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數學思維潛能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2019-03-31 09:26葉芳光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思維教學方法

摘 要:本文從挖掘小學生數學思維潛能的角度切入,通過卓有成效的教學實例,提出小學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情境,深入挖掘學生的數學思維潛能,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論述了教學情境創設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數學入手,用“開放”的教學方式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數學思維;教學方法;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15-02

引 言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絕大部分數學知識是在感受形象、感知生活的基礎上獲得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創設一定的情境,深入挖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潛能,由傳統的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創設必要的情境,充分挖掘小學生的數學潛能。小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十分低下,當數學學習碰到困難時,往往不假思索,大腦一片空白。這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適當創設數學情境,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抓手,將學生的思維從低迷狀態中解放出來。為達此目的,教師要千方百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的數學情境[1]。不言而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創設情境時,教師只有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盡可能地創設一些學生親身經歷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增加他們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才能挖掘他們的數學思維潛能。如學生第一次學習加法時,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悟出“加法”的含義。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先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玩摘龍眼的游戲,又請三位學生上來,讓他們觀察并提問:“一共有幾個人?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用這樣的方式引出加法,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含義。接著,筆者敘述,學生表演:“魚簍里有4只鳥,又放進去5只鳥,現在有幾只鳥?怎么列式?”這一生活情境的創設,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之后,再讓學生表演:“草地上有4只小雞、1只老鷹,有幾個人在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將“加法”的含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的數學潛能就被激發了出來。

其次,情境創設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數學生活入手。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數學生活入手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數學問題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中,以此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小學數學教學只有將教材內容有趣地融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才能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展示給學生,打開學生的數學思維之門。所以設置情境時,要科學設想,“情景交融”,問題要簡單有趣,答案要容易獲取。學生只要“眉頭一皺”就可“計上心來”,讓大部分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達成教學預定目標。如在教學關于“0的認識”時,就可設計這樣的生活情境:請四位學生扮演“小貓釣魚”。一位學生釣到一條魚,一位學生釣到2條魚,一位學生釣到3條魚,一位學生沒有釣到魚,這時教師分別指著釣到1、2、3條魚的學生問大家:“這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學生分別回答“1、2、3”后,教師指著沒有釣到魚的學生問大家:“這個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這樣巧妙地運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開展教學活動,可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和自由發揮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從而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對深奧的數理邏輯產生興趣,并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一定的數學思維基礎。

開放是拓展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一環。這里所說的“開放”,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征以及原有數學知識基礎而把握好教育契機的開放度[2]。它包括教育環境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習過程的開放、教學方式的開放和學習評價的開放等。教育環境的開放,包含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熱愛、信任、尊重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勇于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并形成較為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內容的開放,包含結合生活實際、挖掘教學內容、教材二度開發等。學習過程的開放,主要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利用兒童感興趣的內容,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生與生的互動、交流討論,鼓勵學生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教學方式的開放,主要是指科學應用課程改革中呈現出來的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的開放式,不拘泥于分數、等級等傳統評價方式,只要是適合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的評價方式,都可以嘗試并努力實施[3]。這里主要論述教學方式的開放。這也是許多小學數學教師感到既有用但又不易操作的環節。筆者創設過這樣一個購物情境:星期天,爸爸、媽媽給你30元錢,請你做一天“小當家”,你怎樣安排一天的生活,看誰最能干。同時,出示物品的圖片和價錢:面粉每袋10元,烤雞每只13元,烤鴨每只19元,肉每包7元,魚每條18元,蘿卜每袋5元,白菜每袋3元,蘋果每袋6元,桃每袋5元,哈密瓜每個9元,油每瓶8元,醋每瓶4元等。課堂上,筆者讓全班學生分小組暢所欲言,于是出現以下選擇:A.一袋蘿卜5元,一袋蘋果6元,一袋桃5元,一包肉7元,一共用錢為:5+6+5+7=23元。B.一只烤鴨19元,一袋蘿卜5元,蘋果一袋6元,一共用錢為:19+5+6=30元。C.一袋面粉10元,一個哈密瓜9元,一只烤雞13元,一共用錢為10+9+13=32元……當聽到學生C的選擇時,很多學生馬上說錢不夠。教師立刻反問學生,那怎么辦呢?有的學生說向別人借2元,有的學生說少買一樣……教師問當家的學生打算怎么辦?學生說把9元的哈密瓜換成4元的醋,總共用27元。最后,全班學生開展評價誰當家當得好,他們一致評出學生A。因為她的錢用得少,物品買得多,安排合理??梢?,這種開放式的數學教學,既可以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將來遇到問題時敢于展開合情合理的數學聯想,多問幾個“為什么”,又可以大面積提高全班數學的教學質量,何樂而不為呢?

結 語

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4]。只有在這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才能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出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蔡秀玲.課程改革與小學教師專業素質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周振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8):25-26.

夏永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2):78-79.

陳彥蓉.把握學生認知規律 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J].名師在線,2019(33):74-75.

作者簡介:葉芳光(1971.2—),女,廣西合浦人,一級教師,2015年獲北?!皟炐惆嘀魅巍狈Q號。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數學思維教學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讓小學數學活動綻放數學思維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