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2019-04-05 14:19王珺
青年與社會 2019年7期
關鍵詞:思政元素大學語文

王珺

摘 要: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有效節約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和人文素養。筆者立足課程自身優勢,注重課程內容與“思政育人”的銜接,通過對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十三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的內容進行分析,梳理出其中包含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情懷”等思政元素,利用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兩個載體,以期更好的發揮大學語文課程的導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實現“精神育人”。

關鍵詞:大學語文; 思政元素;精神育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知識型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這就促使針對大學生的教育方法有所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培養的向導,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大學語文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一科多教的目的,提升教學效果。由劉春靜和劉傳琴主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編選的篇目除兩篇現代作品外,都是古典詩文,尤以秦漢和唐宋作品居多。全書分八個主題編排,可以結合其中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情懷”等思政元素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忠誠、正直、寬容的精神和情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文化自信

“人文傳承”“智慧心燈”主題,從國學經典《論語》《老子》,到傳統文化的入門讀物《弟子規》,讓學生了解文化經典,樹立文化自信,感悟仁者愛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深刻內涵。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民族的文化經典;一個人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深厚的經典修養。學生閱讀文化經典,就像是和古人談心,可以從中汲取智慧、經驗和為人處事的原則,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如《論語》治學十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評價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態度,當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在教師主導下,可以拓展閱讀孔夫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舉一反三、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等主張,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培養自學的能力。

二、家國情懷

“洞明世事”“浩然正氣”主題,從《大學》“三綱八目”、《中庸》的“君子慎獨”到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引導學生認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階梯,要求學生加強自覺性,按照“道”的原則修養自身;透過民族英雄的事跡感受正直高尚人格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儒釋道文化的匯通、興盛將家國情懷與君子的出世、入世結合得十分完美,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成為天下知識分子共同的心聲和遵循的操守?!洞髮W》是古代“四書”教育中最先學習的一部經典,相對短小易懂,被稱作“初學入德之門”,是中國知識分子從此走入系統學習、走進道德世界的基礎學問。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作為最開篇的一句話,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引用這句話深刻論述了核心價值觀對于個人、民族、國家的重要性?!皣鵁o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們要認真領悟,把它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奠定樹魂立根的素質基礎。

三、社會責任

“胸懷天下”“歷史長河”主題,從屈原的《哀郢》到杜甫的《秋興八首》,從李斯的《諫逐客書》到賈誼的《過秦論》,跨越歷史的長河,講述愛國志士的人生起伏,體會他們憂國憂民、感時傷世的情感,品味秦漢的政論家們以史為鑒的精彩論述,激勵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自古文史不分家,從戰國七雄爭霸到秦王統一六國,再到秦王朝的迅速滅亡,勾勒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使命意識、憂患意識、擔當意識為前提,逐漸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

四、人文情懷

“真愛華章”“詩意人生”主題,引導學生感悟真愛的力量,體會自覺追求美好精神世界的價值?!遁筝纭分锌赏豢杉吹囊寥?,可以理解為青年對理想信念的追求,盡管會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礙,但他矢志不渝。陸游寫和唐婉在沈園相逢之事,真情流露,自然天成,表現了詩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洞航ㄔ乱埂钒言娗楫嬕夂腿松芾砣跒橐惑w,匯成一個流光溢彩、渾然忘我的奇幻境界,引導讀者感悟美的真諦。擁有人文情懷的人,對不同人都會以平等尊重的目光看待,會對每件事都十分重視,對待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這正是職業院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要求。

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說:“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闭Z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內容上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思想、情感、道德以及價值觀人文精神。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加強正確地引導。語文的使命是助長學生的心靈成長,實現“精神育人”。學校課程有限,在語文的聽說讀寫訓練中,融入思想教育,可以有效節約教育資源,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不僅能夠浸潤學生的人文精神,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和人文素養,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課堂教學解讀經典文學作品,在線閱讀了解歷史人物故事,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建芳.如何效發揮大學語文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語文建設,2014(23).

[2] 徐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猜你喜歡
思政元素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大學語文人文素質培養功能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基于公安職業特色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