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實施新課程的反思與感悟

2019-03-18 11:48林文
教育·學習 2019年2期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課堂

林文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課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生命得到尊重。但,冷靜地審視與反思我們的課堂,還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趕時髦的“浮躁”現象。教學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扎扎實實的耕耘。它需要我們去真實地面對,深刻地反省,兢兢業業地勞作,惟有如此,才能獲得豐碩、甘甜的果實。對此,我就有關感悟與同行們共勉!

一、追求民主寬容,忽視規則性

隨著課改的進行,新課堂確立了學生的主人地位,凸現學生主體,由此帶來教師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氣氛活躍了,孩子們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個性得到張揚,呈現出“萬紫千紅春滿園”的景象。我們確實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多樣,追求開放性、自主性、靈活性和賞心悅目精彩紛呈的形式上。原本非常平常的課堂規則,無意中與新課程理念撞了個滿懷。學生坐姿的隨意性,舉手的沖動性,發言隨意打斷別人的話,合作時為所欲為,開小差、講空話也多了,師生確是“動”了起來,課堂也“活”了。而許多教師生怕“一收就緊就不尊重學生”,怕“規則”違背了“民主”,違背了“寬容”,沖撞新課程的理念。從而無原則地順從學生的意志,步步退讓,最終導致課堂的“動”——混亂。其實,這是對新課程提出的尊重學生、民主教學的一種曲解。它不僅打亂了課堂應有的秩序,也違背了尊敬師長、尊重他人的做人準則,是一種表面民主,不利于學生的持續發展。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絕不意味著對學生毫無原則的退讓、遷就和放縱。一個沒有良好秩序的課堂,其教學質量也無從談起。從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的狀態看,學生爭取發言的目的很大程度無非是表現自己,博取教師的表揚。從課堂上的熱熱鬧鬧的場面看,許多學生是人云亦云,自己不獨立思考。從課堂的“亂”,也折射出了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新課程期待通過樸實、溫馨、和諧而有效的課堂教學,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使課堂教學更加完美,并不是讓我們放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音樂家決不會用他的拳頭或木棍去擊打他的七弦琴,他也不會因為琴聲不和諧而充耳不聞或視而不見,更不會把琴摔到地上;而是根據科學的原則去工作,為它調弦,正音。所以,教師科學的、藝術的組織方法,積極的鼓勵制度,對于維護良好的紀律是必不可少的。

二、追求情景設計,忽視實際性

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些情境是必要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都在創設情境這一環節絞盡腦汁,力求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然而,事與愿違,有些教師在無奈中又回到了傳統的“灌”中來。

如,一教師上《9加幾》引入。(課件出示)小白兔挑著一擔蘿卜,翻山過橋,左邊用布蓋著9個,右邊蓋著3個,掀開布后問:同學們,誰能幫我算一算這兒一共有幾個蘿卜嗎?

這個動畫設計雖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但它僅是以情節吸引學生,而不是以知識本身的思考性、開放性、挑戰性來吸引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較大的思考空間,不利于學生的探究。

因此,創設問題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起點,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要凸現出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能引發學生積極有效地思考,為問題服務。不能喧賓奪主,避免華而不實,萬不可為了“情景”而在每個知識點中都毫無目的地設計情景,這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追求合作交流,忽視實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學。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一言堂”,同時又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往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而,小組合作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上。但是,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課堂教學上往往出現了“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擺設現象。

如,有的合作小組一看就知道是為公開課而臨時湊合的,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加之學生又不懂得合作技巧和要求,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則成了優生表現的舞臺,學困生逃避學習的“避風港”;有的小組合作次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不著邊際,無中心;有的小組合作是教師為了博取大家的美言來搞“包裝”,讓小組間同學都張嘴嗡嗡,甚至大聲喧嘩,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過于簡單,缺乏討論價值;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短,教師一聲令下,全體同學馬上“回過神來”……這樣的合作有效嗎?再加上開展小組活動后進行匯報交流時,小組代表一站起來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不是代表小組的意見和智慧,教師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真棒”,忽略了對小組的評價,這樣不利于小組合作的健康發展。

所以,要想行之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其精神實質,認真做好:①根據不同質學生做好分組工作,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任務(一定時間后小組成員和角色可以變換);②培養學生合作意識;③教給學生合作技能(特別是對小組長的指導和培養);④發展學生自主能力;⑤關注合作過程;⑥注重評價導向引領,培養良好合作習慣等。同時還要考慮好何種問題才有合作的價值與必要,不是多多益善,合作的時間要充分,要有個體的思維空間與時間??傊?,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教師之間也應經常地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四、追求預設流暢,忽視生成性

通常,在教學中,教師們十分注意課堂教學設計,并盡可能地按照事先的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我們評價一堂課時,也都把教師課堂教學是否環環相扣、結構和時間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倘若授課過程出現波折或沒能按時完成教學進度,一般就認為課上得不完美。因此,教學過程便是“教案劇”的演繹(公開課尤為突出),一切盡在“執行與落實”之中,盡在預料之中,學生稍有“山重水復”、“旁逸斜出”便遭封殺。其結果便是導致了學生主體精神的淪落與缺失。

我們的課堂是動態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矛盾的課堂。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進行引導、挖掘、升華。但我們非常遺憾的是許多教師沒有能夠抓住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而讓它一閃而過,使學生靈光的創新思維得不到閃現,思維得不夠放飛、發展、升華。如,一教師在上《圓的面積計算》,他先讓學生同桌猜想:圓可以剪拼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匯報時,學生都說可剪拼成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就在這時,一學生膽怯地站起來說:“圓也可剪拼成三角形和梯形(這就是生成性資源)”。教師也給予了肯定。但是,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卻讓全班同學在小組合作中都按圓剪拼成長方形的方法來推導。此時,那位同學一臉無奈和失望。這主要是教師在備課中沒有預設到這一步,對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缺乏思想準備,而是按課本的思路讓學生去推導公式,怕的是教學不流暢,不好把握。如果教師能給機會給同桌的那兩位學生(或更多的學生)通過圓剪拼成“三角形”、“梯形”后也去試著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參與小組探究),學生創新的意識不就得到維護和發展嗎?這不是更體現出知識的嚴密、科學嗎?

課堂是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如果無視課堂中與學生的不斷對話、調適,將課堂囿于嚴格的封閉狀態,則必然違背了新課程的終極目標。所以,課堂上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可顧此失彼。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從改變自身思維定勢做起,學會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及時把握課堂上更多的動態生成資源,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有效生成。

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出現許多教師不管學生回答問題的易難,思維的深淺,啟示的大小,都過多地為了表揚而表揚學生,整堂課不是豎大拇指、貼金星,就是“你真聰明”、“棒、棒、棒、你真棒…..”進行籠統評價,這有如“捧殺”,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出現教師為了追求平等對話,教師整堂課都是在與個別學生的對話交往,甚至走下講臺摟著學生的肩膀對話,或手持問題卡片在下面走來走去讓個別學生回答(大多數學生看不清問題),丟下全體學生全然不顧;也有為追求算法的多樣化,而不顧解題思路重復,不顧方法煩鎖,不顧其他學生是否理解,思維是否跟上,求的是熱鬧、多樣,忽視了實在的東西……

猜你喜歡
新課程課堂教學課堂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歡樂的課堂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寫字大課堂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