力。持續的創造性發展是要給學生長久的、可持續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計劃,包括提供創造性工作室、建立創造性團隊以及參與創造性競賽等,讓學生在創造性環境中不斷成長。最后,就評估方面而言,創造性評估不能再是基于單一分數的評估,而是增加學生創造性體驗以及挖掘學生創造性能力的評估,并且需要建立在腦機制基礎上使用綜合評估方法進行評估。

3.2 推進落實課程—研究—實踐系列化高校創造教育場域

對于我國21世紀的發展而言,高校大學生的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造性思維作為創造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創造性教育進行全面系統地培養。對于我國來說,現階段創造性教育模式建立更多依賴創造性研究,缺乏創造性課程以及創造性實踐,因而構建完善的創造性課程、扎實的創造性研究以及深入的創造性實踐是極為重要的。三者之間,創造性課程用以提供知識理念,創造性研究用以提供技術方法,創造性實踐用以提供檢驗平臺,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創造性教育體系。

首先,就創造性課程而言,創造性課程為學生提供了系統了解和學習有關創造性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概念理論與方法,讓高校學生獲得對于創造性的認識以及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路徑,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自我提升創造能力的自主性與選擇權,創造性課程的開設讓高校學生真正意識到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性與關鍵性。第二,就創造性研究而言,創造性研究將學生在創造性課程過程中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理念轉化成具體的方法原則,讓學生以研究小組的形式更深層次的了解有關創造性以及創造性思維形成的方法、形式、實現環境以及影響因素,幫助學生創造技能的形成。最后,就創造性實踐而言,創造性實踐是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平臺,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領悟與反思、修正與改進在創造性課程及研究過程中所習得的基本能力,最終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上對于創造性思維都能認識清晰。

猜你喜歡
創造性思維課程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創造性結合啟示的判斷與公知常識的認定說理
《文心雕龍》中的作家創造性考辨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關于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