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科學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的三個反思

2019-03-31 09:26戴林林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教學反思科學素養初中化學

摘 要:新時代初中化學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應該根據科學素養的構成要素,反思自己的化學課堂教學,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生共同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

關鍵詞:科學素養;初中化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24-02

引 言

初中化學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或者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打好基礎?;瘜W教師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創設適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理解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探究化學知識,掌握自身成長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科學素養。

一、反思化學教材知識內容編排順序是否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化學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化學學科知識、過程與方法?;瘜W學科基礎知識是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發展的基石。多年來,我們對化學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做了一定的調整,實踐表明,按照知識類型進行教學,效果比常規順序好得多。第一條是“物質與元素”線,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物質由元素組成,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大約有一百種。所以,教師帶領學生從探究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開始,從掌握元素符號、化學式到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化學方程式。第二條是“宏觀與微觀”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的物質探究到構成物質的元素,再到分子、原子、離子。第三條是“物質分類”線,從混合物到純凈物,從單質到化合物再到氧化物和酸、堿、鹽類物質。第四條是“物質變化”線,從物質的物理變化到化學變化,再到化學變化中的催化劑及催化作用。第五條是“實驗探究”線,鼓勵學生把學校分組實驗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家庭小實驗以及針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的化學解決辦法,盡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培養科學探究的品質等。第六條是“化學科技與社會”線,通過教材輔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化學科技發展以及世界化學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健康、環保等領域的開發利用前景等,激勵學生樹立獻身祖國化學科技事業的理想、信念等。這種線條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建構塊狀化學基礎知識體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及科學素養的形成。

二、反思教學過程是否有助于師生一起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

科學探究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它是科學素養的核心。對初中學生而言,經歷知識獲取的探究過程比死記硬背、刷題等不良學習方式更加可貴。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課堂是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的主要場所,教師要充分運用這個主陣地和學生一起經歷學習的過程。

反思課堂導入是吸引學生進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俗語說得好,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其中,導是為了入,是為了讓學生親歷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緊緊圍繞這個目標組織教學,新課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學探究上來,按照上面的線條來教學。教師常常運用溫故知新導入法,化學中的有些內容和后面知識有很強的連貫性,可在檢查學生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法,既可以讓學生探究新知識時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知識探究的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恐懼,使學生在學習新內容時既有思想準備,又有知識基礎,學習起來輕松自如。

例如,教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教師向學生提問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如何進行,自然過渡到后者,在“堿的通性”一節時提問酸具有哪些通性,酸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過渡到堿的通性。以復習舊知識為橋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該方法,既幫助學生復習了學過的知識,又降低了本節課的難度,和學生一起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科學探究。魔術法導入,可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激情。用有趣的化學實驗導入,如茶水變墨水、清水變牛奶、魔棒點燈等,讓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常用手段。它作為一種真實、形象的教學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學知識的直觀效應,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是師生同歷探究過程的有效方法,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如在講“燃燒和緩慢氧化”一節時,教師設計了“燒不壞的手帕”實驗,把棉手帕放入酒精與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輕擠,用兩個鑷子夾住手帕兩角,在酒精燈上點燃,火焰很大,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最后手帕卻完好如初。學生感到很驚訝,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師因勢利導:“手帕為什么沒有被燒壞呢?”學生開始探究“燃燒是有條件的”。接著,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方法、著火點的概念等。這時教師提出新問題:如果不是棉手帕,而是化纖的,結果手帕跟著燃燒了,誰能分析一下原因?學生踴躍舉手發言,進一步鞏固“著火點”的概念和燃燒條件。學生經歷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形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師板起面孔走進課堂、走上講臺,聲色嚴厲,開始滔滔不絕、自我陶醉。課堂紀律很好,教室鴉雀無聲,45分鐘里,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緊張狀態。沒有激情的課堂就像一潭掀不起波浪的死水,嚴重缺氧,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收效甚微。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朝氣蓬勃、天真活潑、熱情奔放、奮發向上的青少年。教師沒有走近學生,沒有彎下身子,怎能和學生一起經歷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一言堂”、高高在上,學生怎會有輕松愉快的心情?因此,教師要營造愉悅的、動態的課堂,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才能激發課堂活力,使學生好學、樂學;教師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潛能,使教與學和諧發展。

三、反思運用實驗探究方法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教師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1]。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迫于中考的壓力,不少教師忽視了學生實驗,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課堂上,教師演示實驗、信息技術模擬實驗、黑板上畫實驗等實驗教學現象比較普遍,尤為嚴重的是干脆把實驗器材使用規則、實驗注意問題等印成講義,讓學生背誦,出現分組實驗不如做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計算機模擬實驗、模擬實驗不如畫實驗的不良現象。學生“聽”實驗講解、“背”實驗知識比做實驗更省事、省時、省力,更有“學習效率”。有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傳授學生簡單的實驗套路,忽視引導學生思考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指導學生反思實驗操作,導致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高。這些做法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違背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給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危害。事實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助力學生動手操作獲取知識,有助于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翁地位,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結 語

化學教師要反觀自己的化學教學是否有益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對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實踐行為進行再認識、再思考,不斷反思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的需要。教師要在不斷總結與提高自身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專業能力的過程中,提高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探究化學知識的能力,實現學科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吳臻,張慧慧.中小學實驗室化學危險品規范管理與安全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0):14-16.

作者簡介:戴林林(1983.9—),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教學反思科學素養初中化學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