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2019-04-10 11:51詹斌陳立佳
學周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背景教學改革互聯網

詹斌 陳立佳

摘 要:互聯網發展深刻影響了傳統交通運輸行業,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革。教師首先分析了目前國內高校交通運輸專業的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建設、校企合作等幾個方面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15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各行業都在發生深刻變革,交通運輸行業緊跟時代的腳步,牢牢把握社會科技發展前沿的動態,充分利用互聯網、車聯網等技術,朝著智能交通、綠色交通、安全交通的方向發展。2016年,國家發改委聯合交通運輸部發布《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要深入促進交通與互聯網的融合,全面推動智能交通的發展。

高校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基地,須認真貫徹國家政策,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對本專業教學方案加以調整,以適應未來行業的發展需要?;诖?,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交通運輸專業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教學現狀

為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培養交通運輸行業新型人才,增設交通運輸專業的高等院校越來越多,截至2016年底,全國開設交通運輸專業的院校達200余所,其中以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長安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學校。專業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理論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工程力學、物流學、運籌學、管理學、物流裝備與技術等,實踐教學包含金工實習、汽車拆裝實習等。課程設置各院校呈現較大差別,其中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教學以鐵路為特色,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教學以水運見長,長安大學教學以公路為特色。

(二)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定位不明確。以某大學為例,專業主干課程包括運籌學、管理學、技術經濟學、運輸經濟學、交通運輸組織學、系統工程、物流工程、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企業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汽車構造基礎、集裝箱運輸等。主干課程既包括物流類、汽車類專業課程,又包含水運課程——集裝箱運輸,課程體系過于寬泛。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例,專業特色必修課程包括航運管理、港口經濟學、水運商務管理、港口起重運輸機械、港口裝卸工藝等。課程體系定位明確,立足于港口、航運業。畢業生就業去向也比較明確。目前大部分開設交通運輸專業的院校,對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定位不夠明確,呈現一種“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精”的局面,課程涉及面過于寬泛,既包括管理類課程,又包括機械、財會方面的課程,沒有特定的專業指向性。

2.缺少專業導論課程的引導。學生進入大學,正確認識本專業、培養對專業的興趣是進入大學的第一課?;诖?,學校有必要開設專業導論課程,引導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所學專業,對專業有個宏觀上的認識,為后面專業主干課程學習打下基礎。目前很多開設交通運輸專業的學校未增加交通運輸專業導論課程。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課時的限制,高校在制訂專業培養方案時只注重理論知識、主干課程的引進,不愿意或者忽略了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

3.實踐機會少且注重形式主義。交通運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教學只是培養目標其中的一部分,還應包括實踐學習(主要包括金工實習、汽車拆裝實習、認識實習等)?,F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滲透于各行各業,在此背景下,高校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更應該重視實踐教學。傳統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陳舊、過時,并不能真正反映交通運輸行業真實的發展現狀?,F今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機會普遍偏少,學校出于安全及其他方面因素的考量,這些為數不多的實踐學習大部分是形式重于內容。在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中,學生有機會深入企業內部了解企業工作作業流程,但是部分企業擔心學生沒有相關經驗以及缺乏安全意識影響企業的生產秩序,只是象征性地給學生講解相關操作流程,學生沒有真正的實踐機會。

4.教材內容陳舊,知識更新緩慢?;ヂ摼W的發展深刻地影響、改變著各個行業,大數據、云計算等各種新興技術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領域,交通運輸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朝著智能交通的方向發展。然而在此期間,高校交通運輸專業知識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教材內容過于陳舊,不少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還在使用“十一五”甚至是“十五”期間的教材,教材內容跟不上潮流,無法滿足學生對專業前沿知識的了解。

5.專業教學軟件缺乏,課程體系設置偏管理。以某大學2016級培養方案為例,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管理、交通運輸企業管理學、管理學原理等,沒有相關類似于flexsim、plant simulation軟件、模型課程介紹。

二、交通運輸專業教學具體改革建議

針對上述交通運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當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我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改革建議。

(一)課堂教學增設專業導論

首先,學校、學院、教師從上到下都應意識到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的重要性,改變教育教學理念,增強問題意識,盡快普及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導論課程。其次,針對交通運輸專業特征,在導論課程設置上應該具有針對性。通過對交通運輸行業的了解并閱讀大量文獻后,我認為導論課程教授的內容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交通運輸專業概述,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定義、發展現狀、發展歷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等;介紹五種運輸方式基本情況;交通運輸專業前沿科技及發展方向;觀看交通運輸行業前沿發展實況視頻,擴大學生視野,增加其對專業的興趣愛好。最后,課堂增加互動討論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交通運輸專業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二)開設計算機類相關課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交通運輸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高校需要適時調整教學體系,以適應未來交通行業可能的變化。開設計算機類相關課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形式。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學校開設的交通運輸專業都缺少計算機類課程,或者僅僅在大一期間開設一門C語言程序設計,學生對交通行業的理解僅僅存在于專業書本的理論知識里,不善于利用互聯網工具解決交通領域的實際問題。未來交通運輸會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具有交通專業背景又懂得計算機編程的復合型人才將是企業工作或者高??蒲械谋厝贿x擇。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實踐能力

教師能力是高??蒲心芰Φ闹匾w現,教師師資力量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學的真實水平。交通運輸是一個應用型學科,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完備的理論知識體系,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實時關注行業最新發展動態,不能“閉門造車”。針對師資隊伍中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高??梢钥紤]與企業合作,讓部分教師直接參與到交通運輸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利用理論知識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與此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適時聘請企業高級職工兼職高校教師,以現場教學以及視頻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職業技能,擴大學生專業視野,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

(四)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積極挖掘校內校外資源,通過學校理論教學和企業實踐教學相結合,學生能夠具備相對完備的專業知識架構體系;探索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并聘請交通運輸行業專家作為指導教師,講述行業內實際操作流程及作業工序,彌補課堂理論知識上的欠缺;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能有機會親自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明白交通運輸行業在做什么,怎么做,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積極與經營不同業務的企業展開洽談,包括物流企業、航運企業、大型企業的供應鏈部門等,商量合作事宜,讓學生了解不同企業的行業背景、工作流程等,并逐漸找到對交通運輸行業的興趣點,從而在求職的過程中更具針對性。

三、結語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傳統交通運輸行業正朝著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發展,社會對交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要及時調整步伐,對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一批既有完備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交通運輸復合型人才,為“中國制造2025”盡到高校的一份責任。

參考文獻:

[1]孔春玉,王小莉,王思卓,鄧雯苑,李薇.“互聯網+”時代的交通運輸專業建設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4).

[2]馬駟,彭其淵,王琳,朱志國.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3]楊曉東,崔亞新,劉貴富.試論高等學校專業導論課的開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

作者簡介:詹斌(1966— ),男,漢族,湖北武漢人,教授,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陳立佳(1992.8— ),男,漢族,湖北荊州人,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責任編輯 李愛莉]

猜你喜歡
背景教學改革互聯網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