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研究

2019-03-31 09:26孔祥龍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研究初中數學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研究,希望在深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課堂參與熱情,對數學知識有更多的理解。

關鍵詞:小班化;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77-02

引 言

小班化教學主要以小組為契機,通過探究教學模式的引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繞學習問題開展探究性活動。教師做好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師生間的深度合作,能讓教學更具廣泛性,也能讓教學成果更有成效。為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和能力,教師應在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變革教學方式,并在小班化教學深入推進的同時,通過合理規劃小組學習方式,實現探究性課堂的良好組織與開展,讓小組內的互動和合作有所強化,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1.小班化教學便于學生實現自我

傳統班級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學時間是固定的。很多情況下,教師為能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會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此外,為能讓優秀率和及格率提升,教師會做到“兩頭抓”,特別是抓尖子生、抓優等生,但這樣做的最終后果是,中等生直接成為“老聽眾”,發言機會少,思維停滯不前[1]。

教師通過小班化教學,能將這種教學尷尬情況有效扭轉過來,在教學中關注每位學生,特別是一些膽小怯懦、性格內向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平時少言寡語,鮮少有開口的機會。所以教師為能實現學生的自我滿足,就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有所提升。同時,在進一步克服學生思維懶惰的同時,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有效提升,真正成為小班化的主人。其實,小班化教學這一組織形式能為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奠定基礎,讓“人人發展”目標的實現獲得有力保障。

2.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班化教學中,人數比較少,分組教學能起到應有的效果。若是將班級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由教師提出問題,他們集體進行討論,這對深化學生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積極的影響。有時候教師應對小組代表進行評價和鼓勵,使小組其他人員受到鼓舞。小組間的討論和組內評估活動,能讓學生在認識自己和他人的過程中,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使得小組間的親和力在無形中得到增強,進而讓班級人員的關系得到調整,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主動性、協作性、創造性得到提升。

3.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相較傳統的大班教學,小班教學的人數比較少,教師工作量比較輕。對此,教師可以用充足的時間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此為基礎進行個性指導。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更好地了解學生,分析哪些人需要給予指導,哪些人需要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都要具體到某個學生身上。教師設計作業時,應從A、B兩個層次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以更好地進行個性化教學。

大班人數比較多,教師容易“一刀切”,用比較壓抑或者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方式組織教學。但在小班教學的時候,教師則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這是因為,在人數比較少的時候,教師可以盡可能地了解每位學生的狀況,并從學生的心理、基礎、個性愛好、特長等方面出發,通過教學設計強化學生的個性化指導,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引入針對性強的教學模式,給予課后個別輔導,能更好地減輕學生的負擔,分析學生的特點和長處,因材施教,取長補短,這是教學的關鍵要素。教師在課堂上爭取關注每位學生,盡量不要留下“死角”。

二、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1.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合理劃分學習小組,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所提升。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開設期間,通過小班化教學活動,不斷探討科學分組的實施策略。

在我國,初中階段實施小班化教學的人數不超過30人,劃分學習小組的時候盡量以4~6人一組為宜,6~7個小組最佳。學習小組的整體數量偏少,小組成員的學習潛力發揮有限,會降低學習效果;若是數量比較多,就會處于分散狀態,減緩學生的學習情緒,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學管理。因此,學習小組整體人數不應超過30人,劃分的整體小組數應該集中在6~7個小組[2]。

學習小組成員間的合理分配,對影響學習小組質量有著極為明顯的影響。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開展深入調查,如學生的性格、成績、行為特征等,在因材施教模式的影響下,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這樣能將成績高、成績低、成績中等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了解學生的喜好,掌握哪些喜歡發言,哪些學生不喜歡發言,使得小組成員能通過優勢互補的方式,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教師要讓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帶動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并讓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及時請教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對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掘有一定的影響,這對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成績有所幫助。

例如,教學“相交線與平行線”中的“相交線”內容時,教師應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將16個男生和12個女生打亂分組,分成7組,每組4人。其中,小組中女生有1~2人,男生有2~3人,并在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名活躍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織小組討論。教師先提出一個要求,即尋找生活中的“相交線”實例,并在總結相交線特征時做好組內小組報告的呈現,然后推舉一人在課堂上匯報小組討論情況。教師跟進整個小組的討論狀況,有意識地選擇性格內向的學生進行匯報??傊?,學習小組的適度競爭在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方面,可謂意義非凡。

2.科學選取探究性問題,把握合作探究時機

對于初中生而言,風趣幽默的探究性課題尤為重要。幽默性的探究課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合作學習的引入,能增加課題探究的深度,對于部分學生難以獨立完成的課題內容,相互之間合作則更容易。教師要在教學中更好地貼近學生生活,選擇趣味性十足的探究問題,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話題,讓小組合作順利開展[3]。

例如,教學“圓”時,教師在引入與圓位置有關的知識內容后,可以針對學生討論情況,以“圓是正多邊形”為話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除此之外,要讓學生進行課下調查,在總結本小組答案后使用圖形形式表述,然后與組內成員商議,在商議過程中進行繪圖,以讓各小組都能獲得較為滿意的答案。

結 語

小班化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承擔引導者角色,通過教學方案的引入、教學模式的深挖,在深化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但由于小班化教學正處發展的初級階段,教學合作方面的不足多有體現,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小班化教學經驗,讓教學合作策略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龐麗娟.初中數學小班化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19-20.

沙青青.淺談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有效性實踐探索[J].理科考試研究,2017(02):23-24.

王玉鵬.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新課程(中學),2015(02):148-149.

作者簡介:孔祥龍(1975.11—),男,山東成武人,中學一級教師,市優秀教師。

猜你喜歡
小班化教學研究初中數學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小班化的“化”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青島實施中小學“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傳統教學
兒童觀察畫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