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意情境下大學數學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9-04-10 11:51葉慧
學周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摘 要:教師基于和諧教育理念,引入詩意教學的創新思維方式,將課前、課中、課后串聯起來,構建詩意情境下大學數學教學的新模式——“精·互·同”模式,建立開放、多元的教學生態,形成可參照、可復制、可推廣的公共基礎課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詩意教學;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10

著名作家王蒙說:“最高的詩是數學?!比绾螌祵W課堂變成精彩洋溢、智慧迸發,激蕩師生靈氣,彌漫詩意芳香的場所?如何調動學生高昂的情緒,保持智力振奮的狀態?如何讓表面枯燥、抽象的符號動起來、活起來?如何探索符號后面蘊含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使學生能對知識有效遷移?教師結合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將詩意融入課堂,將課前、課中、課后串聯起來,將大學數學課堂營造成充滿詩意與生機的“智力場”,構建“精·互·同”教學新模式。

一、課前做“精”,使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知識點羅列、素材堆砌的課堂設計,讓大學生的心靈遠離數學,排斥課堂。那么,課前如何做“精”?可從以下方面嘗試。

(一)根據不同章節特點,精設教學內容

1.尋找數學與詩意的銜接點、結合處,活用“詩話”突出教學引導與總結。

根據不同知識點加強教學設計,突出教學引導與總結。

例如,講“連續”時,由“彗星”動態軌跡引入,用“極限連續值,增量趨于零,左右雙連續,萬物尋本源”揭示連續本質,寓知識鞏固于口訣;講“矩陣四則運算和秩”時,用“加減乘除尚簡單,矩陣乘除非等閑,深究子式可得秩,初等變換不變量”加深理解記憶;講“解線性方程組”時,用“欲解線性方程組,需知初等行變換,矩陣化至最簡式,字里行間有答案”展現重點與難點。

2.運用數學文化,結合實際應用,妙用“詩情”強化數學思想的滲透,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根據不同知識點,加強教學設計。

例如,講“導數、微分、積分”時,結合數學史,利用視聽媒體,在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講“通量、散度”等知識時,結合實際工程應用背景,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講“級數”時,從物理學觀點,把一個復雜的運動分解為一系列基本的簡諧運動的疊加形式(配合PPT演示),滲透函數逼近思想。

3.通過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詩畫”展現精彩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根據章節特點,聯系實際,勾勒一幅幅生動的“詩畫”。

例如,講“向量空間”時,與“千手觀音”比較講解;講“空間卦限”時,用蘋果三刀法展現每一個卦限特征;講“夾逼定理”時,用男女談戀愛的小段子進行逼真描述,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精備多元化教案

根據學生的個性,精選不同例題,精備多元化教案,或者根據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基礎制作微課件。

(三)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度,精選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模式,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精選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導向式案例討論、問題研究、實際嘗試、設疑研討式教學法與講授法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

“精”讓學生感受數學美,領悟數學思想,體會別樣的數學意境。

二、有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線上線下互動使學生感受詩意數學的魅力

數學不僅需要理性的啟發和誘導,也需要感性的點燃和熏陶。教師運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幽默的教學機智,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參與中發展。那么,互動形式多樣化,如何做好“互”?可從以下方面嘗試。

(一)活用精湛的教學藝術點燃和熏陶詩意課堂

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啟發和誘導,用幽默的教學語言進行感性點燃和熏陶,與多元化大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教學生“想、問、思”。

(二)巧用幽默的教學機智,讓詩意課堂“活”起來

巧用幽默的教學機智,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講解,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

例如,“學案導學,課堂展示”,進行自然班大分組大討論,宿舍小分組小討論。小討論擇優課件,大討論擇優表達;進行課堂展示、成果匯報;宿舍自辯、自補,班級互辯、互助;最后教師多元化點評,實現教學延伸。

再如,“專業簡報”教學法,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特色,設計與專業相融的數學簡報,小組選出“微助教”走進中學、小學課堂,讓聽眾考核評定。

(三)注重思維過程評定,達到全員愉悅參評的意境

考核評定根據作業互評、課堂展示互評、課堂互動、小論文質量、師生考評相結合的積分法。

“互”讓大學生有一個主動親近、開放的課堂。在妙趣橫生、惟妙惟肖中培養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意識,感受詩意數學的魅力。

三、結合信息技術,設計課內主渠道教學與課外教學體系同步結合,對詩意數學進行拓展延伸

如何將傳統“教師”變“導師”,“教學”變“導學”,達到課內主渠道教學與課外教學體系的同步結合?可從以下方面嘗試。

(一)網絡平臺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

教師搭建交互式的網絡平臺,向學生同步推送課堂教學課件,學生搜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同步問題輔導,彌補自身短板。

(二)豐富教學手段,教學理念與教學改革同步

結合網絡資源,根據自身特點自行設計例題,進行微視頻講解;根據自身短板,進行自主出卷,同組進行互幫互助,異組進行互考互改。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養成團結互助、責任心強的品質,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三)鞏固教學內容,知識更新與時代需求同步

鞏固教學內容,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問題的時間,多一點知識消化反饋的余地,多一點活動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環境。根據時代需求,教師在網絡平臺布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與學生辯論、探討,進行分組探究。

“同”讓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團結互助、責任明確的習慣,是對詩意數學的拓展延伸。

四、應用及成效

通過詩情畫意的授課、和諧有效的互動,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有效提高。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成效顯著。江蘇衛視、揚子晚報、新浪等數十家媒體以《江科大“高數女神”用獨特的“詩情畫意”教學讓學生不再恐懼數學》為題進行報道,此模式已推廣至校內多門課程,示范效應顯著。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有機融合,寫出一首首詼諧幽默的數學小詩來展現對生活的熱愛與想象,匯編成《數學詩文集》;從詩意的沉浸中找尋高數之美,從哲學的角度體驗高數人生,進一步匯編成《高數與人生》《高數隨想錄》。

“精·互·同”教學模式的實踐,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其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師生交流,教學相長”“生生交流,共享差異”的教學效果,達到詩意教學與課程教學、團隊學習與自主學習、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協同。

參考文獻:

[1]楊孝斌.大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實施探索[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2).

[2]石先軍,陳晶晶.素質教育下的大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0).

作者簡介:葉慧(1978— ),女,漢族,江蘇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 李愛莉]

猜你喜歡
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