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初探

2019-03-11 06:34李啟明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平均數平均分梯形

李啟明

一、有效地導入課堂

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個最佳的學習環境??梢赃@么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時的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式有:以注重新舊知識聯系的“以舊引新法”、以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激發學習興趣法”、以注重學生學習經驗的“創設學習情境法”,還有就是通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懸念的方法。

如我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先設計了一個有四個生產車間的工廠,廠長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讓四個車間開展競賽,卻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廠長幾天都睡不好覺的故事。這時就有學生開始為廠長支招了:把每個車間的產量用一張表列在一起比較;有學生補充說列表還不夠直觀,用條形排列起來既直觀又明了不更好嗎?又有學生補充說:對!每個車間不都能知道自己車間的生產情況,互相比較不就知道誰先進,誰落后了,用條形比較給人直觀形象,一目了然……,有的學生也就七嘴八舌地為廠長想法支招了,課堂教學頓時活躍起來。我就順勢利導展開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探討。

這樣的一個“激趣導入”法,使這節原本枯燥難上的技能課成功了一半,有效地導入,能使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溫度,更加低耗高效。

二、有效地調控課堂結構

1.遵循一定的教學流程

其實,我們每一堂課的教學流程是由許多個小環節組成的,而各個環節更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它們有著一定的先后順序。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新授課部分,我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分三次展示課件“分數樂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地讓學生觀看直觀的感性材料,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地學習新知。課件展示:兩個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兩瓶水,四個蘋果和一塊月餅)。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平均分蘋果和水后,引導只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么辦呢?隨之“半塊”的答案就悄然產生,緊接著讓學生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塊?那半塊是怎么樣的呢?經過動態展示比較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餅,讓學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介紹二分之一的意義,從而自然引出 的寫法和讀法。

2.直觀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有時候,課堂中運用直觀操作手段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使我們的課堂學習更易懂順暢。像教學《圓柱側面積》一課時,我將圓柱側面沿著它的高剪開并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再將圓柱底面的圓放在長方形長的左端點上,用紅色突出顯示重合的一點,讓圓沿著長方形的長滾動一周,圓上的紅點正好與長方形長的右端點重合,直觀演示圓柱底面圓的周長恰好與側面長方形的長相等,圓柱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運用對應、轉化的數學思想化解教學上的難點,轉化為已有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學生理解深刻難忘。這樣巧妙地化曲為直,不但直觀,而且生動有趣,消除乏味,學習積極性也大大調動起來。

3.教學預設也要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充分預設,因為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但有時教師課堂的預設并不是如愿以償的,有時“預設”成為走進新課程的絆腳石。

例如,教學《梯形的面積》一課,多媒體出示梯形,我讓學生說:對于梯形,你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盡情回想著前一天所學的知識,顯然他們對于梯形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接著,我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梯形,要求先獨立思考再動手操作,利用手中的梯形,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還能發現什么?每位學生立刻動起手來,他們有的比畫,有的對折,有的剪拼,想出一種后,又試著另一種方法,多數學生在嘗試中都有所發現。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學習小組中進行交流,自己則穿梭于小組之間,傾聽他們的意見,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然而在匯報時,一學生舉手回答:“老師,我發現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下可打亂了我的預設,原本這個環節學生只要發現:①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②一個梯形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③把梯形上下對折,再沿折痕剪開后所得的兩個小梯形,也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現在學生才說了幾種想法,就被這位同學下了結論。而且還有幾位同學在竊竊私語。

我邊板書邊思考著,猶豫了一會兒,決定還是將問題拋給學生吧!我問學生:“對于這位同學的發言,你們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嗎?” 馬上就有一部分同學舉起了手:“請問為什么要把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再乘高除以2呢?”……就這樣,課堂馬上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最后讓學生回答,老師指導點評。

教學中,每個教學環節雖已經預設,但實際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環節進行而不考慮動態生成的變化,就會陷入機械的、僵化的、沉寂的泥潭。所以,我們每節課實際的教學流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注入鮮活的學情,隨即進行有效的調控。

三、有效地總結反饋

我們經常會用“虎頭蛇尾”“畫蛇添足”來形容一篇文章,其實,一節有效的課也應該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每節課中的有效收尾,對本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不妨來試一試這樣的收尾方式。

例如,在教《平均數》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收尾:今天,通過同學們自己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應用以前學的除法的知識,學會了求平均數問題的方法,即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同學們還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用處嗎。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們還發現根據不同的數據特征,有許多其他求平均數的好方法,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是一個動態的師生雙邊活動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探索總結,因人而喻,因材施教和靈活運用。目標明確,生動活潑,低耗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奮斗目標。

猜你喜歡
平均數平均分梯形
自卑的梯形弟弟
不一樣的平均數
平均分一半
關注加權平均數中的“權”
平均數應用舉隅
說說加權平均數
兩種分法
“平均分”教學設計
《梯形》測試題
等腰梯形的判定檢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