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課堂作業有效批改方式探析

2019-03-31 09:26陳澤平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課堂作業初中數學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作業的有效批改,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業質量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完善作業批改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初中數學課堂作業有效批改方式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作業;批改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84-02

引 言

批改作業的過程不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師生實現信息互換和更新的重要窗口。有效的作業批改方式,能夠幫助師生及時獲取正確的信息,并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作業批改方式,實現批改作業的真正目的。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作業批改存在的問題

批改作業是教學系統中較為重要且煩瑣的一項任務,尤其是現階段社會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師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批改作業過程中,容易出現多種問題。首先,批改作業時間較長。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化較為嚴重的學科,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容易遇到諸多問題。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時期,作業量相對較大,且教師不可能單單任教一個班級,所以面對學生每日繁雜的作業,教師批改上所用的時間相對較長,其中還穿插一定的小測驗、單元測驗、備課等,很難有時間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教學改革也難以付諸實施。其次,批改作業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面對每天沉重的數學作業,學生除了上課學習,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書寫作業,久而久之,心里難免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從而出現抄襲、不按時完成作業、作業質量差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實行全收半改的作業批改方式

全收半改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作業批改方式,近年來逐漸受到較多數學教師的歡迎[1]。其本質就是利用分組、排列或者序號的形式,將全班學生均勻分為以單數和雙數為標記的兩大部分,并保證同桌兩人必須為一個單數和一個雙數,然后每次批改作業時,收取全班學生的作業,但每次只批改單數或者雙數學生的作業,輪流進行批改。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不但要批改作業,也要分析和審查學生做題的思路、推導過程以及解題方法等。這就要求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作業批改任務。此種作業批改方式不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教師完成更多的批改任務,也能幫助教師詳細分析作業內容,并解決多數作業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以列為單位編號,左邊一列為單數,標記為A組,同桌一列為雙數,標記為B組,每次批改作業時非A即B,輪流進行。沒有經過教師批改的另一批作業,在同桌的幫助下,按照教師的批改進行對比和更改,并對自身作業質量和批改情況進行記錄,統一匯報給教師,便于教師收錄到作業檔案。這不但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也能使學生共同參與到批改過程中,調動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三、學生課堂自主批改作業

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應只表現在教學課堂中,也應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因此,教師在面對較為簡單和存在基本知識點的課堂作業時,在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完成后,需要組織學生自主完成作業批改的活動。批改前,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批改指示和幫助,針對問題講清批改重點,檢查批改方法,并詳細講解批改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細節,如標注錯誤的部分使用什么符號、改正錯誤的方法、正確答案的標注等,然后給出正確答案,引導學生自批。學生批改時,要先按照正確答案對作業進行整體批改,對題目進行對與錯的判斷和標注,然后進行二次批改,對照答案的題目解析,詳細分析每道題的解題思路,針對正確的題目,思考是否有更方便的解題方式,并進行推算,針對錯誤題目,詳細觀看題目解析,重點標注題目的易錯點和重難點,然后利用正確的解題思路一步步核對驗證。第三次批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互相批改。這既是對批改結果的再次復查,又是促使全體學生互換解題思路,確保學生在互相批改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思考新的解題方式,從而增強自身的解題能力[2]。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照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一課相關知識布置的作業進行批改時,可以先指出問題中存在的基本知識點: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角的判定、勾股數組等,然后組織學生按照答案進行自我批改和互相批改,強調如“a2+b2=c2、依據勾股數(a,b,c)推斷勾股數組的組成”等知識點的檢查,并記錄好批改結果,最后完成統一匯總。

四、小組分層次批改作業

由于數學基礎、自身理解和認知能力等因素不同,進行數學學習時,每個班級的學生往往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課堂作業批改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既要實行整體批改,又要對學生作業進行分層批改,確保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實行學生小組批改,教師可以將這種差異融入小組成員分布,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優秀、中等、較差三個層次,分組時充分考慮此三個層次的因素,保證每組成員學習層次的不同,小組長由優秀學生擔任。教師打亂全班學生的作業順序,然后均勻地分到每個批改小組,引導每個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完成作業批改,并強調批改過程中的題目講解活動,保證其他兩個層次的學生能夠跟隨組長的思路完成對題目的解析,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3]。

例如,對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分式及其基本性質”一課的課后練習作業進行小組批改時,教師要引導組長在批改過程中詳細講解關于“分式以及其基本性質”的知識,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鞏固復習。如學習“分式的意義條件”時,有的學生將答案寫成“分子與分母不為0”,組長需要對答案進行詳細解析:“要使分式有意義地成立,只需要保證分母不為0即可,分子沒有限制?!痹偃纭胺质街禐?的條件”,有的學生只寫出“分子=分母”這一條件,但是忽略了“分母不能等于0”這一條件。這時組長需要帶領組員進行詳細解析,從而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成長。

結 語

批改作業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師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批改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劉達,蔡莉娜.初中數學作業分類設計與實施策略[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9):59-63.

羅金香.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效率[J].中學數學,2018(22):61-62.

吳飛娟.關于“初中數學合作、互動式作業批改”新模式的探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8(21):26-29.

作者簡介:陳澤平(1984.1—),女,海南陵水人,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課堂作業初中數學
淺談數學課堂作業的設計
淺談數學課堂作業的設計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有效性
試分析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的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